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水四圣

 神仙湾老宋 2019-05-08

顾名思义,即与陕西省白水县有关的四位圣贤,即:仓颉、杜康、雷祥、蔡伦。

1仓颉造字

仓颉 ,上古黄帝时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于北塬杨武村,史称其龙颜四目,生有睿德,才智超凡,任职史官,为革结绳之陋,辞官访智,俯察仰观,历尽艰辛,始创文字,揭开我中华文明新篇章,后世尊其为“文化之祖”、“万代文宗”, 卒葬史白水县官村北,享年一百一十岁。

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陕西白水县史官村《苍颉庙碑》

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让我们来看看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造字的故事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真相:“仓颉造字”的真实性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2雷公制碗

雷公名雷祥 ,白水冯雷大雷公人,黄帝时任处方(官名,能医善陶为中医药学创始人之一,亦为陶瓷之祖,豛后葬故里,墓庙今犹存。

陕西白水县,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圣地。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灿烂辉煌。仓颉造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愚昧,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杜康造酒,奠定了中国酒文化的基础;蔡伦造纸,使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生了巨大的跨越。巍巍大中华,莽莽我华夏,四圣功德感天动地。今天说说白水“四圣”之一的雷公造碗。雷公造碗揭开了人类使用陶器的纪元。

雷公指雷祥,黄帝时期人,生于白水县大雷公村(生卒年月无考)。生性耿直,天资聪慧,能医善陶,擅长泥塑工艺制作,黄帝时任“处方”(医药官名)。据《全英词典》载,“中国陶器业之祖——雷祥,他发明创造了碗”。他既是中国医药学创始人之一,又是制陶业的先祖,各地窑神庙均供奉。雷祥殁后,葬于大雷公村东北处,墓地建有雷祥庙。

古时候,白水县城东的大雷公、小雷公村一带,住着一个雷族部落,族长叫雷祥。雷族靠采摘野果和打猎为生,喝水的器具是带凹窝的天然石块。这种石块很重,寻找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雷祥想了一个办法,用石刃在木块上硬剜,剜出凹窝来盛水。但是,这样剜木制作也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常常会把嘴唇划出血口子。雷祥想另找窍门制木宛,却始终没有找出来。

传说有一天,雷祥率全族出外打猎,管火种的人走得急慌,把烧火的柴草没有从火种边取开放远,造成了火灾。等到雷祥率全族人回来,住房已被烧毁了。管火种的人受了重罚。后来,他们在清理灰堆时,发现那个盛果子的荆条筐子烧掉了,而抹在筐子壁上的泥巴却变得很坚硬。雷祥好奇地抱起这个坚硬的东西轻轻敲击,声音闷闷的嗡嗡响,抱去盛水,比椀还轻。雷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万翁。

万翁的烧制给雷祥在造木宛方面带来了新的想法。他用荆条编成比碗大的筐子,内壁糊上泥巴,微火烧熟后,便得到了一个新木宛。这椀比木头剜成的光滑,比带凹窝的天然石块轻便。于是雷祥大量烧制。后来,人们写椀字时,把木字旁换成石字旁,以表示这碗坚硬如石。但是,这碗也有缺点,渗水。雷祥想把它再改造改造,想了好久,没想出办法。

又有一天,雷祥带全族人又去远处打猎,临时住在一个老崖下,为寻找喝水的东西,顺便从老崖上挖土和泥,捏碗烧制。烧出来后,大伙儿都拿着碗惊喜狂叫。原来,这碗不比先前,内外不但光亮,还不渗水。雷祥和大伙乐够了,才告诉说:“记住这地方,以后就从这儿取土做碗。”话音刚落,一个石块砸来,“哐唧”一声,雷祥手中的碗被击碎落地。大伙儿一惊,朝崖畔望去,只见一群怒气冲冲的外族人正举起土块石头向他们砸来。雷族人全在崖下,无法还击,只好快逃,可崖畔上的人还不肯罢休,扔石头放箭,边追边骂。从骂声中雷祥才得知,这块地盘早被别的部落占领了。

但是,雷祥在逃跑时,并没有忘记带回一大块做碗的土。回到了原来的住处,他把这土和当地的土做了比较,越比越觉得当地的土质粗糙,越觉得带回的土细面。可是,这一小块土能做几个碗他想把这土弄成细面面,调水和稀,抹在本地土制成的碗内再烧怎么样一试,果然很好。用手摸,竟也像油一样地光滑哩。雷祥高兴了,便给这土起了名,叫釉子土。把釉子土和成的泥浆叫釉子浆,上过釉子浆的碗叫带釉子碗。高兴过后,雷祥又犯了难,这釉子土在别的部落手里,怎么能弄到自己这儿来呢想来想去,只想出用肉和兽皮向人家换的办法。第二天,雷祥领着几个人去换,结果被打了回来,肉和兽皮也被抢光了。无奈,他只好领年轻力壮的小伙去偷。第一次,没有被发现;第二次侥幸逃脱;第三次不妙,不但没弄到一撮釉子土,还被人家把雷祥的腿打断了。雷祥在大伙儿的奋力保护下总算回到家里,将养了百日之后,才能下炕走路。从此,他成了瘸子,走路一跛一跛的。雷族人不服,要报仇,雷祥不许。有几个冒失小伙,偷偷跑去了,拼死打斗,把对方教训了一回,大伙儿总算出了点闷气。这事儿后被雷祥知道了,心里很不好受,他把这几个小伙狠狠收拾了一番,还要带着碗、肉、皮毛向人家赔礼,大伙儿阻挡,他却说:“冤仇宜解不宜结,这样打斗下去,何时能了再说,咱们要用人家地盘上的土造碗,人家不同意,咱们去偷,也不是长久的办法。”说罢,便带几个小伙到异族去了。

俗话说:“有理不打上门客”。那个不知名的异族族长,见雷祥如此宽仁厚德,深受感动,把雷祥一行热情招待了一番,收受了礼物,客气地送他们回去。但是他对雷祥送来的碗却存有戒心,谁也不敢去摸。有个胆大的鼓起勇气,用那碗盛水去喝,接着便赞叹个没完,大伙儿的好奇心被逗起来了,都争相用这碗喝几口水,你拿着不放,他争着去抢,争争抢抢,抢抢争争,竟将碗掉在地上摔碎了,大家都很心疼。

过了几天,这族长亲自来拜见雷祥,恭敬地献上礼物,和和气气地商议用釉子土换碗。交易成功了,两族长都很高兴,两族人也都很高兴。

自此之后,其它各族都争着与雷族做生意,争着到雷族去换碗。这样,雷族在附近各族中成了最有威望的部落。但是雷祥却忙坏了,他既要造碗,又要应酬各族来客,还要安排和处理本族的事情。想来想去,雷祥向大伙儿辞掉了族长,一门心思造碗,造的碗质量越来越好,换碗的人也越来越多。看到这种情形,雷祥就背起行李,到各个部落去传授造碗技术,教出了好多学生,人们都把他看成从天上来到人间的神仙。

百年后,各族人都尊他为雷公,把雷祥住过的村也叫雷公村。而碗窑上的人更把他奉为神仙,设坛塑像,早晚烧香叩头,尤其烧碗时,更是香火殷勤,求助雷公能给他们帮忙,烧出好碗。同时碗窑上还立了个硬规矩,不准说“贼”字、“偷”字,有人来偷碗,也不能喊“贼”,只能不出声地追。据说这是为了避讳雷公当年偷釉子土的事。这些规矩从古到今一直传了好几万年。

3杜康酿酒

杜康字仲宁,白水康家卫人,夏朝大禹时任庖正(粮官),始创酿酒之术,被后世尊为酒祖,墓庙处杜康泉侧。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乡民至庙中赛烹祭, 传说杜康于酉日卒,白水遂有酉日禁酒疏客之习。

杜康庙

白水县杜康墓

传说,轩辕黄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杜康,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杜康很尽心。他把丰收得到的粮食都堆放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下令说:以后如果粮食再霉坏,将粮食管理者杜康处死。

当时,黄帝正在准备与陆浑族大战,征调来的粮食无处存放,杜康十分着急。一天,杜康在空桑涧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枯死的大桑树,只剩下粗大的中空的树干。

杜康灵机一动,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自已的想法告诉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赞同,并且一齐动手,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粮食全装进树洞里。

谁知那几年风调雨顺,连年好收成,粮食到处都是,树洞里的粮食一直没派上用场。几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桑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

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就大步走过去,查看究竟,想把这些野物弄回去让大家吃。谁知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正在纳闷,只见一头野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它一见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

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杜康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也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杜康好奇心爆满,飞快地跑过去查看究竟。

不看则罢,一看把杜康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有水不断往外渗出,这粮食肯定是坏了,这可是杀头的罪啊!刚才,山羊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这究竟是什么水竟然有这种威力?

杜康用鼻子闻了闻,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试试这水的到底是什么。他尝了一口,味道虽然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刚才躺倒的山羊都跑掉了。他顺手摘下了腰间的尖底罐,接了一罐水浆带回到杜康村,把他看到的情景向其他管粮食的人说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有人说把此事赶快向黄帝报告,有人不同意。

杜康过去把粮食霉坏,被降了职,现在把粮食装进树洞里,变成了水,黄帝知道了不杀他的头,也要把他打个半死!杜康不慌不忙地向大家说:“事到如今,不管是好是坏,都不能瞒着黄帝。”说着他提上尖底罐,便去找黄帝了。

黄帝听完杜康的话,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感觉神奇而微妙,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认为这水是粮食精,是粮食的元气,应该给这种水起个名字。

当时,为黄帝造字的大臣仓颉站出来说:“酉日得水,咱就造个'酒’字吧!”大家一致说好。从此,黄帝就命杜康用粮食造起酒来。

来历:杜康为中国史传的“酿酒始祖”,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造酒圣人杜康又有黄帝大臣、夏代君主、以及汉代平民之说,只有夏代君主的文献资料站得住脚。

4蔡伦造纸

蔡伦为东汉桂阳(今湖南岳阳)人,字敬仲 官至尚方令,封为龙亭侯。公元一二一年,诬安帝祖母宋贵人自杀,伦曾至白水槐沟河,从童戏中悟得造纸之术,遂于此设坊,造出蔡侯纸。豛后,乡民于造纸池畔建庙敬, 庙今已毁 ,造纸池犹存。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