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世纪,斯拉夫部落从中欧平原向多瑙河中游地区迁徙。公元7世纪,斯拉夫部落向巴尔干半岛北部山地和多瑙河下游扩散。 古保加尔人是匈人后裔,匈人西征时移民欧洲,在阿提拉帝国崩溃后,游牧于南俄草原顿河一带。 公元6世纪末,突厥人统一亚洲草原,并随后以蒙古高原、中亚草原为基础,分裂为东、西突厥。南俄草原也开始突厥化。 古保加尔人被迫向草原边缘迁移,一部分向多瑙河下游迁移,一部分伏尔加/卡马河河口一带迁移。 伏尔加河河口的古保加尔人与乌拉尔人融合,形成“伏尔加保加利亚”。 不过,今天在伏尔加/卡马河口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为中心)并不是“伏尔加保加利亚”人的后裔,而是蒙古西征的产物,只不过融合了部分保加尔人。真正还能算古保加尔人后裔的是一支被称之为“楚瓦什”的民族,在鞑靼共和国西北部,与之接壤的“楚瓦什共和国”。 公元7世纪末,多瑙河下游的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互相融合成为“保加利亚”。 多瑙河下游由喀尔巴阡山与巴尔干山脉围成一个面朝黑海的开放式盆地。巴尔干山脉也是多瑙河下游平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分割线。 多瑙河下游可以分为三部分:东北部的多瑙河三角洲,多瑙河北部的瓦拉几亚平原(今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南部的平原、台地相间地貌(今保加利亚境内)。 保加利亚人很难融合达契亚地区(包括瓦拉几亚平原、特兰西瓦尼亚高原,摩尔多瓦丘陵),因为罗马经营这里一个半世纪,这里已经由罗马-色雷斯人融合形成“拉丁化达契亚人”,也就是现在的罗马尼亚人。 失去了多瑙河的天然屏障,也由于拜占庭帝国还需要应付东面的阿拉伯帝国,公元9世纪上半叶,保加尔人还从拜占庭手里夺得了塞尔维亚(多瑙河以南部分)、马其顿北部高地(也就是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部分)、巴尔干山脉之南的北色雷斯地区(今保加利亚南部)。拜占庭还保有东、南色雷斯、南马其顿、爱琴海沿岸地区。 由于靠近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最终还是斯拉夫化了,只留下“保加利亚”这个有点游牧基因的称号。 在大摩拉维亚国,代表西斯拉夫人引入东正教的第二年(公元864年),保加利亚的大汗也宣布皈依东正教,并且去除掉最后的游牧印记——“大汗”的尊号,改称为“大公”。之所以加入东正教的阵营,是因为保加利亚人怀揣着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一样的梦想,伺机未来接受拜占庭的资产。为此,保加利亚人一直与此时代表西罗马势力的法兰克人保持默契,没有争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一带的地方,所以这一带目前信仰天主教。 从公元7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保加利亚,有时也会被称之为“保加利亚第一帝国”。1018年~公元1185年保加利亚基本是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1185年,保加利亚人趁东罗马帝国陷入与库曼人战争中无法脱身,起义成功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二王国。1397年,第二王国被奥斯曼帝国吞并,开始了长达500年的统治。1946年9月15日宣布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