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四杰(上)----关于礼璨形意老拳的记忆

 文苑书店66 2019-05-10

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县)城北约30华里地,有一个较大村庄,名叫礼璨村,该村自古崇尚武文化,百姓习武成风,尤其村东头武风更盛,在众多习武者中脱颖出四位著名形意拳大师,李氏四杰,李文豹、李云山、李群福(老厚)、李剑秋。现在李氏四杰后人及众徒子徒孙们活跃在辛集市(束鹿县)及全国各地,继续传承着李式形意拳的心法、功法、技法,为宣传、普及形意拳做出了贡献。

李文豹先生,自幼酷爱拳术,曾随本地名拳师习练少林拳、刀、枪、剑、棍,拳械技艺纯熟,在当地小有名气,后去北京城探亲,宿住在形意拳名家李云山家(李云山是李文豹的本家侄儿,亦是清华大学武术教授李剑秋的生父),当时,李云山已成为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先生、周明泰先生入室弟子,由于李文豹痴迷中国传统拳术,得知此事后,迫不及待让李云山带自己拜见李存义大师,李云山见二叔如此真诚、急切,也就答应带他去试一试,但不知李存义先生能否接见,二人商定好后,直奔李存义先生住所,正巧李存义先生在家休息,李云山向师父行礼后,说明来意,李存义不但没怪李云山,反而高兴的说:“我与你们叔侄有缘分,又是老乡(深州与辛集(束鹿)地理位置毗邻,所以在外地时都以老乡相称),都姓一个李字,你也是我的高徒,所以都是一家人,何必见外”,李云山面带微笑,向师父详细介绍了二叔的情况。李文豹膂力过人,用目观之,李文豹中等身材,面带憨厚,周身劲力十足,当即,让李文豹演练了一套拳法和一趟刀法,拳法虎虎生风,刀法纯熟。李存义先生暗喜,此人虽与我年龄相差无几,但他的基础功夫甚好,如果能跟我习练几年,拳艺定能达到上乘,李存义虽喜,但未露声色,只微微一笑,言道:“此乃花拳绣腿,基础功夫而已,终生习练,永不能达上乘功夫”,李文豹听后不悦,心想,我在老家打两、三个人,从不费力,如果坚持练、下功夫习练,定能达到一流水平。李存义先生看出了李文豹的不服之意,一挥手,让李文豹用全力向自己攻击,李文豹大喜,用一个冲天炮向李存义头面部猛击过去,只见李存义先生身形微微一动,出手相迎,只轻轻一划,李文豹便腾空而起,倒坐到背后椅子上,连试三次,结果如一,李文豹满面羞红,操着浓浓的家乡话,连呼:“神了!神了!今天真遇上高人了,您今后就是我的恩师”,言罢,跪地就要拜师,李存义先生连忙摆手说:“不忙不忙,我愿意收你为徒,但你与云山的辈分关系怎么理顺?你们爷俩回去商定后,再拜师不迟,回家后,大家一致同意让长辈拿主意,李文豹深感机会难得,大师难遇,虽然拜师后与侄儿云山成为同门师兄弟,似乎不妥,但本心不愿放弃,一家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拜师,辈份分开论,形意拳传承为同辈,在家仍叔侄相称,剑秋仍称李文豹二爷,待家人意见统一后,择良辰吉日,举行了拜师仪式,从此李文豹成为著名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先生弟子,由于李文豹习武基础好,又膂力过人,经过超乎常人的刻苦习练,进步很快,深受李存义先生爱戴,并亲授形意拳明、暗、化三劲绝技,以虎扑发力见长,成为李存义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列为四大名弟子之一。

李存义先生

李文豹先生艺成后返回故里,与当地武术名家多次较技,无一不胜,曾坐在木质太师椅上,连续数次用形意拳化劲将人腾空击出,高兴时,还腾身而起,将发放出去的人及时抓回,并回坐在太师椅上,众人看后,个个目瞪口呆。

李云山先生,著名形意拳家,自幼喜武,天资聪颖,武艺超群,为著名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周明泰入室弟子。形意拳功法、技法造诣极深。

李群福(1875----1962),号老厚,自幼习武,得家传,受教于二爷李文豹,叔父李云山,曾受教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某年,郭云深大师前往山西访友,途经礼璨村,因与李家为多年挚友,前去登门探望,李家大礼相迎。

午饭后,少不了谈论拳技,郭老祖当即在院中站一形意拳钻拳式,让李老厚双手交叉,套拉郭老祖小臂,李老厚心想,别把您的胳膊拉断了,开始用小力轻拉,郭老祖似乎看出老后心思,说道:“小子用力拉吧,断了不让你陪”,李老厚才开始傻傻用力,但郭老祖纹丝不动,老厚年轻气盛,见状脸色难堪,暗下决心,用尽全力,但还是未能将郭之小臂拉直,郭老祖笑道:“人们都知抻筋拔骨,少见缩筋之力”,郭老祖还演练了丹田吞吐功绝技,众人看得目瞪口呆。郭老祖看李老厚身材魁梧,膂力较大,行拳、作势、身法也较好,是一个可塑之材,萌发了爱才之心,秘授李老厚大式混元桩、虎扑桩,李老厚得此技后,非常珍惜,每日清晨都到村东头土井台站桩,除天气异常外,从不间断,东头的村民不解其意,议论老厚为何天天站立在井台旁?为了不耽误练功,自家还盖了两间相通的练功房,供家人及弟子练功用。自受教于郭老祖后,每逢春节李老厚都前往郭老祖家拜年,并住数日学艺,郭老祖又相继传授了李老厚三体式桩,及虎扑与半步崩拳的组合应用,明、暗、化三劲之窍要。开始拜年时,李老厚欲行磕头大礼,郭老祖双手相托,不让李跪下,李欲跪不能,郭老祖笑曰:“等你能给我跪下磕头了,你的功夫也就练成了”;如是时隔几年后,李老厚在郭老祖的调教下,功夫逐渐增大;有一年,李老厚照例去郭老祖家拜年,郭老祖依旧双手上托,李老厚骤然虎扑发力,双膝跪在郭老祖面前,郭老祖哈哈大笑道:“你的功夫达上乘了”,李老厚笑道:“和您老相比我还差得远呢,有您老调教,我才有了进步,今后还请您老多多指教!我一定多下功夫、多学习”。

李老厚常与拳友在练功房试劲儿,练功房墙角竖着一个约两米多高、用草席围成的粮囤,李老厚在对面墙角站着发力,双手虎扑式发力,只一扑抖,对方便腾空而起,仰面飞进墙角粮囤内。

原来,礼璨村有一口五百多斤重的铜钟,本村及邻村壮汉用钟较力,有一大力士,天生神力,双手能把钟提起,但放下时压其脚背,只有李老厚能提起,并丹田发力推出,放在双脚前,可见其桩功整体力非同一般。

有一次,李老厚在指导拳友站三体式桩时,王某站三体式桩挡住路(因当时站桩的人多),李老厚一手压住王某腕部,另一只手托住王某肘部,将人端起,挪动了丈余,可见先辈站桩时整体如铸的风采。

抗日战争时期,李老厚曾用一铁锹降服两个持鞭打人的皇协军。

据礼璨村老人忆,在战争年代,兵荒马乱,劫匪、盗匪趁机作乱,残害百姓,可却惧怕形意拳家李老厚先生,闻名丧胆,李家即使敞着街门,也无匪敢入。

李剑秋

清华大学(原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体育部,曾有过两位传奇式人物,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马约翰,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另一位是同样在体育战线上贡献毕生精力的李剑秋。他是一位武术教育家,是把武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引进现代学校的少数先驱者之一。

李剑秋先生

李剑秋先生(1889----1956),名英杰,原籍河北束鹿县(现辛集市),从小酷爱武术,八岁开始学拳,13岁时背井离乡到北京谋生,先后在西四牌楼西聚兴德玻璃商店、隆福寺和丰商店、打磨场藤子铺等处做学徒。

1912年入天津河北公园武士会深造,并历任北京侦探队武术教员(1909----1912)和北平尚武学社教员兼教务长(1912---1913)等职。1913年到清华后,除专任清华武术教员,并仍兼尚武学社教职外,还担任过“北洋武士会”教员,“上江司令部”技术教官、“中央军官学校”技术主任等职。

1918年冬他“因事赴鄂”,实际上是由武尽臣介绍去湖北荆州“长江上游司令部”教授拳术及拼刺约一年。后来校刊在一则题为《不慕荣利》的报道中说:“本校拳术教授李剑秋先生,前曾在吴光新军中充拳术教练,上次战役,吴军在九门口赖拳术之力居多,兵士多钦佩先生武术超群、教导精善。日前虽敦请先生充先锋队总队长,但先生以处清华十年,与同学感情甚深,颇不愿离此就彼,已婉言谢绝。同学闻之,莫不欣欣然有喜色云。”

1925年5月,他又经前校长应星(武术自由谈编者:温应星,1928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介绍,去南京中央军校教授国术近一年。以上可窥见其社会声望之一斑。

关于李剑秋,也有着一些神奇的传说流传,如李到清华执教,声名逐渐传开,颇为西苑一带武行人士所不容。有一天,清华华馆前来了一老一少,指名要会一会李剑秋,李意识到来者不善,便从楼上下来,以礼相见,说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在这里不过是混碗饭吃,请二位高抬贵手。这两人哪肯罢休,执意要分个高低,并说“如果能剩我们爷儿俩,从此再不会有人来找麻烦,如果不能胜,那就对不起,请卷铺盖离开……”;李剑秋无奈,只好说请到楼上坐坐,吃杯茶,然后再商量。语音未落,只见那少年一纵身,便从敞着的窗口越入二楼;李剑秋见了连连点头,陪老者登楼梯上楼,让座、献茶,并再次请求不要比了;未等老者答话,那少年已耐不住了,口出狂言,恶语相讥,李剑秋只好把他们让到学生上课的训练大厅;大厅里靠墙放着摆着各种器械的武器架,还有一张特制的练功桌子;李问怎么比法,老者让少年先上;那少年本来就急不可耐,听老者一说,便冷不防伸出手直取李的面门,眼看手到,李以“横拳”猛扣少年手腕,稍用力往下一带,那少年便一个踉跄扑倒在地,来人没爬起来,老人见状,皱着眉头,上前把少年拉起来,让他靠墙站好,然后抬头向李投以凶狠的目光,李意识到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丝毫不敢大意,暗中摆好架势,准备接招,但表面却露出好不在意的样子,果然那老者出手便用“八卦连环”,既凶且狠,而且不给李有还手的机会,把李逼的步步后退,一直退到臀部挨到那张桌子,老者为使他不既不能起跳,也不能在左右躲闪,使用一招“双风贯耳”直奔李的太阳穴,下面也做好准备,待李下蹲时抬腿踢你裆部;李心中暗想“好狠毒”,便也施绝技;说时迟,那时快,李剑秋做出不再躲闪、静等挨打的样子,眼看双拳已到耳根,就听“唰”的一声,李剑秋不见了;老者刚一愣神儿,就见李剑秋从桌子后面站起来,并用双掌隔着桌子探身用力猛,只见老者蹬蹬蹬……连连后退,最后“咣”的摔在墙上。李剑秋后来对人说,这是当年戴隆邦先生用以制服李老能先生,李老能先生又用以制服郭云深先生的形意绝技“虎扑式”。他当时只用了六成劲儿,如果用八九成,老人就得吐血,用十成,老人就得丧命。当时老人惭愧地和少年互相搀扶着离开清华园。从那以后,果然再也没有人来找李建秋的麻烦。

此外,上面曾提到的张泳的文章中,还提到关于李剑秋的两个掌故,一个是他随师傅勇斗俄国大力士的故事,一个是他亲自带人缉拿飞盗燕子李三的故事。兹引录原文如下:

还有李剑秋压倒洋人为国争光的一个掌故不能不提。1918年我刚考进清华时,北京来了一个狂妄的所谓俄国大力士进行表演,搭起擂台,准备迎接任何不怕打死的挑战者登台较量。甚至扬言能打他一拳者有赏,能打倒他者赏洋500元,这种大言不惭、目空一切的宣扬,激怒了武术界人士,于是由武士会会长带上李剑秋等青年武术教师去找俄大力士,约定时间较量。大力士看到李剑秋身材并不高大,只不过1.7米,不像个武士,他认为李软弱可欺,不如趁此良机,吓倒这些中国人,再也不敢向他挑战;他乘李没有准备,突然举手推向李身,谁知李站得稳如泰山若无其事,他急了,后退一步,再挥动双臂,猛力扑击;你却不慌不忙,将身一闪,只轻轻用两指一点,大力士已滚出一丈开外了。经此沉痛教训,大力士不敢滞留北京,只有溜之乎也,逃往南方远处,再干他的骗人勾当……

因为他是京师警察厅侦缉大队的名誉队长,北京有个飞檐走壁的大盗燕子李三,两次被捉住关进监狱,两次越狱逃跑了。最后还是请李剑秋带人去捉到。燕子李三,终于服了,并表示保证绝不再越狱,还请求不必给他上脚镣手铐。他的请求被批准后,还给大家表演了飞檐走壁等特技,从此确实改邪归正,最后死在狱中……(张泳学长文章载《北京体育史料》(一),1984年4月北京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印)(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