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观花游欧洲

 信笔轩主 2019-05-07
(2008-11-18 06:50:10)

第二天 科隆-法兰克福-海德堡
   早饭在宾馆餐厅,是自助餐,东西倒是不少,不过合口味的不是很多,好多肉看上去貌似生肉,不敢多吃,每样都来了一点。饭后在宾馆门口抽烟,遇到了不少“外国人”,也就是和我们一样的非德国游客,大致聊了一下,只勉强知道他们是土耳其来的,但是他们不等我们自己说就知道我们是中国游客,真是奇怪,我们的服装没有写着中文,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的。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科隆早餐
   饭后驱车去参观科隆大教堂,天气刚下完雨阴沉沉的,昨晚已经夜观大教堂了,白天看上去感觉很壮观,很高大,只是颜色很暗,黑乎乎的,据说是烟熏火燎导致的,这个教堂论高度在欧洲排前三,据说二战时候一位美军飞行员受命轰炸这里,一时心软没有炸才得以保留至今的。进去一看里面空间很大,一些当地人在祷告,轻手轻脚地拍了点照片就出来了。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科隆大教堂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科隆大教堂门口雕塑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科隆大教堂内
   按照行程,我们驱车去莱茵河,准备坐游船,到了那个小镇,干净、漂亮,很安详也很冷清的样子,行人稀少,不片刻李导回来,说船老大真混,看我们团人少,就说船有问题不愿出航,本来按照规定我们到达时正好就要开船了,于是大家决定取消这个游船改为法国塞纳河游船,回汽车途中看到了一个大团好像是中国人,怕有四五十人,浩浩荡荡地去坐船,也不知是不是可以坐上。上车沿行船路线前进,河对岸有一些城堡,尽管天气阴沉,看上去景色也还不错。河对岸山坡上有一些葡萄田之类的经济植物,但不是梯田而是坡田,可见这里雨水充足根本不用梯田来涵养水份。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莱茵河畔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莱茵河畔的城堡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莱茵河坡田

   车行至法兰克福吃饭,餐馆比较靠近市中心,饭馆中有位打工的就是我所在的城市出来的,见到老乡他很开心。法兰克福金融业比较发达,古迹之类的好像不是很多,我们游览了美因河以及市中心,然后开始购物,大家购物热情颇高,买了不少瑞士军刀、双立人(Zwilling)刀具、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水晶,我也买了一些,这一带华人很多,一些店就是华人开的,免税商店里不少中国游客在买东西。在水晶店,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遇到了他的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真是他乡遇故知,我们都感叹这世界说小还就真小,他这位女同学现在在北京某医院工作,想了一会才叫出我朋友的名字,我朋友在当地也是很有声望的人了,看得出来女同学回家乡也不是很多,她说她们出来10天了明天就回国了,上午在莱茵河边看到了我们,就觉得我这朋友是她老同学,因为赶着坐游船没有来得及相认。我们这才知道莱茵河船老大不给我们开船是为了等她们这个40多人的大团,真是势力小人。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法兰克福市中心广场

走马观花游欧洲-2

上图:法兰克福广场纪念碑
   饭后驱车海德堡住下,途中休息的时候大家买了一箱“正宗”的德国啤酒,到宾馆后聚在一起边喝酒边打牌,啤酒1.4欧一罐,1000毫升装,味道确实好,比之国内同类啤酒价格要低不少。

欧洲的“住”:
   先说说我们住的宾馆,一般楼都不是很高,最高的4层,最矮的2层,我们住的宾馆只有一间3星其余都是4星,但是无论几星房间都不是很大,床铺一律是拼在一起的单人床,设施也很简洁刚刚满足住宿需要,房间大多有取暖设施比如暖气或者中央空调而且已经供暖,所以都很暖和。卫生间不是很大,没有中国卫生间都有的地面地漏,脸盆、坐便、澡盆各有各的下水道,据说有的中国游客不知这点,弄得一屋子水,我想这是个习惯问题,中国的有地面地漏,大家习惯了,到国外没有,洗澡时候拉上帘,也不会弄一屋子水。德国宾馆卫生间里往往在大镜子边上还有一面小镜子,是凸面镜,可以放大脸的局部,对于男士刮胡子女士化妆,很是有用。这些宾馆过道里面门很多,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窗户大多是双层玻璃的,隔音保温效果很好,德国宾馆的窗户和阳台门可以推开也可以翻转,和我十多年前参观过的德国设备上的窗户一样。宾馆里面服务人员很少,不像国内大点的宾馆每层都有服务员,前台服务员态度素质都还可以,有一次和我同住的朋友在我出去抽烟后也出来了,把房卡忘在了屋子里,我去找前台服务员,简单地用英语说了意思,她很快就理解了并给我们刷了新房卡。房间内有的允许吸烟有的不允许,我倒是能按照规定来,我们一行也都比较注意,只有一次其余几位朋友打牌时可能烟抽太多了,服务人员来说最好打开窗户。
   欧洲宾馆的电梯都很小,最小的电梯只能容纳两个人加行李,大的也就容纳4个人加行李,比之国内的电梯小很多,我想主要也是因为人少,楼层不多不用那么大电梯,同时可以节能。我们经过的国家楼层都是“书”上说的那样,地面这层叫0层,我们说的2层叫1层。
   再说欧洲人的住宅,根据导游说的主要分两类,有钱人都住类似别墅的房子,穷人以及难民住政府开发的类似我们国家住宅楼的公寓。地广人稀导致这一局面,我完全理解,就按中美两国比,国土面积接近但人口我们是他们的近5倍,试想中国要是和他们人口一样,那我们的居住面积理论上可以是现在的5倍,我家也可以是上千平米的大别墅了.....当然这只能是梦想。
   或许是物权在国外高度重视吧,房子有新有旧,有的已经几百年历史了,但只要是住人的房子都保持得不错。我们国家为了容纳这么多的人口,拆了大批老房子盖大楼,比如北京的四合院,怕也就剩下了百分乃至千分万分之几,尽管老建筑大量被拆,但为了生存也是不得已的。只不过我觉得现在盖的大量房子,怕有很大一批很难坚持几百年,不仅因为可能拆了建更高的楼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还可能因为建筑质量......
   有的国家指责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我想这些人没有切实体会过中国的情况,所以胡说八道。我很能理解国家的政策,只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政策执行不够严,很多村子里的人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以致有“逆淘汰”的说法.....跑题了,“住”就说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