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见素抱朴780 2019-05-0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诗,晴天的鹦鹉洲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它的名字来源于一首著名的《鹦鹉赋》,而赋的作者,是东汉才子祢衡。

祢衡在《鹦鹉赋》里,表达了自己想报效国家,却屡遭打击的悲怆心情。

据史书记载,祢衡的一生很短暂,原本他是三国时有名的才子,深得孔融欣赏,才华甚至比孔融更胜一筹,可他却在26岁的大好年华,被人手起刀落结束了生命,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

轻狂与傲慢,让祢衡早早丧命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年文学家,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史书说他“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孔融也说他:“其才十倍于我。”可见,这是个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善辩善文,才华横溢的人,按理,这样的人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问题就出在这“尚气刚傲”上。

祢衡非常有意思,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当名士和骂人。他有才华,当名士自然是没问题了,如果只做名士,骂人也没问题,但他偏偏很想出仕,骂的又大多是即将成为自己老板和同事的人,这就悲催了。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网络图片

建安初年,祢衡来到许昌,很想施展一番才干,有人建议他去投奔陈群、司马朗等人,但他不是嫌弃他们是杀猪卖酒的,就是嫌他们长得难看。可陈群是什么人?人家可是赫赫有名的官三代,到他嘴里却成了杀猪卖肉的了。

这样一个狂人,偏偏和孔融成了忘年交,他看得起的只有孔融和杨修,他曾对人说:“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在他眼中,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人都算不上什么,但在这番话中,也看不出他对这两人有多尊重,孔融比他大了二十岁,他却以“儿”称之,狂妄自大到了家。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网络图片

一方面想大展宏图,另一方面又唯己独尊,这注定会受到任何一个团队的排斥。不知道孔融对祢衡的那番狂语作何感想,他似乎一点都不计较,几次将祢衡举荐给曹操。而祢衡呢?面对东汉末代真正的大老板,直言曹操手下的名将都不咋的,说荀攸顶多看个坟,乐进可以念念文件,徐晃可以屠猪杀狗等等,其他人都是饭桶。曹操一听,这家伙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呵,于是让他第二天去当鼓手击鼓。祢衡感觉自己受了怠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大庭广众之下脱了衣服,搞了一回行为艺术,史书说他“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可见,这鼓敲得真是效果不错,坏就坏在,他是边敲边骂,边骂边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击鼓骂曹”,正是他悲剧命运的开端。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击鼓骂曹 网络图片

按理,枭雄曹操最爱才,也最擅长招揽人才,当初荀彧从袁绍手下跳槽过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出帐去迎接,对祢衡,他也应该万分爱惜才是,但祢衡实在太目中无人,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对祢衡施以惩罚本也可以理解,祢衡若是愿意低头,忍得一时意气,敲个鼓也许还能不打不相识,但这位大才子偏偏个性鲜明,越演越烈,击鼓骂曹还蛮有煽情的效果,再开明的领导也受不了呀,曹操这时应该是动了杀心了,但他可不愿意承担杀贤士的名声,于是将祢衡送给了荆州刘表。

刘表受过良好的教育,本身也是名士出身,也许是惺惺相惜,一开始他对祢衡非常客气,但不久也受不了他的臭脾气,又将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安排祢衡做文书,祢衡对轻重、亲疏等分寸拿捏得极好,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深得黄祖喜爱。

事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祢衡说不定能一展抱负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宴会上,他又犯了出言不逊的老毛病,黄祖难堪地斥责他时,他称黄祖“死老头”并破口大骂,比曹、刘二位要暴躁得多的黄祖可不管他是不是名士,一怒之下下令斩杀了他,当时他年仅26岁。

无奈与悲怆,祢衡无缘职场的痛楚

也许正是因为祢衡的轻狂,人们不愿意保留有关他的东西,所以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极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鹦鹉赋》。

如果说祢衡一向给人强悍的印象,那这篇被后人称颂的《鹦鹉赋》,偏偏难得地展现了他的哀怨。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网络图片

《鹦鹉赋》正是创作于为黄祖工作期间,在其儿子黄射举办的宴会上, 祢衡借鹦鹉来抒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感触,赋里体现出深沉的悲怆,与他平桀骜不驯的形象判若两人。

赋的前半部分描写了鹦鹉的美丽与脱俗,借以表达自己才华的出众与志向的高绝,同时也通过人们布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影射了当时对士人的打压,及自己几经嫌弃转送的尴尬与痛苦。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抒发了笼中鸟的困顿与悲伤,暗喻着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从这篇赋里,我们至少知道两个信息:祢衡至死想要干一番事业,他出仕的心情还很迫切;他还有可能意识到自己个性的难容于世。

赋里有这样的句子:“宁顺从以远害兮,不违忤以丧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祢衡在经过了曹操和刘表的转送后,也许已经有了不再逆势而动,鸡蛋碰石头的想法,而想要逆来顺受,避免伤害,但可惜的是,关键时刻,他趾高气扬的个性仍旧占了上风,导致自己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祢衡的醒悟如同昙花一现,他的生命也如同昙花一现。

祢衡死后,被葬在了鹦鹉洲,墓碑上仅刻着“汉处士祢衡”几个字,没有任何官职名,想到他的平生抱负,只能说心愿未了,早早丧生,不能不令人惋惜。

比孔融有才华,却终生不得志,三国才子用生命教我们职场法则

网络图片

警醒与启示,祢衡悲剧给人的思考

祢衡因文才和辩才,年纪轻轻就已经很有名了,汉贵族圈子里基本都知道他的名字,按理,他有了干事业的基础,只欠一把东风了,一篇《鹦鹉赋》也透露了他自己想要好好干事业的愿望,但他致命的缺陷就是,把个人看得太高,而不明白自己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要靠别人来给机会。他名士的风头是出足了,却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祢衡用生命告诉我们,时时刻刻跟能给自己机会的人对着干,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在职场上,我们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努力培养自己的情商。

1、谦逊守礼是真智慧

老子曾说,自我表现的人,很不明智。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彰显。自夸自大的人,得不到功劳。自傲自满的人,没有长久的运势。

或许你很有才,或许你有很突出的能力,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不缺人才,如果你暂时还没有达到领导别人的位置,你就要时时保持谦逊,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思自己的短处,尤其是在团队中,你有才华又很谦虚,这是高情商的表现,会让你得到很好的人缘,而在职场上,有时候好人缘比能力更重要。

像祢衡那样,只求一时口舌之快,处处树敌,就算他没有早死,进入了核心位置,他的职场之路,也会困难重重。

2、能屈能伸是真高明

在职场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到底,所期望的与所得到的往往有差距,甚至还会受到各种刁难。一味的忍让与一味的硬碰,都不是好办法,适时地忍耐,聪明地化解,才会真正地帮助自己化险为夷。

同样是被刁难,关羽的做法可比祢衡聪明多了。曹操俘虏关羽,劝降不成就使阴招,将他和两个嫂嫂关在一间房里。在古代,不管你越没越矩,这可是毁人名节的大事,关羽也不恼,服从了安排,让嫂子们待在屋里,他自己则通宵达旦待在门外读书。这下连曹操的部下都觉得关羽了不起,反而曹操有点不厚道,在舆论的压力下,曹操只好放了他们。

你看,当力量不如人时,适度忍耐,顺势而为,再巧妙地利用舆论造势,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小小地扳回一局,让老板心甘情愿地改变主意,这可比一根肠子通到底,只懂得硬碰硬,与老板之间越斗越伤,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3、善于沟通是真本事

有时候和老板意见相左,要试图说服老板;和同事相处,配合;和客户交流、谈判,既要促成彼此的合作,又要保证己方的利益最大化,这一切,都要依赖出色的沟通能力。

学会委婉地、有艺术地讲话,让自己的想法能愉快地被人接受,是职场上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沟通时尊重对方。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这样自己的成功之路会变得相对容易。

祢衡就是典型的不懂得尊重别人,无论是谁,自己看不惯的,先骂一通再说,那样的话,只会让自己失去合作的机会。要知道,我们去和人对话和沟通,目的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哪怕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立场不同,也要先试着理解别人,并且在态度上认同和接纳,这才是谈判并说服对方的基础。

赞美比批评有效。这或许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很多时候,它确实一次一次被验证了正确性。

战国时,翟黄直言不讳地说魏文侯自私,文候大怒,命人将翟黄赶了出去,这时任座说道:“我听说过,只有待人宽厚的国君,他的臣子才会刚正不阿、敢说真话,刚才翟黄的一番话绝不是阿谀奉承,因此,我知道他的君主是位宽厚的人。” 魏文侯听了,立即让人把翟黄请了回来,而且拜他为上卿。

任座短短几句话,说得相当有水平,他不光赞美了魏文候,而且角度很特别,一方面让文候的心里美滋滋的,特别认同,另一方面又让文候感觉到,自己是个宽厚的君主,不能计较下属的直言相谏,可以说是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动听又让人从心里认可的话语,是职场的重要法宝之一,它会让你较快较容易地达到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