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网友在一些酒类知识的科普文章下留言:“我只喝自己酿造的纯粮酒,其他酒都是勾兑的,喝着不放心!”甚至在淘宝上也有很多自称自己卖的“手工自酿、纯粮食酒、好喝、健康安全”。难道自酿酒真的比市场上卖的酒好喝、健康吗? 长久以来,网上也一直都是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当然是自酿派,力挺自酿酒:咱喝了多少年了都没事!另一边则是反自酿派:自家酿制不规范,质量不可控!那么,我们看看自酿酒,好喝、健康安全背后的秘密! 自酿酒更安全? 的确,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上百上万块钱买的所谓正规酒,都指不定是假酒,存在着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而自己酿酒全部都在自己的把控当中,看起来似乎是要更加的安全。 然而,自酿酒因过程管控相对随意,酒体的质量检验难以开展等,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原料不做农残检测”、“开水烫一下杀菌”“温室靠温度变化”、“蒸馏温度变化幅度大”、“饮用前不经过任何食品安全检测”等等,虽然说有些夸张,但也表明了人们对自酿酒的质疑。 那么,自酿酒与正规企业酿酒又有哪些差异呢? 设备和环境上差距大:在设备上,正规的酿酒厂与自酿作坊的差距,就如海湾战争时的美军和伊拉克军的差距一样,妥妥的吊打。 像茅台、五粮液等知名白酒品牌,其品质绝对是值得信赖的,因为作为大型酒企,更看重自身的品牌价值,不会做砸自己招牌的事儿,中等酒企以及一些有一定规模的酒企,其酿酒过程同样非常规范,正规酒厂都有严格的流程规范,所用的设备也是用来过滤酒用水、酒体杂质的工业级纯水设备,能够轻松的去除刚酿制的新酒中的甲醇、醛类、重金属等杂质出去,并且还有“质检”岗位,以保证出酒的品质。 正规酒厂在生产酒时,均会“掐头去尾”,即将刚开始的酒和最后的酒泼回酒窖或直接扔掉。 而很多自酿酒作坊由于条件限制,使用的酿酒设备十分简陋,酿酒环境差,导致在酿造过程中感染杂菌,影响发酵,进而影响酒体质量。同时很多自酿酒坊由于接酒酒度低,罐装容器未经消毒等,滋生细菌。酿酒设备材质也容易对酒体质量产生影响,如重金属制品,会把重金属带入酒中,导致重金属超标,长期饮用对人体的危害不可估量。 估计他们还觉得“原生态的更好”,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害物质超标”这个概念,所以完全不作处理就上市销售。 这样的酒,即使短期没喝死没喝伤,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身体,甚至要命,当死亡来临,那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你敢一味说是喝酒喝的吗?鬼知道原因。 工艺的差别,自酿酒根本就是“生肉”抛去渠道、品牌、包装这些额外的因素,他们之间差距,在于工艺上。 酒厂酿酒经验丰富,一个长期经营的酒厂,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规范,来保证出酒的品质。怎么制曲、怎么下窖、怎么出窖、怎么上甑蒸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这保证了出来的酒,品质稳定不会出大问题。更何况酒厂还有“质检”这个岗,就是专门盯着酒质的,他们会将每批次的酒取样化验。 再是白酒勾调: 一瓶好酒的诞生可以说是“七分技术,三分艺术”,正如一盘好菜离不开各种调味剂,离不开油盐酱醋,一款好酒也离不开勾调,勾调对于酒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自酿酒因为没有老酒作为调味酒的支持,也没有专业的酿酒师,不专业的酿酒技术可能在其他环节所呈现的差距还不太大,但是在酒体的勾调上,原形毕露。 正规酒厂的调酒师会依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从而使酒体协调、平衡,并且保证每一批产品都保持稳定的风格,在口感或者气味上不出现太大偏差。 白酒贮藏:自酿酒的储藏上和正规酒厂也有不小的差距。 正规酒厂生产的酒,一般都会选择用陶坛或者不锈钢罐来进行一定年份的存放,让酒中有害气体挥发的同时也是让酒体在恒温、恒湿、避光的条件下日趋丰满、醇厚。 自酿酒则一般会采用塑料桶进行装酒,对于存放的条件也做不到像正规酒厂那样严格,存放的年限也很少能够有明确的规定,更多看心情、场合便拿来饮用。 不可否认的是,自酿酒中也的确存在好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酿酒就都是好酒,并且自酿酒是好酒的概率也是极其小的,网上那些打着“爷爷酿的纯粮酒”、“家里酿的酒”的旗号卖酒的,99.99%都是个小酒坊而已,当然,如果自酿酒满足了各种卫生、设备、酿酒师等诸多条件,那么已经不是个小酒厂了,不可再以自酿酒自居了。 总的来说,小编认为:自酿酒简单粗暴不成章法,只是为了满足一个情怀,从安全性来说,正规企业酿的酒显然是要比自酿的散装酒安全得多,但前提是企业具备相关的生产资质,为正规酒企。 针对一桩桩的自酿酒质量安全事故,目前,国内大多数省市已经撤销查办了很多非法经营的自酿酒作坊,它的不安全性已经为大部分消费者所意识到。对于爱好饮酒的人士来说,不管是在安全标准上还是口感层面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酒,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