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5-11

高考作文题目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题好一半文”,这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凸现出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性:文章题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批改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一、拟题的原则: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要联系实际生活。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二、掌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反常法。

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世上只有爸爸狠》、《逝去的永恒、》(2014江苏)、《享受高三的日子》(2015江苏)等都有这个效果。

(二)、公式法。

《100-1=0》(2016新课标,1即以人为本。诚信)《3-1=0》(学习、全面发展)、《1+1>2》(合作)、《诚实+信用=财富》(诚信)等用数字作题目,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启示。

如《8-1>8》(方法),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

(三)、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针对当前中学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有个同学写评论文,拟题为《要重理“亲”文》。这题目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而如果拟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视文科》等标题,就一般化了。

(四)、化用(引用)法。

在拟写标题时,可引用或化用一些名言、诗词、成语、流行歌曲、广告语、书籍名等来增添文章的诗意、哲理。这样标题不仅新颖、独特,还让文章充满丰富的内涵。

如:《心田半亩种青春》(2014江苏)“半亩方塘一鉴开”

《狂童之狂也且》(2014江苏)(《论语》)

《阅读深深深几许》(2010年大纲卷)

《失信猛于虎》(2011年大纲卷)

《“无心”插柳柳成荫》(2012年课程标准卷)

《大隐隐于“乐”》(2012年辽宁卷)

《腹有诗书气自华》(2012年辽宁卷)

《拿什么拯救你,传统》(2012年湖北卷)

《众里寻他千百度》(诚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宽容)、《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与沟通)。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如《不能忘却的记忆》改造名篇而成,《爱拼才会赢》借用歌名,《敢问千年谁最酷》改造影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借用成语俗语。《九百九十九个心愿》、《都是“耶”们惹的祸》借用歌词《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都是月亮惹的祸》、《何以解忧,唯有文章》、《女大十八变》、《我的眼里只有你》、《人约黄昏后》、《杞人忧水》、《男儿当自强》等也是使题目推陈出新,能吸引读者。

(五)、修辞法。

1.拟题运用比喻,形象生动

比喻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方抽象的事物。用熟知的事物来比方陌生的事物。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如:以“智慧”为立意核心词语(2015年江苏卷)《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以“水”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四川卷)《水——生命的季节》

以“责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山东卷)《用生命点亮责任的明灯》

以“创新”为立意核心词语(2016年江苏卷)《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2.标题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简单地说,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写;而拟物,就是说将人当成物来写。

如:以“诚信”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11年大纲卷)《与诚信同行》《诚信不会孤独》《打捞诚信》......

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立意核心的词语(2008年浙江卷)《山与水的对话》《读水千遍》......

3.标题运用对偶,整齐明了

对偶就是用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词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使用对偶可使题目一目了然,且富有节奏感。

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2012年课程标准卷)

《坚定立场,追求本真》(2015山东)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2014江苏)

《一念海角,一念天涯》(2014福建)

《生命的速度、人生的旅程》(2012年福建卷)

《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征程》(2012年福建卷)

《修己之身以立基,假外之力而勃起》(2015安徽)从“内修己身,外借他力”两方面生成标题,准确抓住材料之主旨,彰显文章之立意,具有张力

《荣枯随缘,遇合尽兴》(2015江苏)类乎“时评”,直抒己见,从人生的“荣枯、遇合”方面生成标题,品析时下争名逐利现象,追索智慧的根源,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发人深思。

4.标题运用反问,发人深思

在标题中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运用一个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往往能激起读者探求内容的欲望。此方法一般适用于时评类或漫画类材料作文。

如:以“浅阅读”为立意核心词语(2010年大纲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以“爱的方式”为立意核心词语(2010年大纲卷)《摔了一跤又何妨?》

以“科技的利弊”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湖北卷)《传统,我们离你到底有多远》

以“英雄与平凡”为立意核心词语(2012年浙江卷)《不做英雄又何妨?》

(六)、诗情画意法。

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境中藏情,情中有境,情境并荗。

《薄暮依旧炒米香》《白云·夕阳·歌声》(生活)、《那山·那水·那人》(乡情)、《风雨中我们一起走过》《雨季,我们去看海》(机遇)、《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滚滚红尘恋恋》(时光)、《今夜星光灿烂》(爱心、见义勇为)。

(七)、悬念法。

《十五岁,老朽了》(2016全国卷,素质教育)、《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记》(关注自然)、《谁的眼泪在飞》<网上选美赛>(网络与生活)所采用的是悬念法.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富有的乞丐》、《信任回归》。

(八)、时尚法。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可根据近几年流行的“穿越”,可拟题《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网络)。《孔乙己与孔子相遇》(2016新课标卷,对教育的探讨)。《维也纳的智慧》(2015江苏-智慧)。这些标题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2016网络热词:

1、做人太安倍

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不正面回答问题的态度,日本女子高中生之间开始流行起“做人太安倍”这个说法。意思是“太傻,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对于提问不回答或含糊其辞”。(真诚)

2、洗洗不睡

要解释这个词就得从另一词“洗洗睡吧“开始解释,常用于争辩或者闲谈之中。当某方对你说:“洗洗睡吧!”,潜台词就是“这里没你什么事了、你已经失败了、完全没有和你继续探讨的必要了“。而洗洗不睡就是对洗洗睡say no 的意思,这个词出自Olay广告视频《90后只能洗洗睡?》,表达了年轻人反对歧视,不愿被看扁的青春觉醒。该词在网友推动下,逐渐演变为“我不妥协,就是要做某事”的意思。(拼搏)

3、套路

套路来自武术用语,编成套的武术动作,泛指精心策划的一套计划。而最近网络上遍布的“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则指人不简单,有心机。(诚信)

4、老司机

老司机,网络名词。意为在各个网站、论坛里接触时间比较长,熟悉站内各种规则、内容以及技术、玩法,并且掌握着一定资源的老手。“老司机”出自云南山歌《老司机带带我》。(深入、踏实)

5、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其实是广西壮语里“难受,想哭”的发音。视频里一口方言让大家把“难受想哭”听成了“蓝瘦香菇”而爆红网络。(坚韧)

6、洪荒之力

“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决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拼搏)

7、吃瓜群众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人闲聊。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如果只看热闹,不发言,便称“吃瓜子”。为了加快输入速度,“吃瓜子”后被简称为“吃瓜”。“群众”即普通人。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则被称为“吃瓜群众”。现在使用范围扩大,凡是对某议题不了解或有意保持沉默的围观者,都可称“吃瓜群众”,不限于网络论坛中的网民。(不能做旁观者)

8、小目标

现在流行的“小目标”出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口。他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中谈到“很多年轻人想当首富”的话题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

就“世界首富”这个“大目标”来说,“1个亿”确实是一个“小目标”,王健林的话并无不妥;对普通人来说,“1个亿”几乎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于是网友纷纷吐槽:“这个目标确实有点小”(反语)…… “小目标”立马在网上走红,其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多含讥讽和自嘲的意味。(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