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校要求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试,并与学生试卷一起电脑阅卷,大会公布分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

 小小书法家 2019-05-11

我参加过两次。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一年。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所有高中老师分科考试,试题是请其他市教研员出的。监考是初中老师,改卷是请出卷的市里老师改。我估计花了不少钱。不知道有没有人缺考,我们学校老师都参加了,因为不考要全市通报,且扣工资。

关键是我才教完必修一,其它的几本教材都不熟悉。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印象,考了106分,算是中等成绩。最高132,最低74。

第二次是2017年秋。学校管教学的校长要求高三老师必须考试。强调说许多名校都有这个制度,我们学校今后也要形成制度,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二统考试。鸭梨山大啊,本来高二进高三就是末位淘汰制,进了高三,还有教师考试制。然后,在高三教师会上,领导就把这一次考得最好的(按百分制,达到90以上),和考得最差的(按百分制70以下)会上点名。这一次考了个满分。不过也没有奖金哈。

下面说这种做法好不好。

我的看法是,不好。组织者一定是不懂教育。

先说这个做法的优点。一是增加老师紧迫感,提高敬业精神,避免部分老师混日子。二是迫使老师做题,有助于提升老师专业知识水平。三是有助于老师更深地领悟考试方向,对命题和预测高考方向有间接帮助。

再说这个做法的弊端。一是增加老师精神压力。说真的,现在老师工作量大对老师来说还抗得住。而更大的是精神压力,有时真T M抗不住啊。网上经常报道有老师病倒了,我认为主要是精神把身体压垮了。二是治标不治本,督促力很微弱,关键是这个压力主要对老实本分的老师压力大。对那些不在乎或游上水的老师压力也不是很大。三是一次考试真的不能反映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只能说有一些关联。

最后来讲讲我的看法。

一个学校的发展肯定离不开老师、学生,但更重要的是校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目前高考只看成绩而言,学生成绩的好坏首先是生源质量。那么在生源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的成绩大小就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投入度,也就是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却不是你想让他有就有的,有的学校拼命喊口号,那是喊不来的。你让老师参加考试,也不能真正地获得这些东西。因为这是一种精神品质。

精神品质是怎么来的?90%以上取决于校长。校长不是监督老师的,也不是整天巡课看学生是不是上课睡觉的。校长是负责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建设的。看校长是不是真心实意为老师办事,为老师解决困难,有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看透教育的本质和未来。

从我国教育历史来看,凡是学校声誉隆起的,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校长。民国时期这样的校长非常多,如春晖中学,南开中学,包括清华,北大等。因为那时的校长是真正为了民族复兴,祖国强大,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从而老师也专心地教,学生也努力的学。反观现在很多很多学校的校长,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前途,所以也只好靠权力的强制了。因为他们不具备那些优良品质和担当,拿不出来,能拿出手的只有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