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土主

 七里山人 2019-05-09

□  崎松

历史上,玉溪坝子以农业精耕细作闻名,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滇中粮仓”。坝子里的传统习俗迎土主、唱花灯、吃米线据说始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土主”,顾名思义,就是土地的主人,是一个地方的守护神和监护神,是本地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人物。玉溪坝子共有十堂土主神,即三面土主、老土主、新土主、东陪佛、西陪佛、祖香佛、守殿土主、小土主、民国土主、南天门土主等。这些神化了的土主各有一串传说与趣事,他们中有的是抵御外侮、保国安邦的英雄;有的是开疆拓土的显赫功臣;有的是清正廉洁、政声卓著的官吏;有的是降龙治水、兴农利民的仁人志士。在十堂土主神中有四堂守殿,另外六堂分别按各自的路线出巡。从大年初一出殿,到三月廿二归殿,近90天的时间要巡遍玉溪坝子128个村屯。还有一部分村子土主轮不到过夜,只能是过路烧纸。

迎土主途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队伍浩浩荡荡,有龙灯、花灯、蚌壳灯、狮子灯、毛驴灯、踩高跷等民间文艺表演。村村寨寨都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亲朋满座。土主迎到哪个村,哪个村就过节,用米线和丰盛的八大碗宴席招待客人,所以又称为“米线节”“灯节”。这个节日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民众参与面之广,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过去人们迎土主、祖师、龙神是为了祈年禳灾、农业丰收、娱神娱人,寄托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土主老爷迎到大的一些村镇时,当地要连唱花灯三天,因此不断地推动了玉溪花灯戏剧化的进程,也提高了花灯的知名度。如梅园、莲池、上山头、小矣资、研和、北城、黑村等地的灯会会员人数不断增多,培养了许多知名的花灯艺人,也使玉溪花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现代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广大群众收入不断增加,随着经贸、旅游、文化活动的互相促进,玉溪本来小有名气的米线食品和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凉粉米线、酸汤米线、肉米线、焖肉米线、杂酱米线、小锅米线、肘子米线、鸡肉米线、稀豆粉米线、菌子米线、鳝鱼米线、过桥米线等,真是应有尽有。各种米线的汤底、“帽子”、作料也不断改进,已经成为人们舌尖上抹不掉的记忆。

玉溪是著名的“花灯之乡”,现在花灯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溪的“米线节”也成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迎土主而诞生的“米线节”,现在内涵和过去已经有了不少变化:一是成了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二是成了交友、谢客、敬老的活动之一。

民俗来源于百姓,来源于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广大百姓集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方式。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产生特定的习俗,所以有“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之说。玉溪坝子现在迎土主的活动逐步淡出,民间喜欢唱花灯的青年人也非常少了,只有过“米线节”更加红火。这些现象说明,民间习俗也会慢慢地不断变化。

编辑:蒋婵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