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铁血老枪 2019-05-12

1930年左右,名为大萧条的经济衰退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英国陆军的财政预算一减再减。战间期的坦克计划Mk.III型中型坦克的订单因为陆军囊中羞涩,最终仅在1930年制造了3辆后便宣告停产。实在拿不出钱的英国军方在1934年要求维克斯公司(Vickers-Armstrong)的约翰·卡登爵士设计一款“相当便宜的坦克”。维克斯公司也是勉为其难,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便宜坦克的设计与制造,吸取了不少前辈(A6,Mk.III型)的经验,首辆试验车于1936年6月完成。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随着英国对坦克的分类进行变更,原本作为中型坦克进行开发的A9于1936年的会议中被重新分类为巡洋坦克,开始了英国巡洋坦克这个独一无二的分类。

巡洋坦克。又称骑兵坦克,在战场上的主要定位是与其他巡洋坦克组成装甲集群进行纯坦克作战,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则另开辟一个分类,称为步兵坦克。因此,巡洋坦克对速度的要求较为严格,同时对坦克的穿深也多有要求。也正因如此,有时巡洋坦克是真的无法支援步兵——没带高爆弹。

Cruiser Mk I (A9),1937年开始量产,全车6名乘员。A9为了压低成本,搭载了很多其他制造商的零件,包括一颗AEC公司制造的用于公交车的发动机。A9的主炮塔上搭载了一门QF 2磅炮和一门维克斯.303同轴机枪;此外车体前部还有两个各装有维克斯.303机枪的副炮塔。A9装甲为铆接接成,最大厚度仅有14mm,这是为了良好的时速做出的牺牲。A9能在一颗AEC 179六缸发动机的150匹马力驱动下达到40km/h的公路极速。A9是英军第一款搭载纯液压转动炮塔的坦克,也是首款开创性的使用2组共6对不等大小负重轮来降低维修费用的坦克。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一辆Cruiser Mk I CS,样子很搞笑。

QF 2磅炮号称'二战前期最好的反坦克炮',在发射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在457m的距离上击穿60°放置的57mm装甲片,在二战前期装甲普遍厚度仅为30mm左右的时代可以达到有效击穿,A9上可存放100枚2磅炮的炮弹。可惜的是A9本身的装甲厚度堪忧,削弱了这个坦克的射击效率。除了搭载2磅炮以外,A9还有搭载94mm L/15的QF 3.7英寸榴弹炮的CS(近距支援,Close Support)版本,称为Mark I CS。

该型坦克在后继改进型A10的登场后停产,共生产了125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一辆北非战场上的Cruiser Mk I。该型坦克乘员共有6人,包括小炮塔中的两名机枪手。

尽管A9早在1934年就基本定型了,但军方希望维克斯能够再设计一辆比较适合与步兵搭配使用的重甲版本A9,主装甲要达到24mm厚。1937年7月,第一辆由软钢制成的原型车被送去测试,军方给出了增加齿轮比、将正面装甲增至30mm及在车体前部加装一挺机枪的要求。

最终定型的Cruiser Mk II (A10)于1938年7月开始制造,至1940年9月停工为止共生产175辆,全车5名成员。尽管军方本来给A10的定位是步兵坦克,但1938年年初,军方重新考虑后认为A10的装甲仍旧不够厚重,于是给它冠了一个“重型巡洋坦克”的分类。维克斯简单粗暴地在主装甲上用螺栓连接一片附加装甲来使前部装甲达到30mm,重量因此从12吨增加到14.3吨。A10并没有替换A9的引擎,由于重量的增加,公路时速降低到了26km/h。

最初生产的Cruiser Mk II,维克斯并没有对A9的炮塔做出什么改动,火炮和同轴机枪也仍是2磅炮配.303机枪,但A9车体前部的两个副炮塔被取消了,并在车体右前方加装了一门7.92mm BESA机枪,由一名专职机枪手操控。这个设计很奇怪——BESA机枪和维克斯机枪用的枪弹不通用。该型坦克仅生产了13辆。

后续制造中,改进型Cruiser Mk IIA重新设计了炮塔,将同轴机枪替换为一挺7.92mm BESA机枪,同时车体上的BESA机枪保留。生产的绝大部分A10都是这款。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一辆行进中的Cruiser Mk IIA。注意炮盾的形状,它是该型坦克的识别标志之一。

A10和A9一样有近距支援版本,搭载QF 3.7英寸榴弹炮,代号Mk IIA CS,共生产30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现存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Cruiser Mk IIA CS。

此外,网上还能找到A10E1,编号BMM835的原型车的图片。与量产型不同,它有一个类似A13的圆形车长塔。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网络上两个不同版本的A10E1图片,第一张应该是更为早期、军方未提出加装BESA机枪前的A10E1,而第二张则为车体经过重新设计的更靠近量产设计的原型。

英国对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坦克研发工作也有关注,Giffard Le Quesne Martel中将就在1936年9月曾前往苏联参观军事演习。演习中苏联的BT坦克深深地震撼了Martel中将。这些坦克比起A9和A10,不但防护上要更好,在速度上更是一骑绝尘。回到英国后,Martel中将认为,英国也需要在新式坦克的研发上使用克里斯蒂悬挂,并搭配一个大马力的轻型发动机。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沃尔特·克里斯蒂设计的T3E2原型车。

听取了中将的建议后,英国军方同意购买2辆没装炮塔的克里斯蒂原型车并进行评估。英国军方认为,英国不需要克里斯蒂原型车的轮履两用功能,而且为了实现这项功能还要额外占地方;而且原型车的车体太短也太窄了,根本装不下现有的英军坦克炮塔。不过军方同时也认可了克里斯蒂悬挂的高机动性能,认为新式坦克的确应当使用克里斯蒂悬挂,不过要制造一个更宽更长的车体来放进去搭载2磅炮的炮塔。1936年末,莫里斯汽车公司(Morris Commercial Cars)被要求做进一步的设计。购买的原型车被称作A13E1,新设计的两款则被冠上了A13E2和A13E3的名字。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A13E1,克里斯蒂M1931在英军中的代号。BT坦克就是其在苏联的发展型号。

1937年10月,A13E2的原型车驶下生产线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该坦克的速度超过35mph(约56km/h),英军通过加装限速器,将其时速锁定在30mph(约48km/h)并使用更短一些的履带片。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 A13E2,最早定型的原型车。与量产型最大的不同就是更长的履带片。

进行改动后的A13定型为A13E3,这款原型车就与量产型基本没有区别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A13E3,第二款A13的原型车,进入量产的型号。

Cruiser Mk III (A13 Mk I),量产型全车4名成员。该坦克由纳菲尔德机械化与航空公司生产,从1939年年初到夏季,共生产65辆,军方没有追加订单。该车的炮塔基本与他的两个前辈相同,但加装了一个圆形的车长塔。该车装甲维持了A9的14mm厚度并依靠新式纳菲尔德-利伯蒂V12引擎提供的340匹马力达到了48km/h的公路极速(其实还能跑更快)。由于车体的机枪被取消,因此该坦克仅在炮塔上有一门QF 2磅炮和一挺.303同轴机枪。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Cruiser Mk III量产型的定型照。

1939年初,英国军方认为要把巡洋坦克的装甲提升至至少30mm厚。制造商故技重施,在Cruiser Mk III的基础上将坦克正面装甲增厚到Cruiser Mk II的水平。此外,在炮塔侧面,英国人还铆接了两片V字形的附加装甲片。因此,这款坦克的炮塔显得更“肥”。

Cruiser Mk IV (A13 Mk II),全车4名乘员。纳菲尔德在1938年Mk III的量产结束后开始量产Mk IV。初期型的Cruiser Mk IV有一个巨大的附加装甲构成的炮盾;改进型的Cruiser Mk IVA中,位于炮塔右侧的维克斯.303机枪被替换成一门7.92mm BESA机枪,同时炮塔重新设计为类似Cruiser Mk IIA的小炮盾型。

由于前作48km/h的极速是用限制器限制住的,因此在Cruiser Mk IV上,尽管引擎没变,它还是保持了同样的极速。此外,也有将Cruiser Mk III改装到Mk IV的装甲水平和在Mk IV上搭载3.7英寸榴弹炮的改装案例存在。Cruiser Mk IV系列接到的第一笔订单共455辆,在1939-40年又追加了200辆的订单,一共制造665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Cruiser Mk IV。巨大的附加装甲是识别这款坦克的特征。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Cruiser Mk IVA。修改后的炮塔正面是一整片的30mm装甲片。

前面介绍的去过苏联的Martel中将除了为英国带来克里斯蒂悬挂之外,还认为要制造一个“装甲厚度达到30mm的高速中型坦克”。Martel的这个想法明显启发自苏联的T-28,尽管T-28的性能本身不突出。英军对当时坦克的发展也不太确定,最终英国参谋部同意制造两辆拥有三人炮塔的原型车,被分别命名为A14和A15(后更名为A16)。A14的设计由LMS(伦敦米德兰和苏格兰铁路,London, Midland and Scottish Railway)进行。这辆坦克计划使用A9/A10的炮塔,但采用霍斯曼悬挂、桑尼克罗夫特(Thornycroft)V12发动机、新设计的威尔森复合行星齿轮箱,并在车体两侧搭配裙甲。1939年初A14原型车制造完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14很吵,机械结构复杂,时速也不如A13的原型车。因此,LMS对A14的开发工作优先级被下调,公司转而开发A13的改进型号A13 Mk III。

尽管军方要求LMS尽可能使用现有A13的零件,但为了降低车高,LMS设计了一个新式车体,这个车体的木制模型在1939年4月末被同意使用。为了配合新车体,一个Meadows Flat-12引擎被引入到设计中,使用的齿轮箱则是A14废案的威尔森复合行星齿轮箱。1940年初,首批生产的Cruiser Mk V却被证明冷却系统并不可靠,带来了很多由于引擎过热带来的故障。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盟约者”原型车。它的炮盾与Cruiser Mk IV的一样,后期生产型的“盟约者”采用了另一种炮盾。

Cruiser Mk V 'Covenanter' (A13 Mk III),A13“盟约者”。1940年初开始生产,整个系列共计生产1,771辆。它是第一款有自己名字的巡洋坦克,于1940年年中命名。“盟约者”公路极速50km/h,有4个乘员。由于“盟约者”冷却系统性能不佳,后续的众多改进基本都是围绕着冷却系统进行的。

Covenanter II (Cruiser Mk V*)在初版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油冷装置,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有的部队激进到将防弹的散热器百叶窗整个拆掉了。

Covenanter III (Cruiser Mk V**)则是将“盟约者”II型的改动定型为工厂的设计改动,此外还在车灯中间增添了两个箱子放东西。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后期型“盟约者”。注意其车体前部用于挂储存箱的装置。

Covenanter IV在“盟约者”I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置冷却系统的改进,包括进气用的百叶窗等。

Covenanter CS是“盟约者”的近距支援版本,以上四个版本的“盟约者”都有改装。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原本的QF 3.7英寸榴弹炮(94mm口径)并没有搭载上“盟约者”,而只搭载了一门OQF 3英寸榴弹炮(76.2mm),杀伤半径降低许多。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挂有前部储存箱的后期型“盟约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LMS最终将A13 Mk III派上了战场,而A15的设计工作则因为设计要求不明确而暂停。后来该计划被委派给纳菲尔德时,纳菲尔德将其更名为A16。在1939年9月A13 Mk III的木制模型通过后,军方决定重新考虑一下“重型巡洋坦克”这个分类的几辆坦克,并决定在竞争者间选出一个,给它冠上A15的正式代号。它有三个竞争者:A14(由LMS设计)、A16(由纳菲尔德接手并设计的'老'A15)及A18(A17“领主”轻型坦克的放大设计版)。军方更青睐纳菲尔德的设计。他们提出了三项优点:①.它与A13之间有很多零件是通用的;②.由于①的原因,A16可以更快的进入量产;③.因为A16车身很长,它有着更好的跨壕性能;④.A16的装甲厚度能达到30~40mm厚,远超其他竞争者。被钦定的纳菲尔德不忘了安利一波自己家的引擎,纳菲尔德-利伯蒂,并以“这款引擎已经量产了不会造成交货延迟”为由如愿将利伯蒂装上了A15。

Cruiser Mk VI 'Crusader' (A15) ,A15“十字军”。该型坦克是第一辆拥有5对路轮,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巡洋坦克。“十字军”用一颗出力340匹的纳菲尔德-利伯蒂V12引擎提供动力,由于坦克加装了限速器,公路极速27mph (43.5km/h);但北非战场上的英军士兵往往会自行关掉限速器,使得坦克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0mph (64km/h)。

初版“十字军”除了主炮依旧延续使用QF 2磅炮以外,还有1挺位于炮塔上的7.92mm BESA同轴机枪以及1挺位于车体左前方的7.92mm BESA机枪。1939年7月,军方向纳菲尔德下了首批200辆的订单,并在随后的数年间不停的追加订单,直至1943年,已经有5,300辆各型“十字军”驶下了生产线。事实上,“十字军”系列坦克是制造数量最多的巡洋坦克。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A15“十字军” I型。

不过“十字军”的装甲依旧无法为它的乘员们提供足够的防护,北非战场上常见的德军三号坦克的50mm火炮就可以轻易击穿“十字军”。

依旧,“十字军”也有两个改型,它们分别是:

Crusader II (Cruiser Mk VIA):移除了车体上的BESA机枪;并将车体和炮塔前部装甲厚度从40mm提升到49mm。

Crusader III:“十字军”III型,用一门QF 6磅炮(57mm口径)替换掉了原本的QF 2磅炮(40mm口径)。该型原型车在1941年11-12月进行测试,并在1942年5-7月生产了144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北非战场上的A15“十字军” II CS。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摄于突尼斯A15“十字军” III型。

此外,“十字军”各型也有其对应的近距支援版本,统称Crusader CS,搭载一门OQF 3英寸榴弹炮(76.2mm)。

1940年末,国内对于更厚重装甲的巡洋坦克呼声渐高。1941年1月,军方认为需要制造一款厚重前部装甲、炮塔座圈扩大、使用更强力的引擎、时速不低于24mph(约38.6km/h)、搭载一门QF 6磅炮,并且整体可靠性要更好的坦克。

一共有两个公司提交了生产方案:沃克斯豪尔(Vauxhall)提出的A22“丘吉尔”步兵坦克的装甲削减计划A23,和纳菲尔德提交的A15“十字军”的发展计划A24。沃克斯豪尔的设计就是一个A22“丘吉尔”的缩小版,采用一颗与“丘吉尔”同款的贝德福德12缸发动机(350匹马力),而纳菲尔德的设计与A15“十字军”很相像,采用利伯蒂L-12引擎和威尔逊齿轮箱。在竞争中,军方认可了纳菲尔德的设计。

利兰汽车(Leyland Motors,一个A13“盟约者”和A15“十字军”的制造企业)提出了另一个计划:用一个与”十字军“类似的底盘但引擎替换为罗·罗流星航空引擎(Rolls-Royce Meteor)、齿轮箱也换用”丘吉尔“步兵坦克上的Merritt-Brown型齿轮箱。

说起流星引擎,它的来头可不小。流星引擎的直系前身是英军最著名的战斗机“喷火”使用的罗·罗梅林型引擎。罗·罗公司在1940年曾经测试性的将梅林型引擎拆掉增压器后装在A15“十字军”巡洋坦克上,结果非常好,利兰汽车这才打上了它的主意。

不过在当时大家都停留在绘图板上时,梅林引擎都被优先供给给了空军,能更快进入生产的纳菲尔德的计划弯道超车,简单地投入了量产。采用梅林引擎的计划被重新赋予了A27的代号。

1941年1月29日,军方订购了6辆A24原型车。1941年6月,在没有原型车而且未经过测试的情况下,当局就决定生产500辆纳菲尔德公司设计的A24坦克,并要求在1942年春以前就投产。同时,“克伦威尔I型(Cromwell I)”的名称也定了下来,同期定下的名称还有“克伦威尔II型(Cromwell II,使用利兰汽车的底盘装备改进型的纳菲尔德-利伯蒂引擎)”以及“克伦威尔III型(Cromwell III,利兰汽车的设计,装备罗·罗引擎)”。

在后期的评估中,设计制造单位认为三款坦克都叫“克伦威尔”容易混淆,便把纳菲尔德设计,搭载利伯蒂引擎的A24更名为Cavalier(骑士),而保留克伦威尔之名给装备罗·罗引擎的A27。

自此,A24正式定名为Cruiser Mk VII 'Cavalier' (A24),A24“骑士”。第一辆A24的原型车于1942年1月完成。但是,这次军方对纳菲尔德的轻信却使它摔了大跟头:A24根本无法达到设计指标。因为严重超重(26,981kg,超出了指标接近3吨),使得它表现糟糕,小马拉大车使得引擎寿命也变短。同时,还会经常出现故障。迫不得已,它们中大部分只得用于训练,但是有一部分被改造为炮兵观察车(拆掉了火炮但保留了一根假杆子)投入了实战。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最初A24的6辆原型车中的1辆。

纳菲尔德翻车之后,利兰汽车的A27就成了英国军方的救命稻草。罗·罗梅林引擎的坦克版罗·罗流星(Royce-Rolls Meteor)的设计图早就画好了,但罗·罗产能不足腾不出手来给A27制造引擎。无奈的英国人只得选择给A27接着装上早就用烂的利伯蒂引擎来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搭载利伯蒂引擎的A27被称为A27L(L是Liberty engine利伯蒂引擎的意思),并在1941年的评估中得到了“克伦威尔II型”(Cromwell II)的名字。作为A27的设计者,利兰汽车将A27L更名为“Centaur(半人马座)”来与真正的A27“克伦威尔”划清界限。

至此,Cruiser Mk VIII 'Centaur' (A27L),A27L“半人马座”的名称正式定了下来。“半人马座”的首个原型车于1942年6月完成,“半人马座”的量产则是始于同年年底。“半人马座”采用出力395匹的利伯蒂L-12引擎,战斗全重28,848kg,公路极速27mph(约43.5km/h)。一部分“半人马座”在1943年后逐渐换装了罗·罗流星引擎,与A27M“克伦威尔”基本没差。

Centaur I搭载了一门QF 6磅炮,共生产1,059辆;

Centaur II取消了车体机枪,并将履带增加至15英寸宽,没有量产;

Centaur III换装一门QF 75mm火炮,共生产233辆;

Centaur IV则换装了一门OQF 3.7英寸榴弹炮,共生产80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搭载一门马克5型QF 6磅炮的A27L“半人马座”。

罗·罗流星出力600匹马力,比起利伯蒂要足足多出210匹。装备流星引擎的A27称为Cruiser Mk VIII 'Cromwell' (A27M),A27M“克伦威尔”。它的制造从1943年1月开始,一共生产了4,016辆,包括换装流星引擎A27L“半人马座”。“克伦威尔”的乘员5人,主要武器为一门QF 6磅炮;此外还有2挺7.92mm BESA机枪,一挺为同轴机枪,另一挺在车体左侧。“克伦威尔”最大时速40mph(64.4km/h),但后期型因为增大了侧减速器的传动比,将最大时速限制在32mph(51.5km/h),同时改善了越野行驶的舒适性。

“克伦威尔”的QF 6磅炮在1942年还是很好用的:发射APCBC弹时在500码(457m)距离下能击穿87mm厚的装甲,发射APDS弹时穿深甚至能达到131mm。但从1942年开始,战斗反馈表明,尽管QF 6磅炮在对抗装甲目标时效果不错,但QF 6磅炮几乎没有有效的高爆弹,在对抗固定的反坦克炮时成效甚微。因此,军方认为需要制造一款能同时兼容美国75mm高爆炮弹的75mm火炮,但直到1944年5月,这款火炮才正式列装部队。尽管QF 75mm火炮在穿深上并没有比QF 6磅炮好多少,但当它发射高爆弹的时候,爆炸半径和杀伤效果都比57mm口径的QF 6磅炮好很多。

尽管护国公作为一款坦克应该算得上是英军在二战中最拿得出手的坦克了,但由于其车宽太窄,以至于1942年英军研制出的新型火炮QF 17磅炮乃至维克斯为了克伦威尔造的维克斯75mm HV都装不上克伦威尔的底盘,直接导致了基于“克伦威尔”底盘的其他巡洋坦克,譬如A30“挑战者”和A34“彗星”的诞生。

“克伦威尔”的型号有很多种,下面列出:

Cromwell I搭载一门QF 6磅炮,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外观上与A27L“半人马座”基本相同;

Cromwell II取消了车体机枪,并将履带宽度从14英寸增加到了15.5英寸,只有实验车;

Cromwell III是装备QF 6磅炮的A27L“半人马座”替换引擎后的编号,共200辆。初期编号为Cromwell X;

Cromwell IV就是换装了QF 75mm火炮的Cromwell III,共1,935辆;

Cromwell V在出厂时就搭载一门QF 75mm火炮,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

Cromwell Vw在“克伦威尔”V型的基础上换装了焊接车体,并在车体前部增加了一层附加装甲,使得前部装甲达到4英寸(101.6mm)厚;

Cromwell VI为近距支援版本,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搭载一门OQF 95mm榴弹炮;

Cromwell VII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IV型,换装了宽度为15.5英寸的履带、重新设计了悬挂系统,这些改变使得“克伦威尔”VII型的公路极速达到了32mph(51.5km/h);

Cromwell VIIw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Vw型,改装部分与克伦威尔VII型一样,但仍保留Vw型上的附加装甲。

Cromwell VIII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VI型,改装部分与克伦威尔VII型一样,但仍保留OQF 95mm榴弹炮的版本。

“克伦威尔”的底盘还能分为ABCDDwEEwF这8种,而且底盘与“克伦威尔”的型号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详细分类起来和M4谢尔曼也不遑多让,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做赘述。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这辆克伦威尔I型原型车装上了一个“丘吉尔”生产商沃克斯豪尔生产的类似“丘吉尔”步兵坦克的炮塔。但因为“丘吉尔”步兵坦克最终计划继续生产,沃克斯豪尔停止了这个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沃克斯豪尔就是那个提交了A23(A22“丘吉尔”的装甲削减方案)的厂商。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这辆克伦威尔II型试验车的照片于1943年8月拍摄。这辆实验车在车体正面装上了附加装甲、换装了更宽的履带、以及一个焊接炮塔。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克伦威尔III型。它就是A27L“半人马座”简单换了个罗·罗流星引擎。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克伦威尔III型测试车。这款坦克测试性的装上了沙漠履带裙甲。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克伦威尔IV型。图中这款采用的是F型底盘,图中可见车身上驾驶员的逃生舱门。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克伦威尔VI型。可见其独特的QF 95mm榴弹炮。

A29是与A30“挑战者”同时代的两个平行计划,两者均是基于克伦威尔,应1941年底英军参谋部“给克伦威尔装上17磅大〇!”的号召而设计的。A29的设计交给了罗·罗,而A30的设计则交给了伯明翰铁路客货车厢公司(Birmingham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 / BRC&W,后简称伯明翰)。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张A29与A30尺寸的对比图。上下两图的比例尺不同,注意数字尺寸就可以了。

罗·罗的设计大胆而前卫: 他们设计了一个高115英寸(2.92m),长294英寸(7.47m)的庞然大物,前装甲127mm厚,总重预计超过50.65吨。克伦威尔德悬挂显然承受不住这么大的重量,罗·罗便自行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悬挂系统,搭配两条11英寸(28cm)宽的履带以及与之搭配的悬挂系统。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罗·罗设计的超复杂悬挂系统。

罗·罗的想法很美好,但事实却令人沮丧:由于悬挂系统的设计太过复杂,直到1943年2月,整体设计才完成;在进一步的评估中,军方也更喜欢使用了更多克伦威尔零件的A30。因为这些原因,A29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A30的设计却是顺风顺水。伯明翰聪明的选择延长增宽克伦威尔的车体并多配一对负重轮的方法来分担增加的重量并使车体足以承受一门QF 17磅炮的后座力。因为改变的地方没多少,1942年8月,最初的3辆A30原型车就已经开始进行测试了。A30的炮塔是Stothert & Pitt设计的,他们也是TOG 2的炮塔设计商,因此能发现A30的炮塔和TOG 2的比较相像。测试发现了数个问题,包括悬挂损坏、炮耳的负荷过大、炮塔转速过慢等。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初版A30,摄于多尔塞特郡的炮兵学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电动Metadyne方向机被装在了炮塔上。就算如此,A30还有几个先天性问题:17磅炮的炮弹比其他炮弹来的长,显著降低了A30的炮弹基数;车体机枪也为了更大的车内空间而被取消。改进型的A30于1943年1月生产,它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还把装甲锉掉了一部分来减重。这版A30被命名为“挑战者”,至此,Cruiser Mk VIII 'Challenger' (A30),A30“挑战者”的名称定了下来。和坦克世界中不同,该车是作为巡洋坦克出现在英国陆军序列中的。于1944年3月开始量产,但量产出来之后才发现这车没法深涉,这也就意味着挑战者没法参加反攻欧陆的霸王行动。挑战者依旧由一颗罗·罗流星引擎提供动力,战斗全重33.02吨,极速32mph(51.5km/h)。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后期生产型A30“挑战者”,注意其位于炮塔前部的防溅板。

另外有部分挑战者在车体及炮塔前部加装了25mm的附加装甲;A30 SP Avenger (A30“复仇者”)则是根正苗红的反坦克炮,只是借用了“挑战者”的底盘而已。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增加附加装甲的A30“挑战者”,注意形状不同的炮塔。

尽管A30“挑战者”是个将QF 17磅炮搬上坦克底盘的好想法,但它终究用的底盘已经超了负荷,性能更是欠佳(主要问题集中在炮塔上,但炮塔的设计也因为克伦威尔的底盘而妥协过),与其造它还不如造谢尔曼萤火虫来的快。不过谢尔曼萤火虫也有不少缺点,譬如它给后勤造成了很大压力(两者零件不通用),以及它的外形过于高大,装甲又脆,在克伦威尔堆里面鹤立鸡群的后果就是被轴心国重点照顾。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军方在1943年5月委托利兰汽车开始着手策划克伦威尔的升级型来解决这些问题。利兰汽车提出的新方案代号为A34,与A27的设计大体上相似。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朝鲜战争中的A34“彗星”。

英国军方在A34的火炮选择上犹疑了一下:

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在1942年还研制出了一款基于QF 75mm火炮的高速火炮,维克斯75mm HV。这门火炮在确保与美军75mm口径火炮的弹药通用的同时,以一个更高的炮口初速将其发射。这门炮原本计划装备在A27系列坦克上的,但在测试中发现还是需要一个更大的炮塔,最终也没装上去。在A34进行开发的时候,维克斯也没闲着,他们决定改进维克斯75mm HV火炮,转而向自家的QF 17磅炮靠拢:加长炮身长度并采用和QF 17磅炮一样的弹头但截短药筒长度来减小所占空间。最终的成果被称为QF 77mm HV。它用性能略微差于QF 17磅炮为牺牲换取了重量的极大减轻。不过因为两门炮都采用的是定装药,因此炮弹其实并不通用。

除了上段介绍的QF 77mm HV以外,美国的76mm M1A1火炮也在考虑范围内。但最终军方选择了QF 77mm HV。

1934年9月,A34的原型车模型制作完成;原型车于1944年2月参加测试,并在改进中换装了悬挂系统并增加4对托带轮。1944年9月开始,A34逐渐驶下生产线,并被赋予了Comet“彗星”的绰号。至此,Cruiser Comet I (A34),A34“彗星”的名称正式定了下来。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这辆A34“彗星”被命名为Saint Andrew。

A34“彗星”是英国巡洋坦克中第一款在最初型号就为全焊接的坦克,战斗全重33.53吨,乘员5人,仍旧用一颗罗·罗流星引擎提供动力,公路最大时速29mph(46.7km/h)。与“克伦威尔”不同,“彗星”在炮塔顶部加装了一个车长塔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履带也增宽到18英寸(457mm)。值得一提的是,“彗星”的炮塔构造很复杂,其炮盾嵌在铸造的炮塔前部里面;炮塔后部则用电台和额外负重块来平衡火炮的重量。

“彗星”虽然在性能方面基本与德军“黑豹”坦克持平,但由于它的出现已经是二战末期,因此对战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彗星”一共造了1,186辆,并一直用到了1958年。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一辆战后的A34“彗星”,拍摄于爱尔兰。这辆坦克在炮塔两侧加装了烟雾弹发射器。

英国人前期的火炮发展很奇怪,他们把对抗装甲目标的火炮和对抗软目标的火炮分得很开,一辆坦克里既有高爆弹也有穿甲弹的情况并不多见,QF 2磅炮甚至就没有高爆弹这个弹种,步兵支援全靠CS版本的坦克。前面也提到了,在克伦威尔的历史中,75mm火炮的引入是因为QF 6磅炮在对抗反坦克炮时效果太差;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英军才逐渐注意到一辆既能支援步兵又能摧毁装甲单位的坦克的必要性。

1942年9月,英军开启了一个“通用坦克”新计划。这款坦克要足以胜任多种任务。军方指定AEC来设计这款定位在“重型巡洋坦克”的新式武器,设计代码A41。军方下达的要求主要关注其火力和防护,包括装上一门QF 17磅炮以及足以抵抗德国88mm火炮的倾斜前装甲。机动不是这辆新坦克的主要关注点。1944年5月,一个A41的模型被制作出来。同年开始,首批20辆原型车开始制造,其中15辆的主炮为QF 17磅炮,其余5辆则用的是QF 77mm火炮;此外主炮左侧的机枪座中有20mm博尔斯登(Polsten)机枪和7.92mm BESA机枪两种安装方案。该版A41全重38.55吨,前装甲厚度76.2mm,炮塔装甲厚度152.1mm。坦克依旧由一颗罗·罗流星引擎(600匹马力)提供动力。为了增加弹药基数,车体机枪手被取消了。A41采用的是霍斯曼悬挂,这种悬挂系统相比克里斯蒂悬挂更为平稳也更易于保养。1945年4月开始,A41原型车驶下生产线,取名“Centurion (逊邱伦/百夫长)”,这第一批生产的“百夫长”坦克在后来被分类为“百夫长”I型。自此,A41 'Centurion' A41 百夫长/逊邱伦的名称定了下来。同年5月,首批6辆“百夫长”原型车被派往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进行测试,代号“哨兵计划(Operation Sentry)”。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百夫长”I型。该版“百夫长”从未量产,仅仅试制了数辆。

同时,尽管并非有意,“百夫长”的性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完爆了A43“黑太子”(拜托你很弱诶.jpg),成为了压死A43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

“百夫长”I型虽然获得了英国军方的认可,但随着对1945年苏军展现的IS-3坦克的不安,英国决定升级“百夫长”的防护水平。“百夫长”II型将首上装甲升级到118mm,并更换了新式的铸造炮塔。在德国的测试表明,在坦克上装一门20mm口径机枪没什么卵用,新炮塔回归了传统的同轴机枪,并取消了20mm的版本。“百夫长”II型于1945年11月开始生产,初版订单800辆,1946年2月开始陆续交货。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百夫长”II型。该型“百夫长”II的识别特征其换装的新式炮塔(外观更帅了)以及QF 17磅炮独特的球形炮口制退器。

1946年10月,新研制的QF 20磅炮装上“百夫长”的计划得到了通过,装备QF 20磅炮的“百夫长”坦克被定为“百夫长”III型。随后,自1947年起,所有“百夫长”前期型订单都被替换为“百夫长”III型,后来许多前期型“百夫长”也改装新型火炮。

二战大英帝国的战车,英军坦克进程

■“百夫长”III型正在安装炮塔。

“百夫长”是最后一款巡洋坦克,而“百夫长”II型和III型的量产都开始自二战结束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并非英国二战坦克,QF 20磅炮更是彻彻底底的二战后火炮(1948年进入服役)。随着英国逐渐将“百夫长”的定位放到主战坦克,英国巡洋坦克这一分类正式结束,属于主战坦克的时代正在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