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讲伤寒论72(第188-190条)——阳明中风中寒

 厚德载物乾 2019-05-07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太阳伤寒传变到阳明病,阳明病初起时的症状是微汗出,出汗的原因是里有热,里热熏蒸则汗出,而桂枝汤证出汗是因为表虚导致的出汗。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也出汗,但不恶寒,这是鉴别阳明病的要点。这里“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说明病还在太阳,腹满而喘说明里有热了。阳明中风要和太阳中风相区别,阳明中风主要是里起热,才会有腹满微喘。这类症状对应的方剂是大青龙汤。我们知道口苦咽干是少阳证的典型症状,但阳明病初起也会有口苦咽干的症状。临床注意阳明兼表证的情况,不能用下法。

190、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这一条进一步解释了阳明中风,阳明中风由于有里热,胃有热则消谷,消谷则人善饥,也就是人能吃。不能吃,就是中寒,这里的中寒,不是表证的中寒,可以理解成胃有虚寒、水湿,胃虚寒则不能食,还有如果里有水饮,也会因为胃部拥堵,胃脘胀、腹胀,大便不通,导致的不能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