分享

走进曾经的南苑清朝皇家第一道观 — 元灵宫

 旧京遗韵 2019-05-07

清朝在京城南郊的南海子建了一处皇家园林–南苑。(图01)在南苑宫墙东北方向的小红门内,里许的凉水河东岸,有一座清朝入住关内,顺治十四年(1675年),皇帝钦点建造的御用道教宫观–元灵宫。有清一朝,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神诞日,清代各帝王均来元灵宫设道场,以祈福消灾。尤其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多次到元灵宫瞻礼参谒,留下一些记载。

图1  清末京城南郊位于南海子的皇家园林 –南苑

清末战乱,清廷疏于对南苑的管理,这座昔日的皇家猎苑荒废。1903年清宫出售南苑内土地,从此,南苑内不再有监管,特别到了民初,南苑一带兵匪横行,肆意盗窃,苑内多座皇家寺庙惨遭洗劫。元灵宫难逃厄运。据元灵宫住持李世清1927年二月呈报 :元灵宫被奉军拆毁。 “有兵士把守庙门,内有百数工人拆毁殿宇,运料进城。”(注1)

从此元灵宫彻底消失了。

元灵宫到底什么样?本文试图从有限资料入手,尽可能还原其面目。

今有关南苑元灵宫的内容多摘自《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卷七十四-国朝苑囿南苑一(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武英殿刻本)。该书由清·英廉等奉敕编,是在清朱彝尊《日下旧闻》(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现将原文如实摘录(为便阅读。自加标点):

元灵宫在南苑。顺治年间世祖勅建 。 - 《畿辅通志》

臣等谨按:元灵宫在小红门内西偏。顺治十四年建,乾隆二十八年重修。

山门三楹,南向,额曰:宅真宝境。

内为朝元门,中构元极殿:十有二楹,圆殿,重檐,置门二十有四。奉玉皇上帝。恭悬御书额曰:帝载元功。联曰:碧瓦护风云别开洞府,丹霄悬日月近丽神皋。

殿后为元佑门,内为凝思殿:重檐,殿宇,五楹。奉三清四皇像。御书额曰:上清宝界。联曰:颢气絪缊一元资发育;神功覆帱万彚荷生成。东曰翊真殿,奉九天真女梓潼像;西曰祗元殿,奉三官像。殿前穹碑二,恭勒御制诗。

再后,随墙宫门后围房十六楹

中三楹为静室。

本文以此段记载为依据,作一些铺陈图说。

日本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收藏了一张《南苑内元灵宫图样》(图02),为我们了解元灵宫的布局提供了更直观的位置,因该研究所网站不提供大图,我依据图02基础制作了大图(图03),并如实重新标上原标注。

图02  日本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收藏 的《南苑内元灵宫图样》(本博文中的图像多为大图,下载后可见.)

图03   依据图02重新标 注图

据“南海子公园网站”-南海子100问连载六十“元灵宫是一座怎样的庙宇?”一文中介绍,“元灵宫位于南海子小红门西偏南里许,凉水河东岸。占地四十亩。”这段文字介绍了元灵宫的方位和面积。

从老地图搜寻,元灵宫位于南苑小红门内(图04, 05,06)沿大道南行, 路西一里左右,凉水河东边。(注2)

图04  1915年 北京城郊图 - 元灵宫

 图05 1927年北京城郊图 - 元灵宫

图06  1929年北京南郊地图 - 元灵宫

根据《南苑内元灵宫图样》实测长宽比例5.1 x 14.8 计算,参清朝营造工尺,建筑长宽高比例,估算元灵宫的大墙内占地尺寸为30米宽,85米长。各院进深大约如下:一进院:13米,二进院:36米,三进院:24米,四进院12米。

我们现在根据《南苑内元灵宫图样》走进昔日的“元灵宫”:

元灵宫坐北朝南(图07),山门前有通行大道,道南有对山门设“大影壁”。道北有雌、雄石狮护卫山门。山门前的中轴线上置有“鼎炉”。山门为元灵宫主大门,两侧接护宫 “大墙”。南边“大墙”辟东、西“甬门”。山门设 “八字墙”,由须弥座、墙体、瓦顶三部分组成。墙中央嵌有椭圆形,边框四角饰三角形的龙凤牡丹一类的琉璃浮雕图案。山门 “三楹”(俗称“三开间”下同),中间辟门,推想门额嵌宫观名 “敕建元灵宫”。门左、右各开一开窗。山门内中悬金匾,匾题 “宅真宝境”。

图07 元灵宫山门示意图

在清末德国驻华大使穆默( Alfons Mumm) 所著《图像日记》( Ein Tagebuch in Bildern  - Berlin, 1902) 的P165中(图08)一书中,有两张照片就是 元灵宫的山门(图09)和元极殿。

图08 《图像日记》中有关元灵宫的插图

 09 《图像日记》中的元灵宫山门

图09照片是元灵宫的山门。照片清晰地展现了山门前甬道上的“鼎炉”,“三楹”山门,山门的八字墙,镶有琉璃图案的山门八字墙,以及八字墙后“大墙”上的左、右甬门。

补充:老北京网曾有网友提供《中国佛教》中三张图据称可能来自元灵宫。我未见原文,不能肯定。假设这三张图的确来自元灵宫,那么附加图01也就是山门殿内穿盔甲的武士,应该是位于“左位”即东方的“青龙”。

附加图1 山门殿内的"青龙"
 

 补充说明用“附加图X”注明。下同

进入山门后是第一进院(图10):在“图样”中可见位于中轴线,也就是甬路上的“鼎炉”,鼎炉两侧有“三楹”东、西配殿。配殿应该有各自的殿名,可惜未能查到。第一进院的北墙中间是“朝元门”,从“图样”看规格与山门相似。

图10 元灵宫的第一进院 - 朝元门

朝元门是进入第二进院“元极殿”的主大门,大门两侧各辟“左门”和“右门”。

图11是一张注“中国·寺庙1901年”的老照片。

图11 元灵宫内朝元门(1901年摄,作者不详)

根据参考相关资料,比对参照物,应该是南苑元灵宫内的“朝元门”:此门与穆默拍摄的元灵宫山门同款,院隔墙后的圆顶重檐也与穆默的元极殿(图13)相似。尤其带有铁箍的大旗杆,可以佐证。照片的拍摄时间标为“1901年”,通过细部比较,此照片要晚于穆默拍摄的时间(后面还要论述)。穆默照片标注的时间为图书出版的时间,不排除照片是在1900年-1901年间拍摄的。图11中可见朝元门的窗户形状与山门殿的窗户相近。不过,中间门墙为木制,而不是砖墙。左窗前有一位“右肩挎长枪的法国军人”,盯视着穿大衣者。大衣者脚下有一小皮箱,照片右下角有一个大箱,此人来此并非一般游玩。“左门”有木栅栏,可见带铁箍的旗杆和元极殿圆形攒顶。

穿过朝元殿进入第二进院:元极殿(图12)。进入院内,甬路左、右建有钟、鼓楼,甬道中间置鼎炉,鼎炉左、右各设方形旗杆座,中间竖带铁箍的冲天旗杆,旗杆上备有滑轮和旗绳。

图12 元灵宫第二进院 -元极殿

过了中央鼎炉就是“元极殿”。关于元极殿只有“规制仿光明,圜台陟二成”“十有二楹,圆殿,重檐,置门二十有四。奉玉皇上帝。”的记载。

好在穆默留下了元极殿实景照片(图13),这张照片又佐证了另一张同时并注有“中国·寺庙1901年”(图14)也是元极殿的照片。

图13  《图像日记》中的元灵宫 - 元极殿

图14  北京南苑元灵宫 - 元极殿

元极殿是仿大光明殿(图15, 16 ), 大光明殿位于京都皇城西安门内东南(图17), 此殿毁于1900年。

图15 大光明殿

图16 大光明殿

图17  大光明殿 在京都皇城内的位置 

 

《明世宗实录》载:大光明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一月。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再度重修。大光明殿为整个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其形制犹如缩小的天坛祈年殿(图18, 19 )。

图18  1889年天坛祈年殿

图19 今"祈年殿"

大光明殿有汉白玉圆形底座三层,每层均有护板、望柱,望柱下均设排水嘴。大光明殿为圆形,高数丈,黄琉璃瓦圆攒尖顶,重檐,上下两檐间悬一方“大光明殿”匾额。殿内设七宝云龙牌位,祀玉皇大帝。清朝,殿内正中悬乾隆御笔匾额“鸿钧广运”,和对联 “覆育普为私,穆然垂象;监临昭有赫,俨若升阶。”

对比元极殿(图13、14)和大光明殿(图15、16)我们发现元极殿显然要小一些,基座的式样, 阶梯的设置和层数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借助元极殿实景照片,依照“南苑内元灵宫图样”(图20),参照有关文载资料,对元极殿作一个详细的推想。

图20 《南苑内元灵宫图样》 - 元极殿

元极殿坐落在一个两层圜台基座上。台四方出阶,一层为九级,二层为五级。台沿设望柱和护板:每层平台两石级间有十一根望柱,十块护板。每层共四十四根望柱,四十块护板;两层共八十八根望柱,八十块护板(不包括台阶和月台护栏)(在图13中可以见到圜台二层西边的护栏,旗杆基座的石级尚存。图14中可见圜台南边的月台,月台西侧的护栏和西侧登月台的台阶,二层西边圜台上的部分护栏;月台东侧的护栏和部分石阶已失。旗杆基座的石台阶已缺损。两张照片都可看到月台的东南角。)。从照片分析:圜台一层前设一个长方形月台,南为主台阶九级,东、西设五级次阶。

元极殿为木制斗拱结构。主体建筑由二十八根圆柱分三圈同心组成,即外十二,中十二,内四。一周十二根圆柱形成十二开间,即“十有二楹”。南、北三间,各置四扇落地大门,中间两扇为对开。南、北各十二扇门,符合史载“置门二十有四”。东、西六间为“上窗下墙”。二十四立柱支撑着重檐圆形攒尖顶,顶复黄琉璃绿剪边瓦。圆攒顶中央为鎏金圆顶。

殿内中央为四根彩绘雕龙环绕金柱:柱间有三座汉白玉基座,座上安放金漆雕花神龛,即东、西相对供奉文、武三官;殿北供奉玉皇大帝。主神龛两侧挂乾隆题联:碧瓦护风云别开洞府,丹霄悬日月近丽神皋。龛上方横梁悬“帝载元功”御匾。(图21。出自《中国佛教》 CHINA - Das Land der Mitte / Der Tempelbau,由德国人FUHRMANN, E. & B. MELCHERS撰写。1921年出版)。

图21 《中国佛教》中的插图

(附加图02:这张照片中有神龛,从龙绕柱和弧形后墙看,可以肯定是“元极殿”,从龙绕柱龙头的方向看,不敢推断是“玉皇大帝”,从神龛后“上窗下墙”看,很可能是殿内位于东侧的“文三官”。

附加图02

可以参看图22和图23便于对上述文字的理解。

 图22  根据资料对“元极殿”尝试作详细描述

图23  元极殿布局注释图

从图20的“图样”中可以发现在南台阶一层平台两侧,各有一“菱形”。虽然无标注,我估计可能是 “香炉”,在图13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元极殿后面是元佑门,左右辟旁门。元佑门原名“玄佑门”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改“玄”为“元”。

过了元佑门,进入第三个院落:凝始殿。(图24)。

图24  元灵宫第三进院 - 凝始殿

甬道中央设鼎炉,鼎炉东侧为翊真殿,奉九天真女梓潼像;西侧祗元殿,奉三官像。顺甬路前行达月台,三边有登台石级。月台两侧立御碑(注3),恭勒御制诗。(注4)

月台上是凝始殿。重檐歇山顶,五楹。内奉三清四皇像。殿悬御书“上清宝界”匾。两侧挂御书联:颢气絪缊一元资发育;神功覆帱万彚荷生成。

(附加图03:在这张照片中可见高台上端坐一位“神仙”,估计是位于凝始殿内的“三清”,从手势看可能是位于殿内坐北面南“三清”中位于西侧的“太清道德天尊”。“四卿”位于殿内东、西侧间,相对而坐。)

附加图03 凝始殿内太清道德天尊

凝始殿两侧有东、西厢房。

第四个院落的主大门是宫门,左、右配旁门和角门。

院正北为御座房,广三楹。后复抱厦为净房

御座房两翼围“坐落房”各边“八楹”。

清康雍乾时期,清帝常来元灵宫谒拜三清四卿,缅怀先祖,撰文作诗,勒碑言志。

文章写到这里好像尚有余兴,可惜资料枯竭,不敢再行深探。也许某日得新线索,再续。

注释 :

1有文介绍元灵宫是1920年被冯玉祥拆毁,以充军费。待考。

2 有文介绍那里有一座“红寺村是因位于元灵宫旁而得名”,我觉得红寺村离元灵宫较远,而且在南苑的宫墙外, 从红寺村到元灵宫, 之间还有多个村落,这样解释红寺村名的由来有些勉强。(可参照图05 , 06

3有文载“石碑在山门外”可能有误。

4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卷七十四-国朝苑囿南苑一”文中介绍元灵宫的后面,有凝始殿前御碑诗文介绍,    特将原文附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