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杂谈:对于中医的一些“担忧”

 阿弥陀佛cq1zp7 2019-05-12

临床工作者,应实事求是,不要过分夸大经方的作用,如果患者都以“一剂知,二剂已”来要求医生,医生岂不是更难做。

正确的做法是既不否定经方的作用,也不夸大经方的做用。

患者或者家属有这种认识,医生才能无后顾之忧,做到尽人事以待天命。

经方只要病情不涉三阴,总以祛邪为务,汗、吐、下为主。

如发汗有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等,泻下有承气、陷胸、白散、备急等,吐法有瓜蒂散。

据证从近、从快而将病邪祛出体外,乃万古不移之定法、千圣相传之秘诀。

经方以证为主,所以主观成分少,而客观成分多;时方以病为主,所以主观的成分多,而客观的成分少。

当今临床实际,尤其在基层,外感发热的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

那些一见发热,就解热药再加激素、抗生素的做法,西医也知其不当,我就不说了。

若用中药,必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等,不顾患者恶寒、咳嗽、脉浮等现象,这么做且不论浪费患者的钱财,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我在基层见到很多这样的小孩子,一发热就输液,而一旦输液,往后过一段时间病必复发,而且越发越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