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新用户36396922 2020-12-23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又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位于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主要展示内容有“麋鹿沧桑”展览(包括麋鹿与自然、鹿与文化、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等内容。

中文名称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6:00

类别动物博物馆

地点北京大兴区南海子麋鹿苑

竣工时间1985年

馆藏精品麋鹿、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

开馆时间1994年

票价免费

更多

    发展历史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南苑(Nanyuan) 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现仅存遗址。位于北京市永定门永定河冲积扇中部,曾是河湖广布、草木葱郁之地。

    元始建时称“下马飞放泊”,是元朝贵族打猎的地方。

    明永乐年间扩大,修以围垣,周长60公里,谓之“南海子”。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后日渐荒芜,明隆庆年间,南苑已经很衰败。

    清代继续经营,修建4处行宫、若干庙宇,原明朝的两处提督衙门改建为行宫(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新建团河行宫。南苑一部分作为操兵练武之所,筑晾鹰台,作为检阅台,清帝多次在此校阅八旗军队。平时严禁平民进入,同治间于此设神机营。苑内多獐子、野兔、麋麂(四不象),并圈养老虎,作为狩猎之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日军闯入园中焚毁建筑、射杀动物。1901年后荒废,由皇家发行“龙票”,准招佃屯垦,始有人于苑内抢占土地建立庄园。后神机营营房建南苑机场。

    辛亥革命后仍为驻兵重地。冯玉祥在1924年建“思罗堂”,又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南苑镇福音堂”,位于南苑镇西二道街1号,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聚会,李昌源为本堂首任牧师(1894—1973,山东省泰安人,毕业于北京汇文神学院)。文革期间该房产被北京博兰特食品工贸集团南苑中心占用。

    1949年后发展为北京近郊重要农业区和工业区。位于西南隅的清团河行宫遗址已辟为公园,南海子麋鹿苑也建在苑中。

    麋鹿1985年回归中国前,国内外动物保护专家为麋鹿回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选址,为麋鹿选择一个回家的地点,场地的选择对重引进项目至关重要,它既要适合麋鹿生存、繁衍的要求,又要便于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项目的实施管理和推广。中外科学家在麋鹿历史分布区域的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等地考察,最后确定北京南海子,其原因是北京南海子是麋鹿科学发现地、模式种产地、最后灭绝地,野生麋鹿的历史分布地,处在首都,交通方便,研究机构云集等具备多种有利条件。

    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达200余头, 1997年苑内建成野生动物散养区、展示区、野餐区、野营区。2000年馆内有麋鹿130余头。苑内还有白唇鹿、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动物和普氏野马等,另有灰椋鸟大斑啄木鸟等鸟类。

    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南郊,距天安门直线距离约20km。经过百年的社会巨变,这座历经元、明、清三代的著名园囿,除一个团河行宫尚存外,曾因保存麋鹿而蜚声海外的猎苑几乎荡然无存。就连绵延一百多里的三米高墙也早已消失无痕,只在北京地图上留下几座苑门的名称。然而麋鹿的故事却并未随风飘去,它们不仅记载于宫廷史籍中和镌刻在帝王收藏的麋角上,而且还留在村庄的名称里和村民世代相传的记忆中,就连大红门、小红门、旧宫、鹿圈等地名仍然存在,在这里偶尔还可以挖到埋藏在河边泥沙下的麋角。

    建筑布局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沼泽300亩,天然草场320亩,池塘60亩,科研、生活管理区60余亩。2001年固定展览“麋鹿沧桑”在科普楼展出。博物馆主要展示内容有“麋鹿沧桑”展览(包括麋鹿与自然、鹿与文化、麋鹿苑)、世界灭绝动物墓区、东方护生壁画等内容。

    场馆特色

    南苑围猎,皇权之争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南苑曾经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猎苑,地处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由于满洲是个骑射的民族,所以明清各朝的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到南苑打猎。这里也因此流传了许多关于皇家争权的故事,咸丰兄弟的皇位之争,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朝前期,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皇帝的100多年时间里,是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的关键时期。皇权斗争也因此而异常的激烈。雍正即位后,他从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中吸取教训,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将立储谕旨秘藏在匣内,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直到皇帝驾崩时,才由御前大臣共同拆封,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这种方法很巧妙,令所有有心皇位的皇子都心存希望,会努力用帝王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赢得父皇的好感。这使争夺皇位的斗争变得缓和了许多。雍正之后,经乾隆、嘉庆,皇位传到了道光。道光共有9个儿子,64岁的时候,九子中三位早逝,一位过继给亲王,三位年纪不到6岁,有能力竞争帝位的只剩下14岁的四皇子奕詝和13岁的六皇子奕欣两兄弟了。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在诸位皇子中,又唯有这两兄弟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从小在一起读书习武,兄弟俩不仅成长为熟读经史、兼通诗文、擅长骑射的少年才俊,还共同研创出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使得道光皇帝十分欣慰。四皇子10岁时,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去世,他便由六皇子的生母孝静贵妃抚养。兄弟俩感情更深一层,如同一母同胞。兄弟俩感情很好,但说起来这也是不幸,因为皇位只有一个,究竟谁能成为皇位继承人呢?有关道光立储的故事,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南苑围猎、藏拙示仁”就是一个。据传说,道光晚年时命皇子们随驾到南苑围猎,检验皇子骑射才干。六皇子武艺超群,在围猎中获得猎物最多。而四皇子却站在一旁,不发一箭。原来,四皇子知道自己骑射不如六皇子,事前请他的老师杜受田出了个高招。善于揣摩道光心理的杜受田说:阿哥千万别发一枪一箭,而且要约束手下人不得捕捉动物。皇上如果问及原因,你便说正值春天鸟兽万物孕育的时候,不忍心伤害它们,也不愿用这种方式与弟弟们竞争。四皇子照计而行,果然道光非常高兴,赞叹道:这真是具有帝王心胸的人说的话啊!

    结果可想而知,咸丰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成了九五至尊

    南囿秋风

    2005年8月24日是我国珍稀鹿科动物麋鹿从英国乌邦寺回归祖国20周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为此在麋鹿苑中兴建了一处“麋鹿回归纪念园”,近日落成的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纪念碑为麋鹿回归纪念活动拉开了序幕。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南囿秋风”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是古代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皇家游猎场所。古代南海子内泉水、湖沼星罗棋布,河道纵横。如小龙河、凤河、凉水河以及一亩泉、大泡子、双泡子、后泡子、三海子等河流、泉、湖一直保留到今天。丰富的地下水源,适中的水、热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古代南海子地区成为京城近郊水草肥美,景色秀丽的旅游佳地和狩猎场所。为什么叫做南海子呢?在我国北方,人们常把大片积水的湖沼叫做海子,如北京城内的三海,紫禁城北的北海子(即积水潭)等。明朝永乐年间在扩充元代下马飞放泊辟建皇家苑囿时,为了与城北的北海子区别开来,就把这一带叫做南海子。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每年都要在南海子里进行大规模的狩猎和练兵活动。之后100多年间,明代诸帝在南海子内大兴土木,先后修筑了旧衙门提督官署、新衙门提督官署以及关帝庙、灵通庙、镇国观音寺等建筑。并按照二十四节气修建了“二十四园”,派1000余名海户放养和守护麋鹿、黄羊等禽兽。经过明代历朝的多次营建修缮,南海子已经成为北京南郊著名的皇家苑囿。海子里绿草如茵,百花争艳;鹿鸣双柳,虎啸鹰台。每到秋季,晴云碧树,果红叶黄,别有一番特色;被誉为“燕京十景”之一,其名曰“南囿秋风”。明朝大学士李东阳《南囿秋风 》诗中有“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南海子的优美景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