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与投资同理——《跃迁》读书笔记

 小西瓜番茄 2019-05-09

首先必须说的是,我看这本书没有很认真,毕竟成功的道理就那么几点,关键在于执行和执行中的细节,这两者都不是看书能够解决的。事实上,这篇读书笔记中内容不仅来源于《跃迁》,很多结合了其他来源的知识。

滚雪球、第二序改变和以讲促学是读完本书后的三个主要收获。

滚雪球

滚雪球的说法来源于巴菲特,原意是指投资的时候要选好的公司,长期持有,就像滚雪球一样,找一个足够湿且足够长的雪道,才能滚最大的雪球。其实滚雪球的本质原理就是正反馈,或者通常所说的马太效应。人生其实也是一场投资活动,用自己的精力、时间、智力、能力去投资自己,最终获得丰厚的回报。但人们往往只关注了小雪球是如何滚大的,却经常忽视最初的小雪球是如何形成的。实际上,最开始的那个雪球是最难捏成的。比如重生小说里,男主角赚第一笔钱的时候,往往是最难的。在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就可以用自己的钱或者资源去换更多的钱或者资源,从而就开始走上康庄大道。因此,如何挣到第一桶金,是完成滚雪球的第一个关键。

在这里,就需要明确一个道理,即对于第一桶金而言,自身能力›行业前景。例如, 马云马老板的第一笔生意并不是电商,甚至都不是计算机,而是海博翻译社。你说马老板不知道信息行业前景远大吗?我不信,在他1994年创立海博翻译社的时候,Yahoo刚刚诞生,2年之后就在华尔街上市。包括今天的雷军,也早在1992年就加入了金山。但为什么马老板去做翻译社?很简单,马云是学英语出身,最擅长的就是英语,做翻译社是发挥自身的长项。

伪成功学的重要一点,就是过度迷信“风口飞猪论”,而忽视自身的特长。按照古典本书的说法,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创业,只关注某个行业——比如共享单车——的发展机会,却无视自身的能力差距,用一句「大不了学嘛」就敷衍自己。但这是没有领悟到「滚雪球」的精髓。滚雪球背后的价值投资理论,不仅是选择价值优良的公司、长期持有,此外还有巴菲特反复强调的「能力圈」的概念。例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公司。难道是高科技公司没有价值优良的吗?当然不是,而是巴菲特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选择和持有,也就是在能力圈之外。

或许有人会用「斜杠青年」来反驳。但「斜杠青年」的概念本身有两个误解。第一,「斜杠青年」概念的本体slash,是没有青年二字的,在最初的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一书中,并没有说到青年二字。也就是会所,斜杠是积累了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而不是「大不了就学嘛」的前提。第二,正如古典在本书中指出的,所谓的多领域成功的人,都是用「同一心法能力,在不同领域」而不是「在不同领域用不同能力」。斜杠作为伪概念的核心,在于忽视了「时间和注意力」的有限资源。诚然,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快,但是快也不可能达到「一周成为行业专家」的程度,否则,「专家」就该是伪概念的。大学毕业生所谓的跨专业就业,本质原因是「自己就没有专业」,在大学荒废了学业,没有一技之长,根本在就业时就谈不上「跨」。任何成就都是不断积累的,如果一个人明明会计学得很好,却非要做美颜相机的产品经理,这就是在缘木求鱼,既不理性,也不尊重自己过去的时间。有些人会用「兴趣」来作为自我安慰的安慰剂,但正如李笑来所言,「做得好才有兴趣」,兴趣是做得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但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并不意味着与热门领域无缘。古典在书中用重复三遍的形式强调「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里随大流」,但也提醒「可以在热门领域的边缘搞事情」。经典的案例就是牛仔裤的诞生,即热门领域是淘金,而边缘则是牛仔裤。这里再用一个亚投行行长金立群的例子。金立群没有任何金融学位,他是北外英语出身,但因为英语好,所以能进入外经贸部,于是就踏入了金融的行业。可见,在只有一技之长的时候,在热门领域的边缘,也能找到机会,蹭上风口。

滚雪球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护城河。

借用古典书中的话,「聪明没有护城河,积累的51%胜出的优势才是护城河」。护城河就是彼得·蒂尔口中的「垄断」。这种垄断可能是来源于身份,比如你是王健林的儿子。那么即使别人再优秀,王健林也不可能把财产传给别人。垄断也可能来源于网络效应,比如当所有的社交关系都在微信上时,即便你即时通讯技术再好,也不可能战胜微信了。垄断还来源于名望,学术期刊就是最典型的名望垄断。垄断还来源于能力,比如你发明了某个内燃机技术,让效率提升到70%,但能力往往难以维持,因此经常需要用专利借助法律来维系垄断。但专利也总是突破,别人也同样的能研发,因此,基于能力的垄断并不持久。此外,垄断也可能来源于正反馈。比如谷歌,他的搜索结果再不断优化他的搜索算法,而反过来算法又能提升搜索结果,从而让更多的人使用谷歌搜索。关于垄断,万维钢《铁丝网和“什么叫拥有”》中也讨论了同样的内容。

总结而言,滚雪球的核心,在于

只投资高价值、正反馈、有护城河的事业。

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是本书的第二个核心。

第二序改变的概念来源于《改变》一书。其理论表述比较晦涩,在此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当你做噩梦被猎豹追杀的时候,你闪转腾挪的逃避行为就是第一序改变,而醒来则是第二序改变。简言之,第二序改变是跳出原有系统(比如梦境逻辑),对系统本身进行修改的改变(如梦醒)。

《跃迁》中举了巴尔扎克的例子。巴尔扎克常年劳作,渴望休息。“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而旅行就可以让我得到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我必须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工作……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根本不可能逃出它的魔爪(巴尔扎克)” 《富爸爸,穷爸爸》中管巴尔扎克的困境叫「老鼠赛跑」。对于老鼠赛跑的困境,富爸爸给出了破局的手段:思考。通过思考,识别所处的恶性循环,从而打破。在梦里,当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往往我们立刻就梦醒了。

第二序改变不需要长期的努力,在你「看破」的那一刻,你就完成了改变。因而,第二序改变常常表现为「顿悟」,这也就是本书「跃迁」概念的根源。

古典在这部分下了论断,「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用比喻的方式理解这句话比较容易。在冬日,你想去温暖的地方。低水平的勤奋就是没日没夜的赶路,中等水平的勤奋是用汽车代替马车,而高水平的勤奋则是向南而不是向东向西。

但是第二序改变也要注意区别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问题。这里古典引入了设计界「重力问题」的概念,即设计虽然要求创想,但不可能消除重力。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比如运气。因而,理性的掌控者(书中概念),应当合理的排序可改变的因素,即能力>难度>努力>运气。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也正是斯多噶学派的精神。

以讲促学

以讲促学是本书的第三个核心。

古典称之为IPO,即Input a question, Problem solving, Output。但古典在描述IPO的概念时,带有很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即强调学习必须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我的理解则不同,我认为IPO之所以有效的根源,是在于实践出真知。按照万维钢《怎样用不时髦的方法学好初等数学》的一句话,「“理解”不能带来“流利”,“流利”才能带来真正的理解」。牛顿三大定律,听懂大概也就需要1节课,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刷题,才能真正掌握。同样,一个不当得利的概念,5分钟就能讲完,但如何在具体案例中使用这个概念,则需要不断的进行案例实验才如此。因此,「刷题」是最好的学习。但是,大多数的知识并没有「题库」,因此,讲给别人听,让别人的提问挑出你知识体系中的漏洞,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刷题方式。这才是所谓IPO的真正价值。

「刷题」思想的来源

那么什么时候开讲呢?传统上,对讲课者的期待,是闭关10年,然后四处讲学,天下闻名,比如「二陆」闭门读书10年,而后到洛阳遍访名人,短时间名声大噪。但正如前文所述,以讲促学的目的是促学,而非名声。因此,苦读十年显然不是IPO的方式。在此,古典引入了最小可交付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概念。正如linkedin创始人霍夫曼所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发布会没有任何尴尬,那么说明你的产品已经落伍了」。互联网行业中的最小可交付产品的概念,就是早早的把一个最小的可行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修改迭代。在IPO中也如是。开讲不需要从1本书、1个演讲开始,完全可以从一篇文章、一个讨论会中的发言开始。最小可交付,接受反馈,然后迭代。

成功学千千万,其核心的逻辑就是那么几条,从价值投资理论,到《跃迁》,你总能发现相同的逻辑内容在以不同的名词进行表述。这或许也是「大道至简」。但明白道理是一方面,去执行实践是另一方面。只要出发,就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