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强调“战线前移”

 niexiangwu 2019-05-07

推荐理由:急性胸痛临床表现不一、病情变化迅速、危险性差异悬殊、预后与疼痛程度不完全相关、救治时间依赖性强。作为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站,院前急救和急诊科需快速评估、准确鉴别并科学处理,进而高效救治、合理分流胸痛患者。然而,目前院前急救与急诊科缺少急性胸痛急诊诊疗的指导性专家共识。为此,按照急性胸痛救治流程“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指导方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组织院前急救、急诊医学、心血管病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撰写了《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共识》),发表于近日出版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共识》强调“战线前移”,着眼整合区域救治网络,突出社区医疗、院前急救到急诊科、专科治疗的体系建设,并延伸至患者二级预防的全程管理;以急性胸痛早期流程优化和快速准确鉴别为重点,体现急诊特色的动态评估观念,加强多学科协作共赢,凸显急性胸痛救治应依托传统急诊急救基础建立起大平台、大数据体系进行全程管理、多环节和交叉学科协调融合的重要性。本文对《共识》部分内容要点介绍如下:

危险分层与病情评估胸痛病因繁多,需立即对胸痛的危险程度作出评估。致命性胸痛需要立即进入抢救流程,中危胸痛需动态评估与监测,低危胸痛需合理分流。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强调“战线前移”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所有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应尽快完成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必要时需加做后壁、右室导联并根据病情及时复查。

(2)实验室检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快速实验室检查有利于迅速明确诊断、完善评估、指导治疗。即时检验是急性胸痛急诊诊疗的重要工具之一。

(3)床旁超声心动图。床旁超声心动图简便、快捷,能清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为胸痛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4)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常用的方法,可显示肺萎缩程度、胸膜粘连、纵隔移位及胸腔积液等。

(5)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

《共识》还介绍了常见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患者的救治策略。在“胸痛中心建设”部分,《共识》指出,院前急救、急诊科和心内科是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多学科协作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的关键。然而,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仍是大部分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建设的薄弱环节。《共识》结合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广,进一步强调了基层医疗机构和急救医疗系统之间的联动、规范了院前急救和急诊科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本共识的发布必将有利于指导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更加合理地抢救、评估、分流胸痛患者,快速提升急性胸痛急诊诊疗能力。

——原文: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9(4):413-420.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4.002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