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闲读:“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今天接着读白居易的诗。

尼采运用这“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两个术语解释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其中日神(阿波罗)精神原则上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原则上讲求狂热、过度和不稳定。

(酒神精神)

实际上,世界文化是相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与古希腊文明如出一辙,就拿唐诗来说,我们讨论唐诗时,一定会说到两个人,一个是杜甫,一个是李白,我们称之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其实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就正如“日神精神”一样是对外在世界的不断理性追寻,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也正如“酒神精神”一样是对内在自我情绪的不断抒发。白居易是二者的结合体。

(疏狂的白居易)

再往前说,日神精神对应的是《诗经》,它更关照世界和现实,酒神精神对应的是《楚辞》,它更关照自我与凡心。《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式的哲学观下的文学表现,往中国哲学基础上靠,日神精神对应的是儒家精神,酒神精神对应的是道家精神。

以上有点拉远了,但与今天要读的诗也不是完全不相关。因为白居易也喜饮酒,今天要读的诗跟酒相关,是白居易《对酒》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如下: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对酒》五首是白居易在820年大年初一写的一组诗,这一年,他迈进了五十岁的门槛,因此非常感慨,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五十岁啊,知命之年,他看透了自己命运的走势,也明白命运的意义,于是乘着酒兴,一气写了五首,其他几首也列出来:(其一)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其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其三)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其五)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横槊赋诗)

既是对酒,就大致是喝酒之后写的诗了,诗人们总是爱喝酒的,而且伟大的作品也大多诞生于饮酒之后:曹操喝酒之后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喝了酒,让人感慨人生啊;陶渊明喝酒之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生这么美,我很快乐啊;李白喝酒之后,干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酒了,还管什么皇帝;把诗当成事业的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喝点酒,诗能写得更好;苏东坡也说:“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只要有酒,积极的、消极的精神都可以随意化成诗篇……

(采菊东篱下)

太多了,与酒相关的好诗太多,列举不完。

人一喝酒,就更容易审视自己的内心,酒实在是神奇的东西,难怪尼采不找其他事物来命名,酒确实能够使人在半清醒、半迷醉的状况之下跳起来,站到一定的高度审视自我,审视生活,审视周遭世界,于是就有了这些好诗。白居易的这五首小诗虽称不上伟大,也算得上是与酒相关的诗歌中的精品。

诗意不复杂,大意通一下: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古人认为人活不过百岁,因此,把百岁当作死的讳称,比如《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一个人从生到死,壮健而精力充沛的时光是有限的,就好像一个春天也只有很少的日子是晴朗明媚的。这两句跟前面的几首是诗意相通的,人生苦短须珍惜,这也是下面两句的理由。

(洛阳白居易故居)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既然相逢了,就不要借喝醉推辞不饮。既因为人生苦短,需要即时欢乐,又因为“阳关第四声”,这里有个小争论,这个第四声到底是什么?

先说阳关:一座边关,西汉时所置,故址在现在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为阳关在玉门关之南,所以又称为阳关。阳关和玉门关都是当时通向西域的的交通门户,出了阳关,等于出塞了,白居易这首诗里的“阳关”指的却是依据王维的《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曲子。

(《渭城曲》诗意)

《渭城曲》全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本王维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后来被乐府谱为乐曲传唱,因为曲调优美凄婉,深情款款,因此风靡一时,因为诗中句子被三叠唱出,后命名为《阳关三迭(叠)》,简称《阳关》。

第四声指哪一句?我们可以肯定《阳关》在咏唱的时候,一定是有叠唱的,否则就不叫“阳关三迭(叠)”了。有人说,按《渭城曲》原诗咏唱,只是重复三叠,那么,第四句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显然不合白居易的诗意;有人说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叠唱。合成三叠,第四声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更不合诗意;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的诗意,应当是劝饮的,应当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所以“阳关三迭(叠)”的唱法就当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劝君更尽一杯酒)

其实讨论《阳关曲》如何叠唱意义不大,因为我们知道,白居易的意思多半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这是他《对酒》的总旨,白居易自公元815年被贬江州司马之后,他的人生观彻底改变,由“兼济天下”一变为“独善其身”,他也由此原因而过上了晚年的安乐富贵生活,也因此有了《对酒》所传递出来的略显消极的人生态度,这实际上跟李白《将进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心思相同,都是在他们进取无望之后的遁逃之词。

(怅望东风的白居易)

人生真到了无可进取之际,身心半老之时,饮酒可不就是最好的精神避难所吗?所以白居易还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人活世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空间是那么的狭窄,这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的就像石头相撞一瞬间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这么短,能喝不喝,能笑不笑,你傻啊!

这很白居易!在那样的大唐,他不这样又能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