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铁成先生论“形”与“意”

 天地虚怀xia 2019-02-18

王铁成先生论“形”与“意”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是中国独特的一项体育运动,似乎是中国人的专利。无论是在世界各国还是在中国本土。一提到武术这两个字,人们就本能的与中国联系到一起。世人或是国人都有意无意的把武术的所有权或发源地锁定在中国。世人也都默认只有中国才是武术强国。武术这一名词与中国等同!一提到武术联想到中国。
    尤其是在民国初年。为了表彰武术在历朝历代中为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抵抗外族侵略方面,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曾有一度把武术命名为国术,乃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义。当然,此举乃是政治手段,我们勿需研究!
    就武术而言,她不仅仅是研究厮杀格斗的一门学问,同时蕴育着体操、舞蹈、戏曲中。各种肢体语言的一种艺术。凡是用形体表现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各种肢体艺术武术都可以表达出来!武术都具备!
    正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中国武学是一门无尚之学。不仅能培养人养生与自卫的本能。达到性命双修的目地。同时也要悟出禅理、明辨是非。合理的、科学的、掌握虚实、松紧、刚柔、整体与局部的训练以及合理的巧妙的运用!当然用力、用劲、用体涉及到几何原理“点、线、面、体”的应用也在其中!
   今天重点的介绍一下“形与意”的关系:
    当年形意拳巨匠郭云深老先生,在家乡替一方百姓除害,曾刀劈恶霸土太岁而自首入狱。郭老虽说身在狱中,披枷戴锁,行动不便,但仍然酷爱武学,时刻也不会忘记练拳。枷锁的束缚、行动的不便等困难,并未阻止郭老的执着进取。反而更加精益求精。造就了以后的光辉。成为一代大师、半步蹦拳打遍天下的美誉。不仅有人要问:郭老在狱中披枷戴锁,动转都不灵。他是如何练拳的?有一点,首先肯定,他是不会去打沙袋,练跑步和跳绳的。再说郭老也没见过沙袋是何物!打沙袋这一项运动,乃是近50年来的新事物!当时的社会没有这项运动。后来也是把这视为洋玩意!
   那么,郭老又是如何练法?
    所谓形意者,乃外练形壮其骨,内练意求其精进乃修身养性。“性、命”双修之意。王芗斋老先生在拳学著作经常提到,要在站桩与试力中求出意力。要明白神形意力的运用,而且一再提到,大动不如小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何为不动之动?
    不动者,乃静也。静中寓动乃意也。大成拳中之站桩功,就是外形不动(静止的)但内意却极动。站桩功法,就是在静中用意去诱导所求出的力叫“意力”。这个“意力”就是静中寓动,动中寓静的产物。是一个动静相兼的“活”力。即动的同时也是静的,意与力训练时间成熟了,久而久之自然产生因果关系。正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说的:力为意之军,意为力之帅。意到力才能到,意不到则力不达!没有意之引导,打击去的力就是局部的力,只是一个机械运动而已。所以说:意与力必须协调。王芗斋先生是练形意拳出身的,后来把形意拳经过充实提高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创出大成拳。王芗斋先生是重意而不重形。王老有句铭言:不求形骸似,只求意念真!可见王老对意十分的重视,当然是为何物?十分重要意不空想,空想一生到头来还是空想。大成拳中的站桩就是训练意的最好方法。站桩是外静内动,关键是内动什么?要做到意中有形,形在意中!练意即是练形,练形也在练意,要做到以意代形相形取意,而形意合一!此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兼相兼是为拳。大成拳实际就是形意拳之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