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现如今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不好的饮食习惯,导致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湿气重”只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分为“湿寒”和'湿热“两大类,这两种湿气的原因不同,症状不同,祛湿方法也完全不同,用错了方法,不但没效果,反而会加重症状! 湿气是怎么形成的 湿 寒 湿寒的表现 1.手脚冰冷,畏寒喜暖,怕风怕冷。 2.胃寒胃胀、胃功能弱、吸收消化不良;过胖或过瘦,小腹部赘肉多而且松软。 3.女性宫寒,经痛,月经量越来越少、色深、有血块,妇科炎症反复难愈。 4.中老年人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5.容易疲倦困倦,头晕头重;易感冒,身体免疫力下降。 6.面色发白、发青、发暗。舌苔发白有齿印,易口腔溃疡。 湿寒的成因 1.经常熬夜,久坐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2.穿短裙、露脐装、露背装等服装,腰、小腹、背这几个部位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 3.过食雪糕、冰棍、冰激凌、冰镇水果等冷饮冷食。 4.外寒伤身,这个主要是夏天受的寒。天热人体毛孔大开,长时间吹空调,寒湿入侵。 湿寒的危害 湿寒蓄积在体内,长期以往,体内淤堵会很严重,会造成很多肿瘤,特别是妇科肿瘤,比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问题,而且容易不孕不育,孕后胎儿健康度差等。 湿 热 湿热的表现 1.面色发黄、发暗,油脂分泌多,易长痘生疮,并且红肿痛痒。 2.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3.小便赤短(就是颜色深),大便粘滞,黏在马桶上很难冲掉。 4.男性阴囊潮湿、瘙痒。 5.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6.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舌苔黄腻。 湿热的成因 1.感受外邪,北方夏秋之交,湿热最盛,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 2.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 3.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 4.情志因素,“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过度思虑,情志不畅,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湿热的危害 1.皮肉则会有湿疹或疔疱,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2.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3.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4.膀胱并不因出汗判定湿热,而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 5.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6.脸上身上长痘痘,还有湿疹都是体内湿气过多,脾胃弱不能排出湿气的原因。 怎么祛除湿寒 保暖:湿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湿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朋友,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是体寒的典型特征。 饮食: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冬季多吃温热的食品,如牛羊肉等;湿寒体质的人是不适合吃薏米红豆的,因为薏米性寒,用薏米红豆来祛湿效果会适得其反。 运动: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湿气可通过运动来祛除,是一种很健康有效的排湿方式。 怎么祛除湿热 服饰:注意尽量避免长期在潮湿、炎热的环境,而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宜。 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空心菜、苋菜、芹菜、薏米、藕、西瓜等。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应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助热食物。 运动: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可以练练气功、瑜伽、太极等一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 史 |
|
来自: 昵称37375912 > 《脾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