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苑史话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定都北京,为了满足其游牧生活的需要,就在城南二十里的地方修建了一个40顷的小型牧场,取名为“下马飞放泊”,也称为“南海子”,是元朝皇帝在冬春之际行围打猎的场所。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统治者赶走了所有居住在“南海子”周围的居民,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自明代开始,南海子成为北京城南一座风光绮丽的皇家苑囿,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名为“南囿秋风”。
清入关后建都北京,和元一样,清朝统治者很重视骑射,把南海子作为重要的御苑之一,称为南苑。
这里曾是元、明、清三代帝王行围狩猎的苑囿,是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皇家猎苑,也是皇室贡品“南苑稻”和珍稀动物麋鹿的故乡!
南苑清水稻
南苑地处京城正南,有着京南第一乡美称。历史上曾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猎苑的一部分。
南苑土地肥沃,历史上几百年来植被茂盛,水草丰美,有泉水发育!形成若干大小湖泊,种植的南苑稻可谓;家喻户晓。是京城的一个重要副食品基地。成为了北京的“鱼米之乡”。南苑稻,颗粒圆润,晶莹明亮,蒸成米饭香甜细嫩,松软可口,尤宜煮粥,汤汁澄滑,香气四溢,但米粒不散碎。早在东汉时期已开始种植。乾隆帝下江南,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京南试种,称之御田,所产米供宫廷食用,称之贡米。
小站稻、南苑稻,在上世纪30年代,无论从品质到亩产量,称得上是世界级的水准。在《忆南苑稻》中寄托着乡情:清泉汩汩穿池埂,沃壤绵绵集日光。贡品已随流水去,三餐犹念米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