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但如果每顿都多吃一口,不仅可能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肠胃、心脑血管等疾病…… 美国的一项由218名21-50岁受试者参与的试验表明:食物摄入量减少25%后,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也更低。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具有自噬机制,即:细胞在饥饿时,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能量,会吃掉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 如此一来,就清理了衰老蛋白,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适当少吃,有助于控制体重,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型,同时降低因肥胖带来的多种疾病风险。 吃的过多,会使蛋白质、脂肪等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产生有毒物质,增加肠阻塞、肠癌的风险。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还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以产生一种名叫β-羟丁酸的分子,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吃得过饱时 ,容易使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不仅如此,为了消化食物,人体耗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引发猝死。 有数据显示,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有研究发现,长寿的遗传基因在人体摄取热量到第六、七分饱时就会被活性化。 而吃到七分饱,既不会觉得撑,也不会饿得太早,因此,七分饱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的饮食原则: 吃饭前20分钟左右,可以先喝一碗不太油腻的汤,让自己有点饱腹感,这样有利于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胃部把“吃饱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吃得太快,大脑来不及接受到信息,就容易出现吃撑的状况。 所以,吃饭最好细嚼慢咽,吃一顿饭的时间应该不少于20分钟。 蔬菜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控制食欲,避免人体摄入过多的主食和油脂。 太过精细的主食纤维含量少,容易加快进食速度,导致吃多。适当加点粗粮则有助于放慢进食速度,控制总摄入量。 不仅如此,粗粮还能增强饱腹感,延长耐饥饿的时间。 两餐之间可以喝杯酸奶、吃点水果或一小把坚果,既能够增加饱腹感,也能防止下一顿吃得太多。 【方法】 1.后脑勺贴墙,下巴保持水平,头部稍微往后倾斜; 2.肩胛骨紧贴墙面,保持两肩同高,手臂自然下垂; 3.臀部肌肉往内侧夹紧,收缩大腿内侧肌肉; 4.小腿肚贴墙,双脚并拢,脚后跟贴墙。 靠墙站看似简单,却有助于燃烧热量,减少脂肪堆积。大家可在饭后坚持站15~30分钟,初练者可先坚持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时间。 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微微用力地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处(结肠部)可稍稍加力。 揉肚子能够促进肠胃蠕动,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山楂、柠檬等偏酸的水果,能够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如果不小心吃撑了,可以适当吃点山楂,或喝点柠檬水。 来源:JSBC万家灯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