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的欧洲,手表就已经流行于贵族女性阶层中,而绅士们普遍戴的都是怀表,手表作为一种女性用品存在了很长时间。 手表真正用于男性,是在一战中。在战场上,经常从衣服口袋里取出怀表看时间很不方便,于是有一名士兵把怀表绑在了手腕上。然后人们发现了手表的便利,将皮带安装在了男表上,男士手表至此诞生。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钟表能够超越瑞士,世界上绝大多数钟表品牌都在国土面积不大的瑞士。或许很多人对此有疑问,为何瑞士的钟表业如此发达。这起源于一场历史事件––宗教改革。 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中,保守天主教派和改革派进行了多次斗争,很多钟表工匠因此受到迫害,逃到了瑞士,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就有了闻名于世界的瑞士精密机械技术。 AUTOMATIC自动机械表,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自动机械表内部有一个可以摆动的自动陀,只要手表晃动就能上弦。每天只要佩戴8小时就能保持足够的动力,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会因为某天忘记上弦而导致表停,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发明。 1770年,瑞士制表大师伯特莱发明了原始的自动上弦结构,用于怀表上,而后该设计经宝玑改良,性能提高。但是此发明生不逢时,那是个怀表流行的年代,怀表通常装在口袋里,活动很少,所以光靠自动上弦根本不够维持动力,还得手动上弦进行补充。所以自动上弦一直没有得到推广。 经过一战,手表逐渐开始流行。在1923年,英国人夏活将之前宝玑的自动上弦结构运用到了手表中。1930年,劳力士、宝丽爵基于夏活的设计,改良出能360度旋转的自动陀,上弦效率大大提高。此后自动上弦成为流行的功能,大多数机械手表都开始使用自动上弦,不过基本上都是以劳力士的改良结构作为基础,这是劳力士成为表界巨头的开始。 目前,除了少数复杂机械表表用手动上弦外,大多数机械表都用自动上弦。并且大多数自动机械表也有手动上弦功能,在动力不足时手动补充,只有少数便宜的自动机械表才省略手动上弦功能。 图中半圆形的就是自动陀 Tourbillon(陀飞轮),法文意为:漩涡。陀飞轮结构是机械表发展的顶峰,代表钟表制造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宝玑发现地心引力对钟表精度有一定的影响,经过他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能克服地心引力的结构–—陀飞轮诞生了。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速度360度不停的旋转,一定程度上能抵消地心引力,提高走时精度。 陀飞轮对工艺要求非常高,轮中70多个零件总重量不能超过0.3g,目前仅有少量表厂能做出陀飞轮,而且价格不菲。国产陀飞轮手表在两三万人民币左右,外国陀飞轮手表通常在二三十万人民币以上,百达翡丽的陀飞轮手表甚至达到了两百万人民币。 下图为陀飞轮结构 八角形的手表有很多,但最先设计出来这种形状的是爱彼牌(1875年成立),灵感取自于军舰的八角窗。 在打猎时,表玻璃在剧烈运动中容易受到磕碰,于是人们在表玻璃上加了盖子来保护玻璃,此种表称之为猎表。但是猎表每次看时间都要打开表盖,比较麻烦,于是人们在表盖中间开了个小口,方便看见时针分针,这种表后来也被称为半猎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