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跑步可以让你更有效地提升自己,让你从跑步中得到更多快乐和健康,而不科学地跑步不仅无法达成上述好处,反而可能给你带来身体伤害。 跑步总结起来都是围绕三大要素
跑步是一项耐力型运动,但绝非仅仅耐力好就能持久、健康地跑步,你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和身体柔韧性; 耐力是让你能够长时间持续奔跑的基础,没有耐力也就谈不上跑步,但良好的力量素质却是你无伤跑步的重要保证; 因为跑步时心肺系统将氧气运输到肌肉,从而让肌肉持续收缩为身体提供足够动能,肌肉骨骼系统和心肺系统同样重要。 而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可以让你的获得关节全幅度运动,不仅动作舒展,跑姿流畅飘逸,还不易受伤。 跑者应当具备的三大素质
正如前文所说,跑者应当具备耐力、力量、柔韧三大身体素质。 为了获得三大素质,你就应该进行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三大训练,很多跑者只是跑,也即只是训练了耐力素质,而忽视了力量训练; 建议跑者每周应当进行1-2次力量训练,这对于提升跑步能力和预防伤痛是十分重要的。 而柔韧训练主要在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结束时进行,既可以作为放松方式,也是一种单独的训练,所以跑后拉伸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训练的组成和延续。 其目的就是保持和发展身体柔韧性,避免身体变得僵硬,当然,跑者参加一些瑜伽这样特别有利于发展身体柔韧性的运动也是大有裨益的。 跑者应当进行的三大训练
心肺耐力在跑者的三大素质中占据决定性地位,心肺耐力主要是由心肺机能、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肌肉利用氧气能力三大因素决定。 其中心肺机能最为重要,所以跑者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而呼吸功能一般不是限制心肺机能的决定性因素,呼吸重在提高呼吸效率和通气效率。 陈发言医生对跑者的平板测试全程记录 (至文末处了解课程内容) 氧气在血液中运输必须与血红蛋白结合,所以血红蛋白含量越高,氧气运输效率越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马拉松运动员非法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一兴奋剂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可以直接提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 肌肉利用氧气能力这是由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数量(细胞的能量工厂)、肌纤维类型、氧化酶活性等所决定; 总体而言,正确的耐力训练和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跑者提高肌肉利用氧气能力。 决定心肺耐力的三大因素
正确合理的跑姿对于改善跑步体验、提升跑步经济性、减少伤痛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每个人甚至包括优秀运动员的跑姿都未必完全相同,所以可能并不存在所谓最佳跑姿一说; 只要跑姿符合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合理就已经足够好了。 正确合理的跑步技术应当体现为核心稳定、动作协调、着地轻盈。 所谓 核心稳定 是指:跑步过程中躯干稳定,良好的核心稳定性可以为上肢摆臂下肢摆腿提供最佳力学支点,从而减少用力损失,提升跑步经济性; 所谓 协调 是指:跑步过程中两腿蹬摆动作协调,跑步动作特点是双腿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中交替往前迈出,这就需要高度的动作协调性; 所谓 轻盈 则是指:着地轻盈,沉重的着地当然就会导致地面冲击力的增大。 正确合理跑姿应当具备的三大特征
通过跑步收获健康、提升耐力显然不是靠跑几步就能实现的,你需要以一定强度持续一定时间、有规律地去跑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耐力提升。 这就是跑步的三大要素,运动强度(Intensity)、持续时间(Time)和频率(Frequency),这也是心肺耐力运动处方的三大要素。 按照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指南的基本要求,每周积累75分钟是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运动量,跑步基本上是一种大强度运动,每周跑步3次,每次25分钟左右,大约3-4公里,就足够有益健康,跑得越多,健康收益越大。 如果你是一名马拉松跑者,每周75分钟跑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一次LSD训练就会超过75分钟。 选择天天跑步还是隔天跑步,跑得快还是慢,跑的时间长还是短并没有统一要求,而是根据个人情况、训练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跑步时间、强度和频率。 但对于大众而言,轻松跑、隔天跑、每次20来分钟,养成跑步习惯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通过跑步获得健康提升耐力的三大要素
很多跑者穿上跑鞋就开始跑步,跑完就回家,这是跑步不够规范的表现。 正确科学地跑步是由跑前热身、主体训练和跑后拉伸三大流程组成,缺一不可。 跑者可能会问,不做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我不也正常跑步吗? 的确,不做热身和拉伸是不影响跑步本身,但不做热身,你跑步时进入状态比较慢。容易发生“极点”现象,而不做跑后拉伸则影响恢复,导致肌肉弹性下降,为伤痛埋下隐患。 所以说,科学规范的跑步不能缺乏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环节,这是一名严肃跑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科学规范跑步的三大流程
如果把热身做规范做到位,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唤醒机体,升高体温,降低软组织粘滞性,激活肌肉,调动心肺,促进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岔气现象,促进身体散热等等。 要实现上述好处,不是随便动动胳膊扭扭腰就能达到的,掌握科学正确的热身方法也显得十分重要。 原地模拟跑、肌肉动态牵拉外加肌肉激活是被主流认可的热身方式。 所谓原地模拟跑就是模拟跑步动作在原地进行的跑步练习,热身的第二步就是肌肉动态牵拉。 肌肉动态牵拉与静态牵拉相对应,是指在完成一系列动作过程中,有控制的将肌肉牵拉较短时间(1-2秒)并重复8-12次的拉伸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拉伸多块肌肉,能有效增加关节活动度。 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再进行几个肌肉激活动作效果更佳。 正确规范的跑前热身由三部分组成
跑后拉伸是消除疲劳、梳理肌肉、改善肌肉弹性的重要方式,跑后拉伸既是柔韧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跑后恢复的重要形式; 很多跑者几乎不做跑后拉伸,或者草草了事,这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肌肉弹性下降后使得伤痛发生概率增加。 跑后拉伸应当将下肢肌肉都进行完整拉伸,在拉伸强度方面,以产生牵拉感或者微痛感为度,并非越痛拉伸效果越好, 一次拉伸时间以15-30秒为最佳,拉伸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在拉伸次数方面,一个部位不是只拉伸一遍就可以了,而是要重复拉伸2-3次; 这样下来,跑后拉伸一般需要至少需要持续15-20分钟。 跑后拉伸三要素
如果只是跑步健身,那么你完全可以只是以固定速度完成固定距离的跑步,十年如一日都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你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耐力,在马拉松比赛中PB,那么这样的跑步方式就是远远不够的了。 跑步训练和跑步健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你希望在马拉松比赛中破4、破3,那么你需要在你的训练中融入有氧跑、混氧跑和无氧跑三种跑法。 有氧跑 主要是指以身体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其中又包括轻松跑和马拉松配速跑两种跑法; 轻松跑 心率介于65%—78%最大心率,马拉松配速跑心率高一些,介于78%—88%最大心率,但仍然属于有氧跑的范畴; 混氧跑 则是指有氧供能系统和无氧供能系统混合供能,这时体内会有一定的乳酸堆积,但乳酸值不会一直上升,此时心率介于89%-92%区间,这种训练有时又被称为速度耐力训练或者抗乳酸训练,一般持续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 无氧跑则是指以无氧供能系统供能为主,体内会有明显的乳酸堆积且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强度下配速很快,但你会因为乳酸堆积带来的极端难受感而终止跑步,此时心率介于97%-100%最大心率; 间歇跑、冲刺跑都是典型的无氧跑,一般持续30秒-3分钟左右。 跑步训练需要进行的三种跑法
对于跑者而言,跑步最大的问题恐怕并不是无法减肥、没效果、无法提高,而是伤痛,85%的跑者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伤痛便是证明。 作为单一动作不断重复的运动,积累性负荷对于身体局部产生的压力正是导致伤痛的主要原因。 预防跑步伤痛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跑姿合理,正确合理的跑姿可以有效缓冲地面冲击和吸收能量,从而将积累性负荷减至最小; 第二:提高身体承受负荷的能力,也即强化体能,特别是加强力量对于预防伤痛很有意义; 第三:让身体能力与跑量匹配,有多大能耐就跑多远距离。 跑量合理主要是要预防过量运动,比如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跑马,一些跑者跑完一场马拉松身体这里痛那里痛的根源就是一次马拉松的量大大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 其次是要防止跑量增长过快,一般周跑量增长10%是较为合理的,超过50%会使得伤痛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所以预防伤痛的关键是处理好跑量与身体能力的之间的关系,并不说跑量不能大不能增长,而是跑量要和身体能力匹配。 预防跑步伤痛的三个关键
马拉松是一项长时间大强度的极限运动,完全不同于平时跑步,在身体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跑马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各种状况和伤痛。 参加马拉松有三个基本要求:体能储备要充分,体能分配要合理,要学会在比赛中正确补给。 所谓体能储备就是准备要充分,从月跑量要求来说: ● 为全马而备赛,理想月跑量应当达到200-250公里,多一些更好,至少也需要达到150-200公里; ● 为半马而备赛,理想月跑量应当达到120-150公里,至少也需要达到80-100公里; 在训练中要能够完成接近比赛距离的70-80%的训练量,这样的训练次数不一定很多,一定要安排,比如全马之前要跑过30公里,半马之前要跑过15公里左右。 在马拉松比赛中体能分配也很重要,要注意体能均匀分配,全程匀速或者前半程快一点后半程降速慢一点都是允许的,但要避免前半程速度过快,以防后半程撞墙或者心率飙升。 一般而言,半马最佳配速比5公里时的最佳配速慢15-20秒左右,全马最佳配速比5公里时的最佳配速慢20-40秒左右,跑者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去考虑自己马拉松比赛的合理体能分配策略。 马拉松比赛会大量出汗,所以比赛中补糖补盐补水对于推迟疲劳和抽筋、预防撞墙就显得很重要。 比赛中提倡逢补给站必进,头10公里可以只喝白水,10公里以后白水和运动饮料要搭配饮用,少量多次,后半程进食和补充盐丸等也能发挥作用,马拉松比赛防脱水防电解质紊乱很重要。 参加马拉松的三个基本要求
无论是平时跑步,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重视恢复,对于消除疲劳、预防抵抗力下降、更快满血复活都显得十分重要。 恢复是训练的组成和延续这个概念如果能在跑者中形成,无疑是跑者科学跑步理念的一次飞跃。 对于大众跑者而言,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接受高精尖的恢复方式,但对于大众跑者而言,做好肌肉放松、注重均衡合理的膳食、保证充分睡眠对于消除疲劳、促进恢复都是很有必要的。 肌肉放松可以通过拉伸、泡沫滚筒放松以及现在开始流行的电动冲击枪等方式实现; 膳食营养方式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要求就很好了;而在睡眠方式,成年人应当保证8小时的睡眠。 促进恢复的三个基本方法
跑鞋作为跑者的第一装备,如何选鞋至关重要,鞋的价格尽管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鞋的某些性能或者特性,买了贵的鞋确穿着并舒服仍然比比皆是。 因为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选鞋主要考虑三方面,最重要的就是适合自己的脚,适合自己的脚主要从长度、宽度、高度等几个方面来衡量; 长度是最重要的但并非唯一指标,一般来说,大脚趾距离鞋头至少能容纳一个大拇指的空间,亚洲人脚普遍偏肥,所以鞋的宽度其实也很重要,鞋背则不能压脚背。 在鞋合脚的前提下,再考虑功能,功能方面主要考虑缓震和支撑,由于跑步具有双脚腾空期,所以着地时,人体(主要是足)会与坚硬地面发生撞击,跑鞋缓震性能越好,就越能减少这种撞击对于人体的不利影响。 而如果一双支撑良好的跑鞋可以减少脚的过度偏转,对于某些扁平足的跑者具有一定意义。 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看三个方面
把跑步坚持一辈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首先你要有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决定了您的健康水平,如果你想健康幸福的生活一辈子,坚持跑步就是最佳实现途径之一了。 当然,跑步是一件需要付出体力的事情,你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不仅能让你坚持跑,还能让你不找借口,无轮严寒酷暑还是风吹日晒。 当然,坚持跑步不是蛮干,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才能健康无伤持久的跑步。 跑步跑太快导致体验差,胡乱跑步导致伤痛都是妨碍你将跑步坚持到底的原因。 把跑步坚持到底的三个诀窍
持久、健康、无伤的跑步不是说你能跑10公里还是40公里,而是说你能不能将跑步坚持10年、20年甚至是一辈子; 坚持跑步不仅是一件伟大幸福的事情,同时也是需要科学和智慧的事。 就在今晚5月8日19:30,跑步研习社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陈法言医师,指导大众跑者如何评测心脏健康与马拉松如何安全完赛? 跑者心脏健康与马拉松安全完赛 南京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教学干事 神经系统病损(脑卒中、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课程攻略 1、马拉松意外猝死事件回顾 2、心脏功能与有氧运动详细知识 3、心脏功能评测技术的手段、方法 4、心电运动试验的原理、方法与结果解释(阳性判定标准) 5、心电运动试验异常案例 6、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脂肪氧化气体代谢如何测定 7、需要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的人群,试验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8、如何预防跑步猝死的7个措施 9、基本救命术(BLS)的基本要点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直播间 通知 京东活动闪购 《无伤跑法》书籍 闪购价仅需:45.76元 活动截止时间 2019-5月10日 00:00 扫码立即购买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 ![]() ![]() 针对跑者4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让你跑得更快更轻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