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淋二病治疗式

 昵称31421004 2019-05-10

病理讨论:

尿液如乳汁,如米泔水,且排尿时涩疼不畅者,中医谓膏淋。亦有称尿浊或乳糜尿者。
人之尿液,需肾器等化解清浊,方可清彻正常。若长期津亏,则必觉排尿时热而尿液色黄而赤。若灼热损伤尿器则血淋,若尿器受损而有肿、浓、疡、亏损等病变,则会清浊不分而尿浊。但这只是粗略的分析,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功能及其它病因理论,所述最为明确。但是,这种病因理论分别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膏淋,则效果更好。
       中医对膏淋的论治,虚则补肾,尿不畅则利水,内有热则施龙胆草、栀子等(为燥寒品)。对膏淋中之浊质(膏),则以大、小蓟止血济之。通法认为,补肾应防在清去污浊以后,在有肾虚症状的情况下;尿不畅时,只能用清热凉血生津之品,不可用燥寒和伤津之药;治疗尿浊中之膏淋用止血法时,必须加化痰药分清浊,否则,痰、饮统统而止,势必粘浊壅滞生机,导致尿浊之病更浊。总之,增液润滞,化痰分清浊,补肾而加强泌尿功能,进而继上述诸法而止血涩浊是治疗膏淋的方法。
症状:

尿浊而涩疼不畅,为膏淋。某些泌尿系受损严重,兼有见血现象。患此病者,大都有舌苔污腻。若为小儿患者,多数形体瘦弱,但较易治疗。若为老年患者,则往往难疗。
病例:

郭某某,男,76岁,平乐村人。此人虽年纪高迈,但豁达开朗,尤喜劳作。近日因挑大粪过急,忽患膏淋。此人略通医术,即在家用滑石、木通、萆薢等自行治疗。不料病情日益严重,遂于1987年春求余诊治。
      按其脉,六部虚数,重按之,尺脉大而寸脉小。舌色绛红,苔污厚。腰疼,行动须扶手杖。自述尿液如米汤汁然。初患时灼热疼甚,近日疼痛稍轻。眼睑轻度浮肿。
诊断:

膏淋(湿热型)
辨证:

此病因劳作太过所患,当属劳淋。但尿液如膏如脂,亦为膏淋。初患时有热疼感,且舌色深红,舌苔污厚,当属湿热为患。脉象六位俱虚,为正气不足。尺脉大而寸脉小,为热在下焦,主要病变在肾。
方名:

通络汤合增液汤加减。
处方: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三棱10克、海浮石20克、礞石20克、枸杞子30克、莪术10克、五灵脂10克、贝母10克(碎)、萆薢20克、滑石50克、甘草10克。予一剂,三煎三服,饭前药。
二诊症状:

舌淡红,苔污减半,近于老年人之正常舌,尿疼已无。病者自述,服头药时少腹咕咕有声,自觉腔内如有动感,尔后尿物甚浊臭,三煎药用尽,尿液教前质清。但腰疼病不少减。
二诊辩证:

通络汤为祛除污浊猛剂,多数人服下后胸腹间会咕咕作响,似有动感。服头煎药后,尿液变浊臭,尔后服药渐次变清,且舌色变淡而苔污减少,为痰浊将请之兆。腰疼不减,属肾气不复之虚象。
治法:

化痰解浊,涩止而摄浊中之养,加清热强肾。
方名:

增液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处方: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海浮石20克、礞石20克、枸杞子20克、五味子15克、贝母10克(碎)、菟丝子20克、车前子15克、牡蛎20克、龙骨15克、五倍子10克、甘草15克。予两剂,每剂三煎三服,饭前药。

药尽,病除。
前方通法按:

知母、黄柏、生地、玄参,清肾热而滋润尿路间干粘之滞;用三棱、莪术、五灵脂、海浮石、礞石、萆薢、贝母分清浊而祛污积;滑石、甘草,为清湿热之成方,用以清热而利六腑之涩结,润畅止疼;因为是时热浊正张,仅用一味性平之枸杞子养肾系之正气。
后方通法按:

肾有余热,承上方清之;痰浊未尽,承上方化之;正气宜复,使诸子补之;分解出之余湿,用车前子利之;浊中之营养当留,使龙骨、牡蛎、五倍子涩止之;自拟加减复方,往往不如传统方副作用小,服之顺,所以,加大甘草用量和之。
      通法认为,糖尿、肾炎、乳糜尿及诸淋等,都可用痰浊有碍器机概括之。所以,对此类病的治疗,需先清肾而化浊,尔后涩止,并根据病情,酌加补正。若见尿浊就先用高效涩止之品,或见虚症不清化痰浊即用补肾之法,病必返复。
其二:膏淋
病例:

李某某,女,2岁,平乐村人。
      此儿于六、七日前逢排尿便哭,视之,尿如乳汁,曾数次用针剂治疗,近日涩疼减轻,但尿液之浊度不减。于1988年夏求余诊治。
瘦弱体质,舌色紫,多津,腹微胀,额上隐有青筋。以前经常发渴,近日不喜欢饮水。
诊断:

膏淋(痰浊型)。
辨证:

此女平时常渴,当属素秉内热;额上显青,必主食积;青湿之舌,当属西药针剂引起。综观之为:小儿身瘦,多胃不健,胃不健留积,积逢经常渴之热化,则最易生腐浊,如是,则膏淋升矣。但是,此病曾数次用西剂,且舌已不干,口不发渴,所以,器不涸则排尿时不涩疼矣。
治法:

小儿不易服汤剂,遂配散剂冲服之。期治法为:清热、化痰、涩止。
方名:

乌贝散加味(实用中医学)方。
处方:

贝母10克、乌贼骨10克、黄连10克、五花龙骨5克、孩儿茶5克、共为细末,时时服之,每日不可少于5克,多于10克。药末服尽,病以根除。
通法按:

此女舌湿而口不渴,当属前医用西剂之效,对此,则不必用增液之物。由于黄连碾碎后少纤维,用于代知母、黄柏清肾热;使贝母分清浊而化膏溺;用孩儿茶活血络而清疡壁;使乌贼骨、五花龙骨收涩膏脂中的营养。
      通法认为,中医对体内器质病外现症状的认识和辨证,绝对已落后于时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现代中医,对每病的辨证和施治,都必须用现代医学的解剖学观点想一想,猜一猜身体内器的可能情况,这是最朴素、最实际,而且也是最基本的诊病方法。设若见出血不估计何处有伤;逢尿难不预料某处肿闭;有膏淋不想像器内污浊;遇石淋不猜测石结垢结(有条件时用现代仪器检查则更好)。但依古论用肃降、统摄、输布、宣化、阴虚、阳亢、肾阴、心火等等术语泛泛而谈,不直指病器,甚者,但以成方读仪感性认识类的病名之症,这和用兵不察天时、地利,不知人和之权变一样,那才真是赵括、马谡之徒。当然,这并非说用先贤这些理论完全不对,主要是说明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的同时,能使现代医学为我中医所用则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