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好啊,好在哪里呢?因为这个问题是个热门问题,也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因为网上只要出现有关孔子、有关《论语》的文章,总有人骂是孔子是统治阶级的乏走狗,应该打翻在地再踏上几脚。我认为这种态度极其有害。 一、孔子大半生都在教书育人、颠沛流离,并没有被统治阶级所看中。 孔子弟子三千,出名的弟子72人,当官的没几个人。孔子也只是当了一段时间的大司寇,在位期间,鲁国还是强过一阵。如果你说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也未尝不可,但国家强盛,百姓也受益,这是好事。 二、孔子的学说直到西汉以后才成为站统治地位的学说。 汉武帝依托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当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不再适应国家的治理,要必须找到一种适合君王集权的制度,而孔子又恰恰特别推崇周礼,强调上下尊卑秩序。只能说,孔子儒家学说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孔子的本意其实是建立一个上下有序的和谐社会,而不是统治工具。 三、宋程朱理学将孔孟儒家学说进一步扭曲。 朱熹将格物致知发挥到极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但这个天理为何?是天道,是客观真理,是上帝,是君权神授,一步步将儒家学说僵化,为统治阶级用。而其中本来鲜活的人性、洒脱的君子慢慢不见了,连朱熹自己都去偷娶了两个小尼姑,为世人所诟病。腐儒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四、王阳明重新赋予儒家新的生命。 阳明先生完全根据儒家的经典文本,对程朱理学提出了质疑,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理解。核心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的观点,可谓为儒家学说的重生功莫大焉。其作用是巨大的,从此解放了个性,据说引发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潮,存在这么一种观点。 五、民国之后对孔子思想的争议。 中国人精神的坍塌有目共睹,现代中国人成了没有信仰和精神之根的民族,可悲。当前,又开始了中国人的文艺复兴,重新肯定儒家学说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领导层的统治和国家治理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寻找文化之根的需要。 因此,我认为,孔子的理论应一分为二的看。其中肯定有为统治稳定服务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中国人提供精神食粮、找到文化之母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