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皆誕生於蒙昧,從茹毛飲血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時代到《周禮》制度下各司其職的拘謹和安分,從簡單的骨器石器到陶器、青銅,乃至複雜的漢字和璀璨的文化,想來必然是一段漫長而篳路藍縷的過程。 先秦策系列的開篇,筆者想聊一聊華夏文明的起源。 最早的中國在大規模的的史前考古發現之前,殷墟奧妙的甲骨文和精美的青銅器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帝國之存在,這樣高度發達的文明顯然不會是無根之木,要麼還有深埋地底的痕跡在等待發掘,要麼就是外來的文明。 事實畢竟是事實,在幾代歷史和考古學家的共同努力下,從一百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一直發掘到殷墟,最早的中國一點都沒讓後人失望。 一、上古的「百家爭鳴」 國寶之仰韶魚紋彩陶盆 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的一鏟子首次揭開了遠古中國的神秘面紗,但由於仰韶文化的彩陶與歐洲和中西亞地區的彩陶具備某種類似性,因此當時被定義為外來文明,並成為「華夏文明西來說」的實錘。後世的DNA分析也佐證其血緣關係與南亞人種具備某些類似性,也許就是古人遷徙路過中亞是一支向南,一支向東與中原居民融合也未可知。 但學沒學過和到底誰學的誰都是別人說了算嗎?且拋開仰韶的爭議,考古發現,上古華夏文明並非是獨角戲,更像是「百家爭鳴」, 龍虯莊文化(前5000年– 前3000年) 大溪文化 ( 前5000年 – 前3000年 ) 仰韶文化 ( 前5000年 – 前3000年 ) 紅山文化 ( 前4700年 – 前2900年 )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 – 前2600年 ) 北陰陽營文化(前4000年~前3000年) 馬家窯文化 ( 前3800年 – 前2700年 )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 – 前2250年 ) 薛家崗文化(前3500年一前2800年)--百度 早期文明由於地緣的割裂,偌大的華夏故地上誕生並演繹出不同的文明形態是合理的表現。隨後各路文明因為發展而相互接近,進而有走向統一的趨勢,這當中有戰爭和同化,也有相互影響的學習和交流。 而在距今5000年左右這個事件節點,一種新文化以壓倒之勢覆蓋了早先的各個文化區,這就是源自大汶口文化的龍山文化,也是後世疑似夏都的二里頭文化以及殷商文化的根源。 而盛極一時的仰韶文明則走到了終點,想來是被吞併了。 大汶口--龍山文化是以殷商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真正的源頭,而後來的人類遺骸DNA的研究也從血緣上證明了這一點。 古樸優美的龍山蛋殼黑陶杯 城子崖龍山出土的大批蛋殼黑陶最薄處僅僅0.2毫米,甚至連現代工藝都不可複製,被被譽為稀世珍品,同時也是貴族階層的專屬品。 不光黑陶與歐洲、西亞出土的陶器乃至仰韶彩陶截然不同,龍山文化的墓葬、器物和類文字符號風格也獨樹一幟,它足以證明中國遠古文化源於本土,讓「華夏文明西來說」不攻自破。 濟南龍山城子崖--華夏文明的真正起源 因此再後來從殷墟的發掘中大規模出土了可辨認文字--甲骨文,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美青銅器,殷商才拉下神秘的面紗而從史書中走出來,他們是龍山文化的「升級版」。 商代青銅器組圖 筆者並不能確信殷商發達的青銅冶煉技術是否來自西方,但就工藝而言,冶金技術的基礎在於制陶,而基於陶器巔峰水準的龍山文化,完全具備自行研發青銅冶煉的基礎。 二、國家雛形的出現 為什麼龍山文化能夠「席捲天下」呢?其實並不複雜。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