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心路历程

 致虚守静666 2019-05-07


  男孩搭讪百名女孩治害羞  挑战精分统治开辟新天地

——心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心路历程

在精神分析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阿尔伯特.埃利斯是冲破精神分析封锁并最终开辟认知行为治疗天地的大师之一。正如我们知道的,一个心理咨询大师提出何种理论,与大师本人成长经历、患者心理问题类型和专业受训背景有密切关系。埃利斯的理论也不例外。

童年经历

1913927日,阿尔伯特·埃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长子。正如我们熟知“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一样。埃利斯的童年也充满挫折和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最终的成就。

埃利斯5岁时,因为肾炎住院,出院以后便因为这种疾病而不能从事他喜欢的体育运动了,他因此把注意力和时间用在读书上面,渐渐开始爱上了读书。

除了身体疾病之外,父母关系也给他造成了较大的心理阴影。他的父母经常争吵,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那个家里,父亲长年在外经商,对埃利斯少有关爱,而母亲对他也没有好多少,母亲对他很漠然。父母长期的争吵以离婚告终。父母离婚那年,他才12岁。

父母的矛盾冲突,让他对人的心理活动充满兴趣,凭借他对人心理的了解,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成为有名的人际冲突调解高手,特别善于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进入青春期后,埃利斯发现自己非常害羞,特别是当自己身处一群女孩子中的时候。此外,他还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与一般人选择回避(避免公开讲话和回避女孩子)不同,他选择了面对这个问题。

他强迫自己与女性说话,为此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月内与100名女孩子说话的目标。他选择了就近的布朗克斯植物园,在植物园里,他与自己碰到的女孩子搭讪,与她们说话,尽量可能说得时间更长一些,他找了各种各样的话题和女孩子说。这次活动的结果如何呢?他完成了自己一个月内与100名女孩子说话的目标!经此之后,他害羞和怕公开讲话的毛病好了,他不再害羞和与人讲话了。有趣的是,尽管他和100名女孩子聊天,但没有一名女孩子愿意和她约会,也许埃利斯与她们说话的目的不在于此。

职业选择

进入中学以后,埃里斯的第一个理想是成为伟大的小说家。为了这个目标,他决定学会计学并成为会计师,在30岁前挣到足够的钱,然后退休,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写作。

不幸的是,正当埃里斯在大学里踌躇满志地学习时,大萧条来了,这粉碎了他的梦想。他还是坚持念完大学,毕业后与家人一起做生意。埃里斯对文学依然痴心不改,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写文学作品,到28岁时,他已写了一大堆东西了,可都没有机会发表。

由于他对心理学的兴趣,闲下来尝试写了一些心理学文章,并加入了当时的“性-家庭革命”俱乐部。在他为写一篇《性自由的个案》文章而搜集资料时,他发现很多朋友都把他当作这方面的专家,寻求他的帮助。

这时,埃里斯发觉自己像喜欢文学一样地喜欢心理咨询。于是他决定更改人生方向,不做小说家了,要做心理学家,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在他29岁(1942年)的时候,他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到他34岁(1947年)时获得博士学位。

在读临床心理学学位期间,埃利斯是个坚定的精神分析信徒。他认为精神分析是最深刻、最有效的心理治疗,立志要成为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

但是,埃里斯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问题。在当时对成为精神分析师有着严苛的规定:任何准备成为精神分析师的人都必须接受精神分析;并且精神分析学派要求必须是医学博士才能接受分析,而埃里斯是心理学博士,这意味着他可能成为不了精神分析师了。

不过,埃里斯还是找到了一个机会接受了完整的精神分析的训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经典精神分析。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时,埃里斯已经在当地的精神分析界小有名气,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还先后在纽约市以及新泽西州的几所心理机构内身居要职。


REBT创立

可就在此时,埃利斯又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次打击和之前的挫折都不相同。他开始对自己所钟爱的精神分析事业产生了怀疑。在经典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艾利斯发现,一、两周才来见他一次患者,和那些每天来见他一次的患者,两者的疗效差别不大。

1953年,埃利斯已经使用精神分析6年,可是他发现这套疗法相当无效。最好的情况是,能够帮助当事人看清他们情绪障碍背后的一些心理动力过程,却无法改变他们的思考、情绪和行为,这无法让他们重塑生命中自我挫败的部分。埃利斯认为,精神分析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如何走到这一步,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于是埃利斯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因为,当时整个治疗界到处都是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思想,埃利斯把治疗重点放在观念(信念或认知)上面的理论观点,与前述两种学派思想大相径庭,受到这些学派的反对就不奇怪了。

1955年,埃利斯创立了自己的理论,该理论称为理性疗法(Rational Therapy, RT)。该理论认为,当人们遭遇逆境(Adversity)时有不安的结果(Consequence),大部分是由于他们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与逆境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AXB=C。埃利斯自己说:“RT是这样一种理论,它认为人们不是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制造出要么是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悲哀、遗憾、迷惑和烦闷。要么是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抑郁、暴怒、焦虑和自憎。”

这个理论提出来后,只有少数追随者。埃利斯并没有气馁,他不断鼓励自己:“虽然有其他治疗师赞同会很要,我仍然说服自己不需要他们的赞同。坚持将理性疗法视为认知疗法先驱并且广为宣传,即使当时全世界几乎都跟我唱反调。我尽情地写作和授课。”

60年代,有几个才华洋溢的认知疗法大师出现,改变了认知疗法的弱势局面,认知疗法逐渐被人们认可,在整个心理治疗圈子中,认知疗法也成为三大主流学派之一。这些认知疗法大师有格拉瑟(Glasser1965)、贝克(Beck1976),班杜拉(Bandcura1997)和梅肯鲍姆(Meichenbaum1977)。

REBT推广者

为了推广他的认知疗法,埃里斯在90岁时依然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他还写了60多本书,录制了不计其数的录像和磁带,在全国各地举办培训讲座!

人们对他有如此充沛精力感到非常好奇。埃利斯解释说:“我能够在90岁仍然有很多精力努力工作,秘诀之一是——遗传——我的妈妈、爸爸和哥哥都是精力充沛的人!第二个秘诀是:我对自己实行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所以我坚决反对有人扰乱我在做的任何事情,我也反对去扰乱别人的事情或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

后记

埃里斯的婚姻经历比较丰富,结过三次婚,还曾和一位女士同居36年。在他91岁的时候,迎娶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位妻子。这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Debbie Joffe,他把她称为“一生的挚爱。”他们夫妻拥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他们量常常同时出现在各个研讨会中。

尽管有几任妻子,但他没有孩子。他的家庭生活是和自己的妻子、兄弟姐妹、父亲母亲相处中度过的。

2007724日,埃利斯与世长辞,享年94岁。 

CBT说

在精神分析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阿尔伯特.埃利斯是冲破精神分析封锁,并最终开辟了认知行为治疗一番天地的大师之一。正如我们知道,一个心理咨询大师提出何种理论,与大师本人成长经历、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和专业受训背景有密切关系。埃利斯的理论也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临床工作经历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