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洎阳医生 2019-05-08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1]、《实用妇产科学》[2]相关内容拟定。

(1)症状:本病的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下腹疼痛,低位腰背疼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量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其中,慢性盆腔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一般是慢性持续性坠痛,可放射至下肢、会阴及腰骶部,疲劳、久站或月经前几日加重。

(2)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少部分患者外阴、阴道静脉较充盈,甚至曲张,阴道及宫颈黏膜常呈紫蓝色,宫颈后唇可见充盈或曲张的小静脉。后穹窿及宫旁组织触诊有柔软的增厚感,压之界限不清,但无明显压痛。

(3)辅助检查:

①经腹或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检查。可见盆腔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子宫肌层内的弓状静脉(连接双侧曲张盆腔静脉) 管径扩张。

②盆腔静脉造影:静脉回流速度明显减慢,造影剂流出盆腔的时间需20秒以上。

③MRI或CT:盆腔曲张的静脉在T1加权图像中通常为无信号,T2加权图像中为高密度,但随血流速率的不同可以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妇产科学》[3]和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4]相关内容拟定。

1.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月经量多;经色暗红夹血块,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瘀斑,苔白或苔黄,脉弦或弦涩。

2.寒湿瘀滞证

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经期腹痛加重,得温痛减,月经量多或周期延后,经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3.气虚血瘀证

下腹隐痛或坠痛,喜揉按,腰骶隐痛,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淡暗或有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体倦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弦涩无力。

4.肾虚血瘀证

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月经量多,经色淡黯夹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细或沉涩。

5.湿热瘀结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红,质稠夹血块,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滑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1)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柴胡、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灸法:选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位,可使用艾灸盒,也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10~3O min,经期停用。

2.寒湿瘀滞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1)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灸法: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膀胱俞等穴位,可使用艾灸盒,也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10~3O min,经期停用。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1)推荐方药:理冲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灸法:选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位,可使用艾灸盒,也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10~3O min,经期停用。

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1)推荐方药:宽带汤合失笑散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人参、麦冬、五味子、杜仲、莲子、熟地、当归、白芍、蒲黄、五灵脂。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灸法:选气海、关元、中极、神阙、肾俞等穴位,可使用艾灸盒,也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每日1次, 每次10~3O min,经期停用。

5.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莪术。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该方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所有证型。

(1)中药直肠导入:以活血化瘀止痛药物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浓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每晚1次,14天为1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个疗程,经期停用。

(2)中药药熨疗法:以活血化瘀止痛药物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将中药粉碎成粗颗粒或打粉放入大小适中的布袋,温水浸湿后,隔水蒸30~40 min,暴露治疗部位,在治疗局部垫1~2层毛巾将药袋置于上面,趁热敷于下腹部或腰骶部,直至药袋由热变温后停止治疗。治疗时间一般为30 min。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个疗程,经期停用。

(3)中药敷贴疗法:以活血化瘀止痛药物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研末制成敷贴剂,贴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4)针刺疗法:主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足三里,随证配穴,选毫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三)西药治疗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3]相关内容。分析病因并认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轻症多不需药物治疗。可针对其有关病因,给予卫生指导。影响睡眠和出现自主神经紊乱者可试用自主神经调节药、镇静剂。


(四)运动康复

适当体育锻炼,增强盆底肌张力,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循环。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纠正便秘,节制房事,做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疼痛严重者,坚持依次先做10余分钟的膝胸卧位,再取侧俯卧位休息。


(五)护理调摄要点

1.起居调理:慎起居,避免过度劳累,长期站立或静坐工作的患者,周期性休息;调节体位,休息时改习惯性仰卧位为侧俯卧位;纠正便秘;节制房事。

2.饮食调理:忌食生冷、酸涩食物。

3.情志调理:关心患者,重视情志护理,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妇产科学》[3]、《实用妇产科学》[2]相关内容拟定。

(一)评价标准

1.缓解盆腔疼痛(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积分降低≥50%。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积分降低≥25%,<50%。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疼痛程积分降低<25%。

2.疾病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消失,症状、辅助检查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症状、辅助检查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症状、辅助检查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症状、辅助检查积分值减少<30%。

3.改善中医证候疗效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主要症状评分:对主要症状盆腔疼痛(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采用VRS (疼痛程度的口述分级法)及 NRS (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程度分级评分。

2.疾病疗效评价:按照“盆腔淤血综合征疗效评价指标” 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价,见附件1。

3.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按照“盆腔淤血综合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价,见附件2。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6:1380-1382

[2]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5:474-480

[3]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1:942-946

[4]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99-606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牵头人:魏绍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魏绍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杜惠兰(河北中医学院)

许丽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金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马惠荣(河北中医学院)


附件1

盆腔淤血综合征疗效评价指标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二

盆腔淤血综合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气滞血瘀证(表1)

表1 气滞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寒湿瘀滞证(表2)

表2 寒湿瘀滞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3)气虚血瘀证(表3)

表3 气虚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4)肾虚血瘀证(表4)

表4 肾虚血瘀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5)湿热瘀结证(表5)

表5 湿热瘀结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最新版盆腔淤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声明:内容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