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佾篇》第二十四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5-09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仪为地名,是卫国的一个地方,在今天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是指管理疆界的官员,朱熹在《论语集注》是这样注释的,“封人,掌封疆之官,盖贤而隐于下位者也”,认为这位管理仪邑的官员是一名隐士,虽然只是名地方上的小官,但从他的见识可以看出此人必为一高人、贤者。

“从者见之”,有些注释解释为随行的人见了他。朱熹的注释是“见之,谓通使得见”,应该是孔子随行的弟子们为他引见孔子的意思。

“丧”,失去。朱熹的注释是“丧,谓失位去国,礼曰‘丧欲速贫’是也”,丧在这里就是失去官职的意思。还是一种看法认为丧在这里的意思是丧亡的意思,也就是孔子宣扬的圣人之道丧亡了,东晋孔安国批注“何患于夫子盛德之将丧亡耶?”就是这种意思。

“木铎”, 朱熹的注释是“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也就是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用它召集听众。在这里表示号令天下。

本章的译文是,负责仪邑的官员请求会见孔子,他说:“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到这里来,我都要与他见面的。”孔子的随从学生为他引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现在为失去了官位无法宣扬圣人之道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弘扬圣人之道。”

        朱熹在《论语集注》当中有这样的解释“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与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大道废焉,有仁义”意义相近。事物的发展物极必反,天道对于事物的运转也会推动平衡的形成,虽然孔子在他的一生中好象仕途坎坷,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经历,让孔子能够有时间、有精力致力于删诗书、定礼乐、培育后辈上,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者,成为两千年中华文化的至圣先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