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陈某敢背负两条人命?

 追梦一往无前 2019-05-08

看了网文《嘉兴健身房老板杀人抛尸案》之后,

我的心很沉重。

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

怎样教育孩子们?怎样让他们长大成人?

陈某1988年出生。

2003年,陈某才15岁,

因为没钱上网,他就去亲奶奶家盗窃财物(包括现金)。

被奶奶发现后,

他就用被子闷死奶奶,焚烧灭迹,手段残忍。

到案后,他交代称:

被大孩子索财,不好向父母开口,才去偷奶奶的。

事实上,侦查员发现:

遭勒索更是子虚乌有,没钱上网才是真。

最终,他因犯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获刑18年徒刑。

2014年9月,

服刑11年的陈某因减刑提前出狱。

2015年,他经人介绍,娶妻生女,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刚出狱时,他做过一段时间装潢,后就开始做健身教练。

2016年11月,陈某经向他人借款,

开设了“嘉兴市经开长水逆行者健身俱乐部”,

因经营不善,逆行者健身俱乐部处于勉强维系状态(资金吃紧)。

2017年4月,

陈某在一次户外运动中与27岁的李某结识。

同年7月初,陈某通过微信聊天发现李某急于全额买房,

便以有熟人、可以帮助李某买到便宜房子等,骗取了李某信任。

2017年7月8日,

陈某以看房为由约李某于次日上午见面。

2017年7月9日7时50分(左右),

陈某以要拿礼品送人为由,

骗李某将轿车停放后进入逆行者健身俱乐部中。

在逆行者健身俱乐部内,

陈某持壶铃猛击李某头部数次(手段残忍)。

见李无动静,将其装入俱乐部门口的垃圾桶。

陈某收拾现场之后,将垃圾桶运送至地下车库,

并最终放置于被害人车牌号为浙F090T7的轿车内。

21时许,经多次踩点后,

陈某驾驶被害人轿车至嘉兴市长水路虹海桥上,

沉尸于桥下海盐塘中。

杀人、灭迹、藏尸后,

陈某回到俱乐部参加了当天上午的活动。

10点09分、11点09分发了两条记录活动的朋友圈,

17点45分、18点26分发了两条约人游玩的朋友圈,

20点39分发了一个白天活动的视频。

抛尸河中后,

他22点33分发了一条约人游玩的朋友圈(微信)。

陈某将李某杀害后,

取走李某随身携带的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

并于当日先后两次前往不同手机店解锁李某手机,但均未成功。

其间,陈某将李某手机内SIM卡取出,

插入他人手机内尝试登录李某的支付宝和微信(账户)。

2017年7月10日,

陈某在清洗浙F090T7车内血迹未果后,

将轿车后排座位拆卸并丢弃(不用)。

为清洗轿车、配回轿车后排座位,

陈某经人介绍前往嘉兴市九曲路车享家汽车养护中心,

后因害怕暴露罪行,

又将车开回,并欲使轿车自燃或将轿车藏匿。

13时30分许,

陈某在新领域广场地面停车位被蹲守民警抓获(掌控)……

2018年7月26日上午,这起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宣判此案。

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法庭上,陈某承认,

他曾跟人说介绍富婆给他认识,好绑架拿钱,

也承认买房子的事情是骗人。

在案发前一天,他曾跟人说过:

“如果明天的事成了就一帆风顺,不成就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陈某说,自己当天原本是想说服李某投资,

因为李某不同意,双方从语言冲突上升到肢体冲突,

最后没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残忍杀害他人)。

思考: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痕。

人生的结局往往来自于一个人累积的习惯(惯性)。

为什么15岁的陈某敢杀害自己的奶奶?

是因为陈某自小不会做人,没有敬畏之心,

不敬畏法律,不尊重生命。

谁之过?主要是其父母之过;

其父母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即使教育了,不等于尽责尽心;

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正确教育,使孩子长大成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孩子的过错,往往是父母的过错。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在孩子的身上,往往可以显现父母的身影(特性)。

俗话说:拉车要抬头看路。

一个人未来走向如何,

主要看一个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不正。

怎样看待世界事物,怎样看待人生,觉得怎样做才有价值,

从幼儿起,就要开始接受教育,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做人。

从孩子幼儿开始,父母要敢于说“不”,

不能娇生惯养孩子,不能让孩子养成任性。

凡事都要讲理、讲情。

要用孩子的语言教育孩子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知晓:这是做人做事的底线,

也是生存、发展的底线,必须切记在心。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就要主动帮助别人。

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多端,上天报应。

然而,陈某还小的时候,太自私、太任性。

他做事不讲理、不讲情,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六亲不认,不顾后果,一意孤行。

在他的眼中,只有金钱,没有亲情。

谁阻挡他做事,谁就会倒霉,甚至丢掉性命。

15岁的陈某,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做人做事,

没有法律常识,不敬畏生命,

太无知,太幼稚,太愚蠢,太天真……

这是陈某杀人犯罪的真正原因!

他不知悔改,以为杀人不用偿命,

以为可以侥幸逃脱,所以不顾后果,一意孤行。

陈某服刑11年后因减刑出狱。

但26岁的陈某还是三观不正,仍然没有学会做事做人。

他没有吸取以前杀害奶奶的教训,

不知道自己杀害奶奶的真正原因,

重蹈覆辙,演绎出同样可悲的命运!

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没钱就绑架,绑架不成,就杀害他人。

为什么不换位思考呢?为什么不考虑后果呢?

法律无情,杀人偿命。

其实,陈某第二次杀人还有赌博的心理和侥幸的心理。

总认为自己杀人后能躲过法律的审判。

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负害自身。

陈某太自负、太任性,视钱如命。

坐在钱眼中看人,会视人如草芥。

被钱遮住眼睛的人,前行的方向会永远看不清。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人的性命。

没有怜悯(同情)之心的人,

会失去人性,不配做人。

所以,教育孩子,应该从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开始;

别人的性命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不得“玩弄”。

保护他人的性命,就是保护自己的性命;

残杀他人,自己最终会走进监狱,往往会被判处死刑!

狭义上,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

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其他解释:

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为人处事的共同属性;

人所具有的或应有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属性。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有人性,

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蒙文》定义人性:

人是一种具有“存在性”、“生命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物种。

人的这四种属性,决定了人有四种本能:

一是“生命本能”,二是“社会认同本能”,

三是“自我认同本能”,四是“解脱本能”。

这四种本能对应了人应该有的人生目标:

“健康”、“成功(社会认同)”、“幸福(自我认同)”、“智慧”。

孟子主张性善论,

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

扩而充之,便可形成仁、义、礼、智的善性。

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道家主张性“素朴”论,

庄子认为人天生本性上是无知无欲。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

“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

汉杨雄的性善恶混论: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其实,人性源自于教育影响。

没有正确的教育,孩子怎样长大成人?

教育孩子,家庭、学校、社会肩负同等的义务和责任。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共有“产品”。

如果教育好了,孩子们就是人才,

就可以取得成功,对社会有用。

如果教育失误,孩子们就是人渣,

会危害社会,危害人民。

陈某敢背负两条人命,

是因为其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做人做事,

没有法律常识,不敬畏生命,

太无知,太幼稚,太愚蠢,太天真……

怎样教育孩子们?怎样让他们长大成人?

从为人处世教育、尊重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开始,

使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知法守法、尊重生命、遵从人性。

当一个人有人生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行的方向,

就不至于掉落罪恶深渊,以致摔得碎骨粉身。

是人才还是人渣,要看接受教育的过程和本身的悟性!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9年5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