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电子一直被当成是稳定的粒子,电流也一直被当成是电子的定向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在于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它假定了空间的空无一物,这样一来,电子就只可能是一种象子弹一样的东西穿过虚空而匀速运动。可问题是,空间真的是空无一物的吗?如果空间连续着某种物质呢?如今天的很多科学家已经开始设想空间中暗物质的存在! 电子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要搞清这一点,西方科学是没戏的,因为前提假设错了,在错误前提假设之上永远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懂点哲学的人都知道,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必然要排除任何虚空的存在,否则,自然现象就不可能落实到物质的相互作用之上。况且,大量实验证明,空间中确实连续着物质,如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质能转换现象,光的波动性,如果空间中真的没有任何东西,那么这些现象都无从理解。 空间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物质和运动呢?要认识这一点,就需要正确认识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气一元论。按照这个学说,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中存在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暂态有序结构,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其实却连续着紧张运动的统一物质,只是它处于无序状态难以被观察到罢了。 站在气一元论基础上看电子,电子就一定不是粒子,因为如果是粒子,那么它就会在空间中运动时受到阻力,自然不可能匀速运动。既然电子不是粒子,它又是怎样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呢? 何为粒子?从气一元论的角度,它不过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暂态有序结构。何为波?从气一元论的角度,它不过是由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的能量包运动。如果把这种粒子性看成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暂态有序结构,电子的本质就显现在我们面前了。电子不是稳定的粒子,而只可能是一个依赖粒子的生(有序)死(无序)变换传递的能量包。 一旦理解了电子的本质,西方科学中大量难以理解的现象都可以上升到科学高度进行理解了。 第一,对电流的认识。过去视电流为电子的定向移动,其实,电流只可能是依赖连续在空间或者说原子空间统一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来传递的,它是一种能量包运动,而不是不变的粒子穿过虚空而运动。 第二,对原子空间的认识。过去视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做圆周运动,可如果真的是这样,一是电子必然会向外释放电磁波,二是这种变周期运动需要能量,可没有这样的能量输入。如果我们把电子视为原子某一层次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对电流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超导现象。当这种周期运动得到了引力波的激励,就会对外表现出超导现象,如果受空间干扰较大,电阻就较大。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实现常温超导。 第四,如果电流是连续媒介的周期运动,那么空间中连续着物质,它们必然也可以实现电流的传导,即无线电力传输。只是阻力较大,需要超高电压才行。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受到了引力波的激励,就可以克服阻力,实现无线电力传输,损耗很小。 |
|
来自: ZHENGNS331 > 《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