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宗仲景:胸闷心悸的常见病因 及辨症疗法,你从来就不清楚!!

 蓝精灵fxo0akp7 2019-05-10

曹女士,65岁,心慌,气短,5年余。平素怕冷,出虚汗,睡眠差,多梦,情绪不佳等不适症状,经孟主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和望闻问切,诊为心悸,证为气滞血瘀,治法以活血化瘀,行气解郁为主,服用两月后,心慌,情绪不佳等不适症状减轻,自觉恢复良好,后又随证加减,继服两周,上述不适症状基本痊愈。

心悸,是病人自觉心脏跳动、不能自主的一种不适感,其症状往往表现有心跳异常、心慌不安、胆怯易惊、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那么,心悸如何治疗?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心悸的病因及不同症型的辨证治疗。

心悸的病因病理

心悸的发生,常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劳累过度,久病失养,脏腑失调,外邪入侵等因素有关,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甚至不能自主。其病变位主要在心脏,还与肝、脾、肾等脏常有密切关系,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而发病;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引发心悸。

心悸的辩证治疗

法宗仲景:胸闷心悸的常见病因 及辨症疗法,你从来就不清楚!!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实之间可相互夹杂或转化。故临床治疗应辨明标本缓急,虚实多少。虚者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 痰、饮、火、瘀阻滞心脉而引起。治疗上,虚证宜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以求邪去正安。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配以养心安神之品。

1.心虚胆怯

主证:心悸、胆怯易惊,坐卧不安,寐中多梦,常易惊醒,食少纳呆,舌润苔薄,脉细数或虚弦。

分析:本证多为心胆素虚之人,突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神不能自主,而成心悸。胆怯易惊,自然影响睡眠与饮食;惊则脉动而小数,心肝血虚则脉虚弦。

治疗:镇惊安神,养血宁心。

2.心血不足

主证: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头晕目眩、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脉细弱。

分析:心主血藏神,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失眠、健忘;血虚不能上宫于脑,故头晕目眩;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血虚则面色不华,舌淡红。

治疗: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3.阴虚火旺

主证:心悸而烦,头晕目眩,少寐多梦,舌干咽燥,盗汗,腰酸,耳鸣,舌质红,脉细数。

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乱心神,故心悸而烦,少寐多梦;阴亏于下,则腰酸;阳扰于上,则头晕目眩、耳鸣、舌干咽燥、舌红。

治疗: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4.心气虚弱

主证:心悸气短、自汗、健忘、面色光白、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

分析:心气虚弱,鼓动无力,故心悸气短;汗为心之液,心气不足,则卫气不固,心液不敛,故自汗;心主神志,心气虚则神无所主,故健忘;肢体倦怠,舌质淡嫩,脉大无力,皆为气虚的表现。

治疗:补心气,安心神。

总之,阴阳之间、五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阴阳和五脏,只有深入思考它们内在的关系,对疾病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入。希望本文可以对大家的心悸问题,起到一定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