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险的十个认知误区,你有几个

 傲骨长青 2019-05-10

误区一:保险什么都能保

不少朋友都会问,有没有一款保险,无论大病小情,生老病死,什么风险都能保的,比如到药店买个药也能报销的,我只能哑然一笑:没有,即使有,你也不会买,因为看到保费你认为不划算。

保险,是转移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我们每个家庭而言,我们重点解决的事可能会对家庭财务带来较大影响的风险损失,比如重大疾病、中青年阶段的身故风险以及住院费用等,而对于一般的门诊、甚至药店购药,一般可以通过我们的基本医保来解决,即使自己来承担,也不会影响到家庭的财务状况。

商业保险,毕竟是商业行为,保险公司在开发一款产品时,都要考虑大众化的需求与市场效应,全方位无死角的保障也意味着高费率,在平衡保障与成本支出之后,相信大多数也会望而止步。

对于保障,我们追求的是高经济损失的风险转移,对于低经济损失的风险,我们都可以自保。

误区二:保险是骗人的

“保险是骗人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就是买了保险理赔不到。深层次分析,无外乎以下几点:

1.不清楚保险条款,发生的风险不属于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

2.投保时对于健康告知、除外责任等内容缺乏充分了解;

3.人云亦云,别人说保险是骗人的,就认为也是这样。

商业保险,是受法律框架约束的契约行为,并且相比于其他行业,保险业的行业监管也是极为严格,保险公司的赔付标准就是:符合合同约定的责任就可以赔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就会被拒赔,对于每一个投保人而言,我们要做的不是事后的抱怨与后悔,而是投保前的自我需求分析与科学的保障规划,如果在投保前多了解一点,拿到保险合同后花半个小时看一下,相信大多数人就不再会说保险是骗人的了。

误区三:保险很贵,不划算

贵与不贵,并不是绝对的,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很多保险产品来说,从绝对值得角度,也并不贵,比如一年100元可以投保20万的意外伤害保险附加2万的意外医疗,一年几百元可以投保一份一年期百万医疗险,即使终身重疾险,对于30岁的年龄而言,每年6000多元(20年交费,保障终身),也可以保障30万的保额。

保险很贵”的说法,除了取决于我们的购买力之外,还有一个对于保障正确认知问题。

对于ICU的病人来说,花几万块钱购买一份住院医疗险都是不觉得贵的,但在没有发生风险时我们觉得300多块钱的保费都是贵的,我们的心理是:300对块钱是不多,但是我怎么可能会住院呢?不划算,还不如和朋友吃顿饭。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ICU病房每天都是人满为患,三甲医院一床难求。

不是保险太贵,也不是我们买不起保险,而是从我们的认知层面,我们没必要花钱买保险;用钱去规划一份保障,不是不划算,而是认为在健康、平安时不划算,但当风险万一来临时,就会为曾经不经意的一个错误决定而懊悔。

误区四:我有医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关于这个认知,看起来并没有毛病,但是却忽略了两个趋势:

1.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自费占比越来越高,而自费部分并不是医保报销范畴,何况医保报销是按照比例报销,且有封顶额度的限制;

2.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而言,持续治疗、康复阶段的间接费用即收入损失可能会超过直接的医疗费支出。

看看朋友圈的“轻松筹”案例,其实大多数募捐者都是有医保,但还是难以承担相对高额的医疗费用,以及康复期间的间接费用,近期某艺人100万的轻松筹,虽然引起热议,但是因为疾病带来的间接费用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误区五:我还年轻,不需要保障

如果一直年轻下去多好,但是时间会让人变老,时间也会带来风险,风险是和存在时间成正比的。以保监会公布的重大疾病发生率来看,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保险的本质,就是未雨绸缪,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份确定的保障,从年龄的角度,越年轻,越应该规划保障,因为越年轻保费越低,越年轻,因为健康被保险公司拒保的概率越低。

误区六:有医疗险,不需要重疾险

医疗险,报销型,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医疗费用的报销;

重疾险,定额给付,当被保险人罹患疾病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保额给与一次性的赔付。

医疗险与重疾险,并不冲突,医疗险用于因住院导致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对于普通疾病,医疗险完全可以解决风险损失,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而言,需要持续的治疗和较长时间的康复,除了医疗费用之外,间接的费用(自购药品费用,营养费用、护理费用等,这些费用甚至超过医疗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更重要的是,还会有持续治疗、康复期间的收入损失(被保险人因疾病无法持续工作或者从事工作收入较以前有下降),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定额给付的重疾险来进行弥补。

通俗地讲,医疗险重点在于有钱治病,重疾险重点在于有钱治病、有钱养病。

误区七:重疾险买定期就好

在医学领域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会罹患癌症,但是很多人还没有等到罹患癌症就去世了”。

在保险领域也有一句话:“青年时有保障,是为了不拖累父母,中年时有保障是为了不拖累配偶,年老时有重疾保障,是为了不拖累子女”。当风险不幸降临时,不让家人为金钱忧愁,是我们对家人的责任。

在和朋友交流重疾险规划时,一直强调的观点是:终身为主,定期为辅,我们的重疾保障要与生命等长,只不过在中青年阶段,为了肩负的家庭经济责任,补充一定额度的定期保障。

误区八:保险很有必要,但是不着急买

这是典型的“投保拖延症”,一小部分是客观的原因,更多是主观的原因,《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曾谈到:人们在面对影响巨大的风险危机时往往会采取侥幸、拖延的心理来主观上躲避、拖延,但是当风险真正来临时,却束手无策或者懊悔不已。

从经济学上来说,风险就是不确定,未来的不确定就隐藏着风险的危机,意外不可预测,健康无法预见,一次的健康体检可能就成为我们投保健康险的障碍。

健康不可逆,年龄不可逆,最好的选择就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一份保障时,我们的年龄对应的保费还可以接受,我们的健康还可以投保,这时候,就是投保的最佳时机。

误区九:买保险前缺少需求分析

在和很多朋友交流时,就会发现买了很多保险,但是却仍然保障不足。

1.分红/年金保险占比较高,保障不足;

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先保障后理财是家庭保险规划的第一原则。

2.没有按需投保,家庭成员保障不合理

没有客观分析家庭成员的风险和经济贡献,只是单纯的凭感觉投保或者被推销投保,常见的就是为孩子购买保险多、大人少,或者家庭经济支柱缺少高额的重疾、身故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家庭保障规划源于专业的需求分析。

误区十:买了保险,对保单弃之不理

很多人在买了保险后,没有详细了解保单的保险责任,以及相关的权益与责任,甚至保单随意放置,甚至保单丢失。保单生效后,我们应该关注事项:

1.详细了解保单保险责任,了解条款内容以及相关权益,比如等待期、续期交费时间及宽限期、银行账号等;

2.及时将保单固定地方保管,以防丢失(万一发生遗失,及时联系保险公司补打合同),如果保单较多,可以请保险服务人员统一做保单的整理与分析,以便详细了解家庭整体保障情况;

3.对于一年期的保障,要记录到期时间,及时的续保;

4.定期(一般2-3年)翻阅下家庭所有保单,再次审视家庭保障情况,查漏补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