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18年7月10日上午九点,周家渡街道云台第二居民区40名居民议事员代表在20名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的陪同下,分成四组,花了两个半小时,将云台第二居民区实地勘察了一遍。 接着,在周家渡街道云台第二居民区社区营造第一次居民议事会上,各居民议事员代表按照营造团队制定的“六阶三十条”,对社区营造的想法进行会议发言。 以下为志愿者所记录的40名居民议事员现场勘察时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的归类汇总。 具体详情,请参见2019年8月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区治理的逻辑:周家渡街道社区营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敬请期待! 1、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对居民的意见进行的整理汇总: 问题类型 | 提及频率(N=40)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案 (居民议事员勘察时提出) | 社区空间布局问题 | 4(10%) | (1)小区晾衣架布局混乱; (2)老年活动室数量有限、休憩点不足; (3)小区外墙和居民楼之间的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 (1)统一规划、布局晾衣架; (2)190弄16幢后面的职工宿舍处、3号楼门卫室对面的空房间、190弄高层3号楼1楼闲置房屋统统改成老年活动室; (3)建议在外墙和居民楼之间建造一条塑胶跑道; (4)居民休憩点希望能够统一改造。 | 停车问题 | 13(32.5%) | (1)“物”的问题:小区地上停车位有限而高层2号和10号楼等的地下车库未得到充分利用;道路很窄、两边都划停车位的既有做法,使得道路拥挤不堪;海事大学停车位位置规划不合理,车辆进出车位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 (2)“人”的问题: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少居民楼前面的停车位被摩托车或者废弃汽车轮胎占据、使得那些真正需要停放汽车的居民无车位可停;部分违 章建筑占用停车位的空间;外来车辆占用小区本就有限的停车位。 | (1)通过缩进绿化带和空地、拆除违章建筑、拆除部分自行车车棚的方式拓宽道路,最终要将小区内道路改建成宽敞、平整且颜色统一的沥青路; (2)在改建道路之后,重新规划停车位,采取打通地下车库和增设车库管理人员等的方式提高既有地下车库的利用率,在中心花园等处新建两三层的地下车库; (3)跟海事大学协商、重新规划大学的停车位; (4)通过教育、宣传等的方式杜绝车辆乱停乱放,设立制度,一方面妥善解绝新增车位的分配问题、杜绝因车位分配可能导致的邻里矛盾,另一方面用制度禁绝用废弃非机动车和轮胎等方式违规乱占停车位的做法; (5)拆除违章建筑、保证停车位的正常使用;对外来车辆按小时收取停车费、防止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停车位。 | 绿化问题 | 12(30%) | (1)小区绿化不美观、 绿化树太高、枝叶太茂盛,既影响居民采光又阻挡视线,在雷雨天和电线交缠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2)存在不必要的绿化带,绿化带过宽且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居民乱采乱伐乱种植; (3)绿化造成小区夏天蚊子多; (4)小区绿化缺乏特色。 | (1)缩进绿化带、另作它用,比如改建成停车场等; (2)重新选用绿化带植被,重点考虑一些不招蚊子的、有特色的植被类型; (3)对挨着居民楼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后树木的高度、形状等标准小区内应统一,道路两旁的树木可不修剪; (4)为绿化带增设管理人员,提高绿化带的美观度和维护、管理的水平。 |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 7(17.5%) | (1)小区多处生活垃圾无人处理、卫生条件恶劣; (2)小区内垃圾桶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需要且外部脏; (3)高空抛垃圾导致自行 车车棚顶部垃圾多; (4)有的垃圾桶或垃圾处理点离居民楼甚至是厨房太近,且居民不乐意垃圾处理点和设施建在自家附近; (5)小区尚未实行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制度。 | (1)增加小区环境卫生清洁投入,新建垃圾回收、处理点、新增垃圾桶、雇佣清洁工等专门负责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并清洁垃圾桶等; (2)教育居民、杜绝高空抛垃圾现象,及时清理自车顶棚的垃圾或者拆除自行车棚; (3)重视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垃圾处理点和设施的安防位置; (4)尽快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 | 小区夜间照明问题 | 7(17.5%) | (1)小区路灯过少且灯光昏暗; (2)中心花园夜间照明效果不理想。 | (1)增设路灯; (2)新增路灯要满足环保和节能的双重要求,中心花园的照明可借鉴高速公路的做法,安装夜间自动发光的灯管。 | 安全隐患 | 6(15%) | (1)高空抛物造成安全隐患; (2)小区年久失修、崎岖不平的路面状况容易给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带来安全问题; (3)乱停车导致消防通道被阻挡; (4)私拉电线、电缆带来安全隐患; (5)晾晒区和停车位重叠或毗邻带来安全问题。 | (1)针对高空抛物,一是说服教育,二是安装安防气囊; (2)修整路面; (3)统一规整小区内的电线、电缆,可联系运营商给电缆安装外壳等提高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4)重新规划晾晒区和停车位位置、大小等; (5)采取说服教育并安排相关制度、运行机制等方式,杜绝车辆违规乱停,疏通消防通道。 |
2、根据社区焦点地点整理的居民意见汇总: 位置地点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式 | 中心花园 | (1)功能单一; (2)规划不合理,草坪占用了花园大量面积; (3)设备、设施不够人性化; (4)健身器材摆放位置不合理,不应该放在花园正中间; (5)无消防栓,存在安全隐患; (6)夜间昏暗,照明效果不好; (7)花园植被参差不齐,缺乏管理和维护; (8)花园正门不够美观,且地面高度较低,容易积水。 | (1)重新规划,将花园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公共娱乐活动中心,具体功能包括:广场舞、晚会等的活动场所、健身中心、社区遛狗场所、居民交谈中心、居民休憩中心、老年人活动场所、血压测量中心等; (2)缩进草坪面积,腾出来的空间用于花园多功能区的打造; (3)新增或优化、升级花园设备设施,具体包括:座椅应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满足不同龄、不同身高的人的要求,且应有靠背、提高舒适度;购置消防栓、提高安全性; (4)把健身器材放置到花园四周,而不是正中间,以释放空间和便于锻炼 (5)安装夜间自动发光的灯管,不要安装需要电源的照明设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6)整理、修剪花园植被,并设立相关规章制度和志愿者服务制度,负责维护植被及整个花园的清洁卫生; (7)美化花园正门,垫高正门附近的路面,解决路面积水问题。 | 海事大学 | (1)海事大学的餐厨垃圾因散发馊味、不及时清理等给小区带来负外部性; (2)海事大学对居民行人和车辆封闭、不允许同行,大学设施也不与社区居民共享; (3)海事大学的停车位位于大学外面、挨着居民区,这给小区带来安全隐患。 | (1)街道层面出面和海事大学协商,建议重新规划餐厨垃圾处理点或加强管理; (2)和海事大学协商,解决空间封闭和设施、设备不共享的问题; (3)和海事大学协商,重新规划停车位的位置和布局。 | 高层附近 饭店 | (1)饭店违章乱开后门,对小区造成安全隐患; (2)饭店违章乱开门,将餐厨垃圾置于门口,影响小区清洁卫生。 |
| 成山路601弄门卫处拆违地块空地 | (1)空地闲置、浪费小区有限资源; (2)居民乱拉线以晾晒衣物; (3) 围墙不够美观。 | (1)划为菜地,由居民自主认领维护; (2)拆除门卫室,改建为儿童活动中心/改建为停车位,并修建一条汽车通道/改建为花园; (3)设置一个专门的、规范的晾晒衣物的地方; (4)拆除围墙,安设电子围栏,并对围墙内外进行装饰。 |
3、志愿者从旁观察的意见汇总(内容太多,请见正式出版书籍): 4、社区营造专家团队根据居民议事大会收集到的意见、志愿者的看法以及专家团队实地勘察的看法,综合而成的社区营造一般性问题: 问题类型 | 具体内容 | 功能需求 | 停车问题:缺乏规划停车空间,通行空间狭窄,停车混乱,非机动车棚老旧。 道路拓宽问题:小区部分道路过窄,机动车通行困难。 交通问题:小区大门布置零乱,不利于人流集散与交通,小区道路标准不够。 尽端道路问题:小区空间原本设计不合理的遗留问题,目前小区存在多处机动车通行困难位置。 信箱统一问题:小区内信箱位置不统一,信箱外放影响环境美观,且占用宅间空间。 晾晒问题:现有的晾晒场地布置不合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影响景观视觉效果。 | 环境美化 | 大门美化:门卫室老旧,且布置杂乱,小区铭牌不明显。 小区绿化:植物色彩单一,无季相变化,乔灌草搭配不齐,缺乏层次,局部位置土壤裸露严重。 垃圾分类问题:小区缺乏垃圾分类,缺少集中处理建筑垃圾点,建筑垃圾堆放混乱。 外墙粉刷问题:小区建筑颜色不统一,且外墙表面材料老旧,脱落严重。 中心花园:场地分散,铺装及设施老旧,使用效率较低。 拆违残留问题:拆违后残留的杂物随意摆放,环境混乱,遗漏的违章建筑急需处理。 | 安全保障 | 安全问题:小区出入口技防安防设施不完善,小区内飞线严重,中心花园缺乏消防栓,生命通道阻塞,休憩设施老旧,高空抛物现象时有发生。 | 文化交往 | 文化问题:文化设施不足,安置位置不合理,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休憩点:目前小区建筑宅间缺乏休憩点,休憩设施老旧,花园区域休憩场地不足。 健身步道:小区内步道铺装老旧,连续性较差。 楼道文化:楼道内管线布置凌乱,墙面贴有较多小广告,楼道内杂物堆积较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