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林森校长在沁阳报告

 乔乃强书馆 2012-03-30

我想说说心里话,讲讲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争取让老师们有点收获,不会浪费时间,今天我着重汇报,要讲的题目就是《有效的课改》.现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课改,这个、这个……,“出效率”的“效”,有效的课改才能提高质量.我强调的有效的课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也搞课程改革了.但是大家的认识和做法不一样,在我们江苏就有不少人讲搞新课程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无锡市惠山区的领导请我去做汇报,他们教委的组织者就对我讲老师们担心搞新课程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老师们开口“高高兴兴让学生学”,平时爱使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老一套.做公开课了、领导来检查了,搞一下课程改革,平时爱使的还是搞的重复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洋思请你搞好活动.有人说是因为搞了课程改革,高考成绩下来了,还有人说,新课程改革最大的障碍就是中考、高考,有中考、高考还怎么搞新课程改革,还说什么只有废除了高考、中考,才能搞好新课程改革.他把新课程改革与高考、中考对立起来,还有人说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恐怕也要半途而废,过一段时间就搞不下去了.说法很多,在这里我向你们汇报一下我们学校的认识和做法.

  校长们、老师们,新课程改革肯定是正确的,是非搞不可的,新课程改革也是世界教育的潮流.我到了日本,日本的课堂教学也是废除老师满堂灌用启发式方法教学,也就是说日本的课堂教学也在改革.我到日本的大版、京都好多地方听课,人家的课也是先让学生学.去年我到美国去了18天,我也听了美国的课,美国的课十分注意学生动手,他的课好像让学生去学手艺,你们懂得什么叫学手艺吗?我们江苏那儿学木匠学瓦匠跟师傅去,师傅根本不讲课,一开始就让徒弟干.美国的课就像学手艺,让同学们动手,人家的课也是这么上的.只有我们中国下决心搞新课程改革,这是符合世界教育这样一个趋势的,还是科学的需要,要培养科学人才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改革是不容怀疑的.全国所有的中小学都要这样搞,大家肯定那更是让学生动手像研究生去学习.新课程改革不容怀疑.有老师反映过,让学生去学,这也是可能的.不过新课程改革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起步的过程,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改革都有一个开始、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刚开头可能生产不那么理想,可能不那么快,可能使用不那么好,但是,机器肯定是好的,肯定是对的、好的,只要不断地探索,改革肯定会好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起始阶段没找到规律,没找到办法,可能效果不太理想,它也有一个初级阶段、实施阶段、不理想的阶段,就像我们社会主义,有一个初级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样。我们的课改也是阶段式提高,阶段式搞下去,必然有一个低效的、不理想的过程,但是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完善,它会慢慢地向有效、高效进步.一个学校、一个集体,是这样,搞课改,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低效到高效地改革.第二,就某一堂课来讲,也会这样它会慢慢把你培植起来,一开始效果是低效的,大家帮助,反复地推敲,可能就高效了.一句话,不要认为搞了课改,就一定是有效,就一定是高效,它有一个起步,低效的阶段,不要以为不努力新课改就成功了,不是这样,课改不是一下成功,那么,效果就不理想,不要笼统地说搞新课改会影响质量,不会提高质量,要做清楚地具体地分析,当你没有找到规律的时候,当你没有具体地实施的时候,还谈不上新课改能提高质量,当你没有下功夫的时候,还谈不上新课改.所以,我们的校长们、老师们,我们是新课改的主力军,我们要把新课改的责任落实下去,拿出具体的办法做,我们的校长是什么人,我们的校长好比施工队的队长,我们的老师好比是工人,要把建造的蓝图变成高楼大厦,那我们要施工,我们要把国家、省的指针,给我们落实下来,通过我们实施,变成成果,这是我们的硬任务,我们一定要落实下去.我们要把政策变成我们的操作方法,变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堂改革主要要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但是我们学校怎么办,怎么落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有了生产设计,我们就能出材料.

  我们学校怎样搞课改.总的说,我们搞课改有两个特点:一种是有效的课改,一种是无效的课改.有效的课改,就是真正的课改;无效的、低效的课改,就是形式主义的课改、假课改.《教育时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是《课改要打假》,课改也有真假,真课改肯定能提高质量,假课改形式上差不多,它不能提高质量,就像战役双方,表面上一样,实际上不一样.我们的课改,看起来都一样,但本质上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课改,不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要讲究本质上的改革,形式上的变化是老师讲变成学生学,本质上的那就是学生怎么学了?形式是改革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本质就是有没有提高教学质量.我深有体会地告大家说:我们要搞有效的课改、真正的课改,才能提高质量.我们的老师到上海、无锡等地去上课,上完课,当堂进行测试,课堂目标完成率达到99.9%,人家惊讶我们的质量是高的,凡是课改搞的好,教学质量就是高.从外校调来一个老教师,他不相信搞课改,他的质量总没有人家的好,所以我们体会,搞课改质量一定高.我这个学校989个班,9918个班,200027个班,200147个班,200251个班,增加的都是新教师,2002年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靠这些小青年,怎么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搞了课改.要不是搞课改,我们的质量是提不上去的.小青年,满堂灌,怎么能把成绩搞上去?搞了课改,成绩面前才好说.我们搞课改,就是要讲真的提高质量,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改,搞它干什么?我向你们介绍一个秘密,我们的课改为什么这样高?每节课都要学生象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20055月《中国教育报》《洋思现象解读》中的一个标题用的就是这句话.有些人有诽议,现在结束,这样一个口号,是我们学校首先提出的,其它任何地方没有这句口号.老师们,搞新课程改革,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老师讲,变成了学生学,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得好.我们的老师要在让学生学得好这一方面下真功夫.怎样让学生学得好呢?我们不仅仅是让他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得好,必须紧张地学,像考试一样,听课就看学生是否在象考试那样紧张地学,紧张地学习,就是学生课堂上学得好的标志.学生拼命的学,质量肯定高,我们的课堂,从上课一直考到下课,学生的学,就是考试.数学课,比如“同底数幂相乘”怎么教,告诉大家,老师一上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进行指导,1分钟,同学们看书,看公式,看练习,告诉大家,6分钟之后就要检测,看你自学的效果,同学立即就紧张起来了,要准备考试了,6分钟之后就要做黑板上的练习题了,6分钟到了,老师在黑板上板演,同学们在紧张地抄写,誻第一场考试.老师把同学做题中的错题集中写到黑板上,或者用屏幕显示出来.下面进行第二场考试,让会的同学出来更正,更正也是考试,更正完了,老师让大家讨论,讨论叫什么?讨论叫口头考试,口试.讨论一个为什么,讨论完了,老师用一个简短地评价,接下来,还是考试,用20分钟时间,完成作业测试,这和考试一样,快节奏地完成.语文课也是这样,所有的语文课都是考试,我们的老师曾到哈工大附中讲课,《斑羚飞渡》,课文有四道题,第一道题先让同学们读读,再进行讨论,再进行更正,就完成了第一场考试,接下来第二道题复述课文,我们组织学生看书8分钟,之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还要画简笔画还要直观.他们的老师不放心,没有分析怎么复述呢?事实上,我们不分析,让同学带着复述的任务去处理教材,8分钟之后由同学们复述了,同学们每人一句,一句一句地复述得很好.同学会复述说明对课文理解了,第三场考试,让同学们找场面描写的句子,找出来,说说作用,8分钟之后,大家都完成了.你看:一篇小说一节课就完成了,从头到尾不都是考吗?学生的学习经历考试的锻炼.《沁园春·雪》,怎么教?用常规教一节课是不容易完成的,我们的老师从上课到下课,让学生考试,就这么教,一讲课堂,老师不讲时代背景,不介绍作品,也不解释题目.开始就出示课题,板书目标,就进行考试,让全班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把这首诗找到感觉,你读,你读,哪个词突出大家的意见,第一场考试:读书.读一读,考一考.谁读错了,就更正,这不是考试吗?第二场考试准备6分钟背上阙,还要回答上阙涉及到哪些景,根据什么顺序表达什么情感,哪些词语用得好,教大家去准备考试,同学们拼命地背上阙,背诗就是考试.老师一方面表扬学生,一方面补充几句,再给7分钟背下阙,回答几个问题,这是第三场考试.完了,背全文,要同学讨论上、下阙之间的关系,由景到抒情到议论,还要同学们回答本文的中心思想,全文教学,读是考试,背上阙,回答问题,背下阙,回答问题,全文背,回答问题,这就是互动,这就是考试,告诉诸位,我们学校文言文是这样教,一读扫除生字词,从读书开始;二读译讲,对照注解,译读课文,不也是考吗?三主要回答问题,包括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同学们考试的自学过程.

  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这些课也是考试,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进行口试,把同学们带到考试的环境中.化学课也是从上课到下课一直是考试,考什么,考实验,让同学们比看书,比实验,实验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老师要纠正.一句话,人人会做裕,就这样,让同学们在实验上下功夫,动手能力强了,就记得住了.我们的班会课,也是考试,怎么搞?比如班主任出了题目:打人骂人是光荣还是耻辱?老师出了题目,让大家专门思考,然后比赛,比谁讲得好,鼓励好的,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这样比赛不是考试吗?让学生登台讲,讲打人骂人不对的地方,同学们举的例子一点也不脱离实际,大家讲了半个小时,像个批判会.让同学们像考试那样学习,各门课,各种课型都是这样.

让学生象考试那样紧张地学生,好处很多.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这就是素质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习态度特别好,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习惯各方面都提高了,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任何一个差生,只要让他们像考试那样去学习,都会不落后的.往往是老师讲课,学生们睡觉,这个很不好.第二,有利于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通过学生学,通过学生练,老师知道哪些学生会了,哪些不会,不会的就作为校本课程来教,会了的就消化了.第三,有利于学生从实际中领悟理解知识.老师反复地讲是得不到这个效果的.第四,有利于提高质量.每堂课都像考试那样地学习,还怕中招、高考吗?第五,愉快.有人说,蔡校长,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如果每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还能愉快吗?太紧张,学生们不愉快.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恰恰相反,每堂课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学生们就真正地愉快了!我举个例子,给你看,我今年65岁,我的同学已退休四五年了,像我个年龄的,他们已在家里玩了,他们知道我紧张,可怜我,他们觉得我天天太可怜了,我说可怜什么,我每天都那么紧张地干,怎么活得这好呢?我紧张,不高兴吗?我就问他们:“你们在家里打麻将吗?”他说打呀,每天下午打麻将.我问他们:“打麻将你们拎钞票吗?”他说:“拎”.我说这不是赌博吗?他们说:“不是.你不知道,打不搞点钞票,不搞点小刺激,就不紧张,不紧张,就没意思.不打麻将就睡觉喽.搞点钞票,搞点小刺激,紧张起来,就高兴了!”你看看,打麻将,还要紧张,不紧张,就没有意思,就没有快乐!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下象棋,紧张起来,舍不得去吃饭,家里人喊吃饭,头一次不让家里知道,还要下.家里人来了,把棋搞乱了,心里急得不得了.为什么?紧张,是最愉快的事!看长篇小说,紧张起来,顾不上睡觉.同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不高兴听,都睡觉了,那叫愉快吗?老师讲,学生不愿意听,趴在那里睡觉,老师要骂他:“为什么不听?”他知道老师厉害,不得不听,那叫什么愉快呢?有的学生不愿意听,听老师下课,巴不得快点下课,那有什么愉快呢?相反,我们实践让学生学,紧张地看书,准备考试,考试是紧张,大家感到快乐就都紧张,老师没讲完,下课铃一响:“哎呀,都打下课铃了!”不干活,无聊,是愉快吗?有好多人认为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让孩子们听听音乐,看看,随随便便,要学就学,要睡便睡,要跑就跑,认为课就是这样上的.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学习属于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要紧张,也要付出代价,不付出代价,不紧张,还有什么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付出,一分成功.我们同学在课堂上紧张,他看了自己的教材,老师不讲,我会了,抄的东西,我会了.你看看,他有成就感,他有成功感,这是真正的愉快.如果觉得课堂上无聊,他内心空虚,无聊得很.也有人说你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哎呀,这种课是不是不民主,是不是以学生为敌人?不,这就是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同学们,课本的知识老师不讲了,我教你们看,怎么怎么看,几分钟之后,就要真正地理解知识,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会做到的!你看看,学生不钻研做什么?不学习学什么?接下来,同学们,请好好做练习,做对了,老师表扬:“哎呀,你做得太好了,老师没讲你都会了.”哪个地错了,哎呀,某某同学还有个问题,大家帮帮忙.你看看我这个课堂上不尊重学生吗?不信任学生吗?真正地叫做学生就应该彻底地放心,让学生去学,带着任务去学,负责任地去学,这不是信任吗?这是尊重吗?这种课堂真正是和谐的,充满着生气.你看,会的,不谈,不会的,让会的人来帮助,这不是实事求是吗?大家都不会的,老师讲;大家回答不完整的,老师补充.你看,我们的课堂都是实事求是.同学们知道,会的老师就不讲了,老师不是主动地讲什么,老师讲的都是我们不会的,都是你们看,你们议,有问题有必要老师再讲.所以这样的课堂实行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主的原则.

蔡校长说:“比如,今天上课教无理数的讲法,让同学们学,接下来考考学生,学生哪些会了的,这个国家课程就去掉了.小班课程是什么?学生学了以后还不会的,作为小班课程,所以,我们每堂课,让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练,针对问题,引导大家的竞争,这实际上就把国家课程比作小班课程.国家课程同学们看,同学们练,看了之后,会了的就删去,不会的问题就作为小班课程.所以,我们的这个方法,让同学们学,再考考同学,针对问题,让同学们更正,最后,参加的老师要讲的,就是我们的小班作课.当然,必要的时候要补充,所以,我刚才讲的这句话,我们的课堂从上课一直考到下课,它有利于把国家课程比为小班课程,全国统一的教材,放到了我们学校,同学们学了之后存在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小班课程要讲的.”

有人说:“蔡校长,老师不讲了,学生从上课至下课都是自己看,自己练,这样子,学生能懂吗?我在一个学校礼堂讲学之时,一位女校长塞了个条子给我,他说:“蔡校长,我们的学生讲十遍他都不懂,今天讲了,明天忘了,讲十遍,再讲十遍还不懂,你们学校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不讲学生能懂吗?”我说:“讲十遍学生可能不懂,我们一遍也不讲,学生就懂了.讲十遍,讲来讲去,学生有点反感,可能会不懂,你不讲,让他自己去想,自己去领悟,出了问题,自己解决,就慢慢的懂了.”那我今天就举个例子给你听,那是2002825,我要到江苏的阴台,安徽的合肥,浙江的宁波,三个地方去讲学,我对副校长说:“你出去,我们计划一下.”他就叫崔世永借了一个手机放到我的包里,我不怕你们笑话,我的司机有手机,学校有电话,但是我没有手机,直到2003年还没有手机,我对手机一窍不通.我给大家说一个笑话,那年阴台的领导来接我,我正在吃饭,崔世永急急忙忙跑到我身边,我的手机没有电了,司机说:“你要记得充电,充电器在你的包里.”过了一会儿,他又对我说:“不要忘了,我的智能机充电时朝哪个方向,就怎么充电.”我听了很不高兴,唠唠叨叨地,我快要出校门,他又追上来,我一听什么事呀,他说:“校长啊,手机没有电了,你要怎样怎样充电.”我一听,这人真是,我说:“好了晓得了.”随后,到了阴台,手机没有电了.这个时候,我紧张得就要死了,我说崔世永啊,你讲的我一句都不记得,我哪知道哪个朝上,哪个朝下.你给我说十遍我也不记得,你还不如让我亲自实验一下,我试出了洋相,你给我教正,你要这样,我就忘不了,所以,老师们,不要一味脱离实际,讲定义,越讲越糊涂,让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练,在实际中领悟,这才记得牢,同学们看书,初步不解,同学们练习,在运用中理解,同学们更正,从反面领悟,同学们讨论,怎么会不懂啊.最后,老师还要讲讲,大家把错误纠正就全部都懂了,毛主席讲,:“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要服务于这个认识过程,栗子是什么滋味,你能讲懂吗?你让他尝一尝,那还用你讲吗?所以,我们说不要以为老师不讲,让同学们自己实践就不懂.还有,要让同学们像考试那样负责地认真去学.有人说:“蔡校长啊,当教师责任大啊,教师讲了,学生考不出来,老师没责任,教师不讲,学生还是考不出来,可不得了啊.中考,高考,责任大.”我告诉你们,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负责任,认真地去学,每堂课都考试,他还害怕中考,高考吗?我们的学生身经百战,还怕打仗吗?一句话,每堂课学生都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中考高考的成绩绝对好.

    比如说,语文讲说明文,说明文的特征,说明文的层次,说明文的方法,中考常识可以考这些,我们从初一到初三,讲说明文老师都不讲,都是考,我们的课文就是试卷,都是考同学们,自己找说明文的特征,找说明文的层次,找说明文的方法,你说,中考能不会吗?一句话,每堂课都象考试那样,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练习,出现问题,大家纠正,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如果这样,成绩肯定会好的呀!我们学校的生员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成绩比较差,但是,我们考试的成绩在我们市还是领先的,每堂课,都让学生尽力地发挥,害怕中考吗?害怕高考吗?每堂课,学生稀里糊涂的听,这堂课能好吗?

    接下来,我讲一下每节课都让学生像考试那样学习好处很多.(1)有利于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劲头特别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拓了,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加强了.(2)有利于把国家课程比为小班作课,通过学生学,通过学生练,老师知道哪些学生会了,哪些不会,不会的作为小班课程,会了的就删去.(3)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解力强,老师反复地讲概念,是根本不行的.(4)有利于提高质量.(5)有人说:“蔡校长,教学要让学生愉快地学,如果每堂课都像考试那样,学生会愉快吗?但这一点,我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让学生紧张的学习,这才是真正地愉快.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学习属于脑力劳动,脑力劳动紧张,也要付出代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付出一分成就,我们的同学们在课堂上紧张,他不感到无聊,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心里面拥有成就感,这是真正的愉快.有人说:“蔡校长,你那里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都象考试那样紧张,这样是不是不民主.”我说,我们的学生上课自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向没有困难的学生寻求帮助,都有困难的要老师解决,这样不是很民主吗?还有的老师说:“蔡校长,你们的学习是不是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矛盾吗?”我说:“我们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不矛盾的.”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主要靠课堂的紧张,一定要狠抓课堂上的紧张,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让你们去看看,去实践,学会了,不要轻易地说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的学习就是应试教育.例5、例6,只看去分母这一步,只练去分母这一步,老师把去分母这一步提示出来,下面同学们错的更正,只更正去分母这一步,更正完了讨论,也只讨论去分母这一步,老师什么都不要讲,我们这一堂就象个哑巴,什么都没讲,还有时间怎么办?预习、听课的人说:“哎呀!我们听了一节自习课,老师什么都没有讲,为什么不讲,而这一堂课还上的这么好?”这里,教案只看去分母这一步,只练去分母这一步,只更正去分母这一步,只讨论去分母这一步,这就是这堂课好的必然性.所以,我们的教师要认真备好课.备课时,体现学生学,学生看什么,怎样看,思考什么,预习什么,做什么作业,也要设计好.比如说,列方程解应用题,只要看到列方程,解方程就不要看了.我再讲一个笑话给你们听,我的一位老师到陕西赛课,得了第一名,那是96年,讲的时间不超过7分钟,因为他有一个与人家不同的教案.前些时期,这个老师备课,我一看,我说你讲的还是多,能不能少讲点.那个老师说:“蔡校长,我已经讲的很少了.”我一看他的教材,就把他的教案全部推翻,你们去看吧,教材上有这么一句话,分式的通分与小学时学过的分数的通分是一样的.既然是一样的,这还用你再讲吗?一样的东西就不要讲啦,只管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去比较,去归纳,到底几个一样就行了,就这样,把他的教案重新退还,讲课时什么这样啊,什么那样啊,统统不要讲,让同学们看,因为思路不一样,公理不一样,教案就根本不一样.记的到我们天津去讲课,重新备了课,干脆不讲,让学生看书,接下来,学生讨论,怎么不一样,讨论过后,下面做作业,有个学校搞课改,我去听课了,我听了一个初三老师的数学课,他们的校长和老师诚恳的让我提意见,我就说:“总的说,课改没什么,同是第一步,让学生学,学生看书,学生检查,让老师讲,但是他出问题了,那是他的教案出问题了,他也是让学生练,学生讨论,但是他考的都是概念:什么是圆的直径?什么是圆的半径?学生很难理解.只要画一个圆,画出它的直径、半径,就行了,这还用讲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