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熊之国学百科系列】什么是“黄老之术”?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5-11

“黄老之术” 和 “道” 有什么关系吗?

21世纪的今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种族矛盾等危及自身生存的世界难题时,不能不在文化的层次上寻求一种共同的观念。近些年,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在世界的眼中中国的道学文化无疑是属于'过去'的,这种过去的古老文化能通向新时代的'未来'吗?'道'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否能寄托全人类对生命价值的关切?

“黄老之术”,又称“黄老之学”、“黄老之道”。黄老,顾名思义,即是尊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和道家先贤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

黄老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并且采纳了诸子百家的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所谓'无为'就是要求政府尽量不要干涉人们的生活,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丰功伟业和政治霸权。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到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后世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根本影响。

传统道家思想给我们的观点都是形而上的,着力探索宇宙万物和终极价值,这对道家思想的发展利弊兼半。劣处当然人所共知,时值乱世,实力为尊,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即使有部分人认同,也是消极避世,这样的道家难有发展。但它的优势却也正在一个形而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最为自信和繁荣的伟大阶段,思想荟萃,百家争鸣。秦汉之初,又是一个思想融合的时代。要形成一个包容各派理论的鸿篇巨制,必然对形而上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有机的容纳各派理论。而道家的'道'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是这一阶段黄老之术的代表作品。在满清时期毁书篡典的《四库全书》问世之前,包容古代典籍文献最多的就是道家的作品,所谓“道藏”,诸子百家无所不包。以淮南子为例,在道的太上地位基础上,又将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空间(天象、地形)与时间(时令、立法)、宇宙与人类的对应、天地人关系、社会问题等等作为道在自然、社会、人类的呈现加以论述,博采众家之长,以成一家之言。即使后来的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其立论宏远,也要借助黄老之学的哲学系统确立儒学的根本依据。

黄老之道认为生命既是贯通天地和人事的最高价值,又是道德律的核心。黄老道的政治思想的最终理想是'致太平'。根据《太平经》,'太平'就是万物无一受伤的状态,其具体内容也离不开黄老道的世界观。太平就是实现三合相通而阴阳中和之气保持完美的协调和统一的状态。'黄老道'着重批判了背离以协调、平衡、统一为基本原理的自然法则的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矛盾。比如执着权力或者名誉等社会价值,施行有暴力性的制度,无节制地独占资源,轻视和破坏生命等。而'黄老道学'则以天人合一与可持续相结合为情怀,物质享受但求节制有度等作为追求的目标,实在是难能可贵。

人类步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过去几个世纪,西方世界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诸多残酷及野蛮的罪行,乃至如今世界流行的贪污腐败、金钱至上、疾病泛滥、恐怖犯罪、道德沦丧、欺诈愚民等丑恶现象。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现今全球逐渐普及推广的人工智能化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化,极大地削弱了人的个体生存能力,泯灭了独立人性和自我人格,将个体的人禁锢到群体性、社会性和制度性的机械化程序之中,使人的劳动变得工具化和公式化,失去了作为人的价值和对生命的反思和敬畏。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的政治理念使人类普遍缺乏安全感。一百年前人们认为可以无偿享用,取之不尽的空气、水、阳光、土地、矿产、树木、动物等一切资源,让今天的人类每时每刻的付出代价。

如此,有识之士会真正的理解,中华文化贡献于人类的,远不止'四大发明'那么简单,而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终极奥义,各方面重新认识和对待中华古代先贤创造的文化遗产,或许可以挽救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创伤和裂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