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野田高梧 2019-05-09

分封制又叫做封建制,意思为“封邦建国”。夏商周时期,处于国家制度草创阶段,氏族血缘对政治的影响深刻,这个时代被称为贵族政治时代。贵族政治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世袭并拥有军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起,王室衰微,许多诸侯国开始摒弃分封制,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以加强中央集权。而秦国则直接废除了分封制,更加彻底地实行了郡县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并开始在全国推广郡县制。然东方六国的士人的思想却还没有改变,他们认为分封制才是最好的制度。秦朝灭亡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关东贵族又死灰复燃,他们恢复了分封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倒退。直到汉武帝时期,郡县制才彻底战胜了分封制。

一,秦朝内部管理体制的争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建立秦朝。关于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东方六国,朝廷内部发生了一场辩论。丞相王绾主张效仿周朝,分封子弟。他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此方案得到了群臣的支持。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秦始皇

然廷尉李斯却不同意,他认为周朝分封最终出现了“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的现象,使得天下大乱。他指出,天下一统后,应当推行郡县制,这样才能掌握天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李斯的观念得到了秦始皇的支持,于是下令将原七国土地划分为了三十六郡,后来又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扩张到了40多个郡。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秦朝郡县地图

然而,东方六国的儒生们却一直没有放弃分封制的想法。特别是齐鲁一带的儒生,他们受到周代礼乐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一直希望恢复周代的一系列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而这时候儒生又旧话重提。来自齐地的博士淳于越又向秦始皇提出实行分封制的建议。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为此再次召开廷议。此时李斯已经是丞相,他再次反驳了儒生的观点,他从理论上否定了儒生复古的思想,认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认为认为他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并建议秦始皇“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最终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实行了一次“焚书”事件。两年后,秦始皇又在咸阳实行“坑儒”事件,坑杀诸生460人,朝野震动。公子扶苏劝告秦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也惹了始皇帝的不满,将扶苏发配到河南地。秦始皇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统一思想,引发了东方儒生的强烈排斥。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李斯

从秦朝内部的这些斗争来看,东方六国的贵族势力依然十分强盛。他们主张实行分封制,一方面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另外一方可能是想动摇秦朝在东方的统治,以寻找复国的机会。由于秦朝二世而亡,使得郡县制没有长期实行下去。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分封制死灰复燃提供了机会。

二,楚汉之交的分封制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秦末农民战争开始。他们打着复兴楚国的旗号,建国号为“张楚”,定都楚国故都——陈,于是东方六国之一的楚国复国了。随后天下群雄相应,连孔子的后代孔鲋也投其门下。楚地的项梁项羽、刘邦等也纷纷揭竿起义。随后张耳陈余立武臣为赵王(后来又立赵歇为赵王)、周市立魏咎为魏王、韩广自立为燕王、齐国宗室田詹自立为齐王。关东六国已复国五个。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秦末农民起义地图

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又立楚之后孙心为楚怀王,又称义帝,打着复兴楚国的旗号发动了灭秦战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成为了诸侯中势力最强的一个。然而项羽空有匹夫之勇,没有安定天下的雄心。他占据关中之后,纵火焚烧三个月,最终拒绝定都关中,急于归乡炫武。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14人。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而没有称帝,是因为项羽的雄心抱负还只停留在称霸这个阶段,而分封14诸侯,一方面是对既定事实的承认,一方面也是受传统分封思想的影响。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项羽分封地图

项羽分封之后,楚汉战争随之爆发。最终刘邦消灭了项羽,定都长安,称帝,建立了汉朝。然而刘邦也同样面临着和项羽类似的情况。刘邦虽然最终获得了军队的指挥权,但各路武将具有一定的功劳和势力,不得不采取分封制以安定天下。于是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后改封卢绾)、张耳为赵王、吴芮为长沙王、韩王信为韩王。而关中地区和洛阳一带实行郡县制,出现了郡国并存的局面。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分封的异姓诸侯

三,同姓诸侯问题的解决

刘邦分封异姓诸侯只是权益之际,在自己羽翼丰满时便会一一消除。从臧荼叛乱到卢绾逃亡,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除了长沙王吴芮以外,其他均被刘邦或者吕后削除。但刘邦接下来的举措却又让人大跌眼镜,他随即分封了9个刘氏诸侯,并分别杀白马为盟,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企图利用同姓诸侯来屏藩帝室,一是受到周代分封观念的影响,二是对秦朝制度的矫枉过正。《汉书·诸侯王表》论述到“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⒇,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汉书·诸侯王表》

刘邦去世后不久,刘邦分封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诸侯王占据着全国大部分的土地,全国54个郡中,诸侯就占据了39个郡,中央直接控制的只有15个郡。尤其是齐、楚、吴三国“分天下半”。人口方面,中央控制的人口有450万,诸侯控制的人口有850万。文帝时期,诸侯羽翼已丰,开始和中央分庭抗礼,不用汉法、自为号令,甚至出现了叛乱的情况。如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叛乱,公元前175年,淮南王刘安叛乱,公元前174年刘长又反叛。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汉朝前期的同姓诸侯分布

诸侯王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央有识之士就开始提出一些解决诸侯问题的措施。贾谊曾经对文帝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虽然贾谊没有得到的重要,但是文帝却坚持了这一方针,如将齐国一分为六,将淮南一分为三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策,通过强硬的手段来削弱诸侯势力。然而此举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晁错也错误被杀。不过七国之乱的平定却为汉朝最终解决诸侯问题提供了条件。之后景帝陆续分封诸侯十三人,但是其规模远远比不上以前的规模,并贬低诸侯地位,剥夺诸侯王的任官之权。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七国之乱地图

到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在文帝和景帝的基础之上,实行了“推恩令”,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除此,还通过一些手段对诸侯进行削爵、夺地或除国。他借口诸侯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够除国,仅元鼎五年(前112)就削了106个诸侯。同时,汉武帝出台了“作左官之律”“附益法”等限制诸侯行为。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较量,郡县制最终战胜分封制

汉武帝


从文帝到武帝的长期斗争,终于将解决了诸侯对于中原的威胁。这也证明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郡县制最终战胜了分封制也说明了这一点。唐朝的柳宗元写了《封建论》对郡县制和分封制做了全面的对比,并从理论上否定了分封制,肯定了郡县制。不过,分封制并非就此消失,在特定的历史场合会出现,如西晋分封、明初分封、清朝分封三藩等,也会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如册封制度、藩属制度、朝贡制度、羁縻制度、土司制度等等。

参考资料

中国断代史系列:林剑鸣《秦汉史》上册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等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