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初十,是我国两晋时期著名高道——葛洪祖师的诞辰之日。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玄天师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一直以来,葛洪祖师作为两晋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祖师大德,却始没有相应的宝诰,诚为道门一大憾事。致使广大信众缺乏对祖师光荣事迹的了解,更无从表达自己的虔诚恭敬之心。故此,贫道敢不揣冒昧,将祖师的功德事迹,敬撰宝诰一份,并自为注解,以此报答祖师恩德,并供诸位仙友同道参看。 公元2019年5月14日,为葛洪祖师诞辰纪念之日,谨请诸位高道大德、善信男女,于此日焚香礼敬并恭敬持诵祖师宝诰九遍,必得祖师庇佑,功莫大焉! 另为葛洪祖师的夫人鲍姑祖师敬撰宝诰一份,附于文末。 抱朴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世为忠良,家有玄风①。从容仁义之门,逍遥清虚之境②。匡扶社稷,“伏波”威名扬万里。志心行道,“抱朴”圣号化十方③。妙契三皇内文,暗合五岳真形。潜修灵宝符命,秘饮玉液金丹④。《内外》两篇,无为自可定乾坤。《肘后》三卷,青蒿亦能夺造化⑤。《神仙》《隐逸》,接引后学。《金匮》《玉函》,恩济群生⑥。南海求道,罗浮演教。飞升玉京,游步太玄⑦。大圣大惠,大德大仁。慈悲祖师,抱朴真人。 注解: 世为忠良,家有玄风①:葛洪祖师的祖上葛浦庐先生为琅琊人,曾佐助光武帝完成兴汉大业,为东汉的骠骑大将军, 封下邳僮侯。葛浦庐先生高风亮节,将爵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葛文,并举家迁往丹阳句容。葛洪祖师的祖父葛奚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为官,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父亲葛悌入晋后,历任太中大夫、大中正等,最后病逝于邵陵太守之位。祖师家族为官宦世家,有儒学传统。又葛洪祖师的从祖父为葛玄祖师,葛玄祖师师从仙人左元放,为古灵宝派高道大德,世称“太极仙翁”。葛玄祖师得道后,与张道陵祖师、许逊祖师、萨守坚祖师并称为“道教四大天师”。所以葛洪祖师的家族,又有道教的传承。 从容仁义之门,逍遥清虚之境②:葛洪祖师年少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每日劳作之余,发奋读书,学习《孝经》、《论语》、《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不仅如此,祖师于诸子百家之学,皆有观览涉猎。他又师从郑隐祖师,学习道家金丹之术。 匡扶社稷,“伏波”威名扬万里。志心行道,“抱朴”圣号化十方③:葛洪祖师博学多才,精通兵法,又晓畅遁甲、六壬、太一之法。不仅如此,祖师还有一身武艺,曾习练刀盾、单刀、双戟,又擅长弓术,曾亲手射杀敌军追兵。太安二年,张昌、石冰等人发动叛乱,时年二十岁的葛洪祖师加入朝廷军队平定暴乱,他献计献策,并亲率部曲大破敌军。因祖师力战有功,受封为“伏波将军”。战后,祖师主动放弃了军功官职,继续自己的修行求学之路,时人称其为抱朴之士,祖师遂以“抱朴子”为号。 妙契三皇内文,暗合五岳真形。潜修灵宝符命,秘饮玉液金丹④:葛洪祖师的师父郑隐祖师,以及他的岳父鲍靓祖师,都有“三皇派”的传承。郑隐祖师所受《三皇经》系帛和祖师得之于青城王君。鲍靓祖师所受《三皇经》得之于嵩山石室中,各有玄妙不同。两位祖师都将各自所得的《三皇经》传给葛洪祖师,又传授祖师《五岳真形图》、《灵宝五符真文》、《太清金液神丹经》等神仙之术。 《内外》两篇,无为自可定乾坤。《肘后》三卷,青蒿亦能夺造化⑤:葛洪祖师所著《抱朴子》一书,分为内、外篇。“内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集魏晋道家学说之大成。葛洪祖师所著《肘后备急方》一书,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医药文献,不少都是首次记录,如“天花病”、“沙虱病”、“狂犬病”等,为后世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更是直接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根据书籍的记载,成功的从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为人类战胜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世界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神仙》《隐逸》,接引后学。《金匮》《玉函》,恩济群生⑥:葛洪祖师撰写的《神仙传》和《隐逸传》等书籍,记录了历史上诸多神仙隐士的风采,影响了后世许多道门弟子,例如茅山上清派的宗师陶弘景祖师,“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就是一个例子。葛洪祖师又撰写有《金匮药方》、《玉函方》等医学书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命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海求道,罗浮演教。飞升玉京,游步太玄⑦:葛洪祖师的师父兼岳父鲍靓祖师,曾任南海太守。葛洪祖师后来隐居于罗浮山,修仙炼丹,传道演教,从此罗浮山成为岭南道教圣地,他因此被尊为岭南道教的一代宗师。祖师于东晋兴宁元年,功圆行满,坐化升仙。 鲍姑祖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天生灵秀,慧光英发。从父学道,尽得长生之秘旨。随夫演教,普传济世之良方。神艾灸除沉疴,仙药疗愈顽疾。体证真常,罗浮山中炼金丹。怀抱玄素,越岗院内施惠泽,化身无量,救人万千,功满人间,名登紫府。大悲大愿,大仁大恩。慈悲祖师,鲍姑元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