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0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二荤铺是从大茶馆儿演变过来的茶酒铺子,但是和一般的只卖茶和酒的茶酒馆不同,二荤铺除了备茶酒之外,还备有肉炒菜。在砂锅居还是二荤铺的时候,还不叫砂锅居,叫做“和顺居”,店面也不大,专卖白煮肉。因为店中常用一口特大的砂锅煮肉,所以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就有了“砂锅居”的绰号,久而久之,“和顺居”愈加不为人知,砂锅居就成为店名...
在北京街头小吃中,以蜜麻花、糖耳朵、蜜馓子为最出名。与蜜麻花同时叫卖的有糖耳朵,形如一只长形饼,当然也是油炸酥透,沾上浓厚糖粉,表面没有蜜汁,也很甜酥,取其形象,称糖耳朵。豆制品中有代表性的是豆腐脑、老豆腐和卤煮炸豆腐。那就是羊肉包子、炸回头和羊肉烧麦,这都是清真饭馆或羊肉床子的附产品。秋、冬时卖的包于是羊肉白菜馅,...
变着花样的吃秋——聊聊老北京的秋季吃食。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市民们有了丰盛的吃食,又该好好地贴点秋膘了。用玉米面包上各种干鲜菜馅蒸团子,发酵后放入大枣,果料蒸成发糕都是调剂生活的好吃食。秋季里北京市民的吃食种类很多,日常的饭食也较容易调配。最让孩子们高兴的要说那打枣的情景,北京较大的四合院栽种枣树的人家很多,值此时节,大...
高雄有个北平馆子,特别在报上登广告,拿手菜有他似蜜,不知道味道怎么样。顾兰君有一年到北平去玩,宣景琳请顾兰君到两益轩小吃,就来了个烧鸭丝炒蜇皮,顾尝之后赞了不绝口,后来回到上海,有一天在四马路大雅楼吃饭,想起这菜,大雅楼又是个北方馆,于是要一个烧鸭丝炒蜇皮,等菜端上来一尝,烧鸭丝没带皮,柜上还特别讨好,海蜇皮改用海蜇...
而随着“窝头”地位的不断提高,那昔日的“炒窝头”更是“千样儿配料”、“万样儿做法”,“配料”、“厨师”等,可就把这“窝头大爷”伺候得享受“皇上”待遇啦!想起那炒窝头,我觉得可能是玉米面不太“吃油”吧,所以过油后再炒的窝头丁儿,才能吃起来感到表面儿油酥焦脆而内里松软。如今,听说很少有家庭再做炒窝头,曾吃过炒窝头的人家不...
在北京街头小吃中,以蜜麻花、糖耳朵、蜜馓子为最出名。与蜜麻花同时叫卖的有糖耳朵,形如一只长形饼,当然也是油炸酥透,沾上浓厚糖粉,表面没有蜜汁,也很甜酥,取其形象,称糖耳朵。豆制品中有代表性的是豆腐脑、老豆腐和卤煮炸豆腐。那就是羊肉包子、炸回头和羊肉烧麦,这都是清真饭馆或羊肉床子的附产品。秋、冬时卖的包于是羊肉白菜馅,...
从帝王到贫民百姓都有不少人喜欢斗蛐蛐,尤其是有着古老文明的北京,更是把斗蛐蛐看成是北京的一种文化。斗蛐蛐时有一个中立的人拿着斗蛐蛐的探子引导蛐蛐进行决斗。小时候也有卖蛐蛐的,有些人专为逮蛐蛐卖钱的,他们把好的蛐蛐,卖给专门玩斗蛐蛐的大人们,剩下没人要的,才连卖带送的给小孩们。有时一只把另一只甩出了罐外,蛐蛐主人不服输...
今儿咱们聊聊北平人三大主食——饺子 面条 烙饼里的那些门道。可是如果有位外省人初履斯土,跟北平人打听哪一家是地道北平饭馆,就是北平老古典儿也没法指明,说不出来呢!北平人既然把面食当主食,自然在面食方面就要不断地变变花样了。先说饺子吧,北方人有句俗话是:“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吃犒劳是饺子,逢年过节也吃饺子(北平...
北京人所说的“吃肉”,并不是在指炒菜里放的肉丝、肉片儿,也不指吃烤鸭或者涮羊肉之类的肉,而是在特指吃“白煮肉”。那时候的白煮肉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白水煮肉,就是直接把大块的猪肉放在白水里煮得略微熟了但还没熟透的时候就捞出,而且不加任何佐料就那么吃。白煮肉端上来以后,吃肉的王公大臣掏出这张油纸假装擦擦刀和碗,热腾腾的肉一嘘...
最传统的北京小吃,当属卤煮火烧和豆汁儿。卤煮火烧,简称“卤煮”,是用猪下水煮的火烧,味儿重油大,非地道的北京人很难接受。油饼、豆汁儿是北京人的主要早点。老北京人爱喝豆汁儿,老少皆宜,不分贵贱。豆汁儿不同于豆浆,是做绿豆粉条或粉团时剩下的下脚料经过发酵而成,酸酸的,外地人很难消受得起。喝豆汁儿的时候,一般都配上焦圈儿。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