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还有别的名字,例如: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 这位老兄没有改名字的习惯,实际上这位老兄很忙,不是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没空干这些小事,所以这位老兄就一个名字,关键是这位老兄不是汉人,是鲜卑族,说的语言也是鲜卑语。后来修历史的都是汉人,只能通过翻译来写这位老兄的名字。于是就翻译的千奇百怪,变成了好多名字,其实那些名字也都是他的名字,只是翻译的时候,没有通用称呼而已。后来的我们为了方便就称为拓跋珪。毕竟好多名字叫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有人问鲜卑语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懂,目前基本上失传了,因为没有鲜卑语的书籍流传下来,也不知道鲜卑文字什么样,只能通过历史上只言片语的汉语发音去推断意思。如果实在是从方言上来讲,应该属于属蒙古语族,正式的名字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北话。 因为鲜卑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历史上叫做大鲜卑山。因山为族名,目前只能说,鲜卑山非常可能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麓。 本来鲜卑人生活在东北,民族比较弱小,受到当时匈奴人的统治和奴役,但是到汉朝发生了改变。 具体说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这位老兄比较生猛,国力比较强盛,据说有60万骑兵。还有卫青霍去病一些名将,经常带着骑兵到北方收拾匈奴。杀人放火,顺便抢一把牛羊。匈奴损失惨重。当时匈奴感觉跟汉朝做邻居太危险了,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搬家。于是匈奴搬走了,一部分匈奴搬家去了欧洲,就是这些残兵败将到了欧洲,横扫整个欧洲,灭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匈奴首领阿提拉被西方人亲切的称为“上帝之鞭”。后来这个称号又送给了成吉思汗的子孙。 匈奴搬走了,鲜卑族机会来了,于是从大兴安岭搬出来,占领了匈奴故地。鲜卑族由此兴起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北魏辉煌/烟雨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