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人都不知道,这里曾经有22座城门

 沈维鑑 2017-04-23



内容来源:杨多杰

本期编辑:杨迪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在北京南三环外,散布着不少以“门”命名的地名。像大红门、小红门、西红门、角门等,可谓比比皆是。



这片区域位于永定门外,已经超出明清北京外城边界,显然不是北京城的大门。可又是什么样的神秘建筑,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大门呢?



神秘建筑

大门


其实这些“门”的出身,比起城门更为显赫。它们都是皇家园林——南苑的宫苑城门。


如今从南三环木樨园桥一路奔南走去,沿途真的算不上高端大气上档次。除去服装批发城就是肉联厂,总摆脱不了城乡结合部的气息。可谁又能想到,旧时这里全部归属南苑管辖,是不折不扣的皇家禁地。不要说是做买卖,普通百姓根本不能涉足。




南海子 

皇家园囿 


这座南苑也称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园囿。它占地广阔,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超过了200平方公里,几乎涵盖了如今大兴区北部以及丰台南苑镇的全境。不同于西郊的三山五园,南苑虽然也有宫殿庙宇,但是境内还是以自然景观更为绚丽多彩。


古时这里泉水密布,形成了许多湖泊沼泽。据清乾隆年间疏浚南海子河流、湖泊后统计,南海子共有苇塘、头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小海子、饮鹿池等大小水面二十五处之多。水源充足自然植被茂密,野生动物也繁衍旺盛。


远在辽金时期,这里就成了王公贵族郊游打猎的场所。至于南海子的称呼,应是起于元代。那时北方少数民族很少见到大片水域,因此“凡水之积者辄目为海”。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元代时皇家便将这里圈占起来,并命名为“下马飞放泊”。听起来,就颇有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到了永乐十二年,朱棣下令扩建元代“下马飞放泊”,建造高大围墙,将这里变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皇家园林。当时什刹海已经被叫做了“海子”,为了加以区分,人们便成这里叫“南海子”。



永乐年间南海子共有四座苑门,分别是东红门、西红门、南红门、和北红门。我们如今所说的大红门,就是北大红门的简称。


清代入住中原后,接管了南海子。满族酷爱打猎,因此这座皇家森林公园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礼部官员发现,堂堂皇家园林仅有四座大门实在简陋,随即展开了第一次开门工程。这次共新开了黄村门、镇国寺门、小红门、双桥门、回城门五座苑门,加上之前的四座,南海子便有了九座苑门


古礼讲究“君之门以九重”,因此北京内城也是九门制式。从这个角度讲,南海子俨然成了南郊小皇城,规模宏大庄严。




22座苑门

建立与拆除


当年南苑里有不少苑户、海户等,都是世世代代为南海子服务的家庭。南苑苑墙高大整齐,这些人出入只能绕行南苑九门,极为不便。因此,在乾隆年间改建南苑苑墙时,便开展了第二次开门工程


南苑苑丞获准在围墙上开辟了十多座角门,它们分别是棚子口角门、马道口角门、羊坊角门、毕家湾角门、辛屯角门、房辛店角门、大屯角门、潘家门角门、马家堡角门。这一项人性化措施大大方便了苑户们出入南海子,同时也将苑门增加到了22座。


清朝倒台之后,南苑算是遭了秧。农户进驻,开荒种地,当年的皇家森林公园成了野店荒村。到了1949年前后,南苑苑门破坏殆尽,仅存下一座北大红门。当时北大红门是北京到南苑镇唯一通道,南北交通往来拥挤不堪。


1955年8月,政府决定将大红门处以“极刑”,立即拆除。至此,22座苑门彻底灰飞烟灭,只留下几处地名供后人怀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