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拿大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 一、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给你提供一双慧眼,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心理学?色彩星座、催眠读心、潜能开发、心理操纵、成功学等等,这些东西是心理学吗?心理学是否等同于弗洛伊德?是否等同于心灵鸡汤、人生哲理?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和伪心理学说不》的作者是声名卓著的加拿大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这本书被全球300多所心理学高等教育机构采用,书名最准确的翻译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与常见的心理学入门教材不同,它并没有系统性地全面介绍心理学的各类知识,也不涉及技术化较强的统计学、实验设计、心理测量,而是专注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只教你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与方法,让你更容易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更好地理解心理学。 心理学为什么与众不同?这是因为这门学科最容易被人误会,也最容易被专家、媒体、机构、骗子滥用。 心理学研究的是与人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也是最关心和最熟悉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人为什么要自杀?意念能不能被植入梦中等等。 越是关心与熟悉的问题,就越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大众媒体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潜能提升、性格与色彩、星座分析、读心术等话题,还有那些伪大师、伪专家们。这些伪专家们打着心理学家的旗号从中渔利。 心理学不是玄学,也并不神秘,而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科学标准,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 二、公众眼里的心理学与真正科学的心理学 1、心理学被夸大到万能化。 读心、算命。 2、心理学被神秘化和曲解化。 解梦、催眠。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 3、心理学是不可实证的科学。 激发潜在心灵能量、第六感觉。 心理学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心理学中有关行为的结论都有科学依据,心理学的应用都源于科学方法,并经过科学方法的检验。 现代心理学具有松散性。 1、心理学必须有批判性思维。 2、心理学必须有概率性思维。 3、心理学必须可实证可证伪。 三、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有紧密相连的三个核心特征: 1、系统的实证主义。 2、产生大家共有的公开知识。 3、科学解决的是实证性的、可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系统的实证主义? 实证:基于观察实践。科学家是通过探究世界来发现世界的。 科学的观察通常是为了检验理论。 什么是共有的知识? 共有的知识有两个特点: 1、重验性。 2、同行评审。 比如,受大众欢迎的色彩性格学,就不是共有知识,而是一种伪科学。 什么是实证性的、可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所解决的问题:是指那些能用现有的实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一些玄学或者神学问题,不在科学探讨的问题之内。 科学的进展通常是通过提出理论假说开始,由此推展出预测,再经实验来验证,到最后根据实验修正理论。 对自身问题的探索。 现代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短短130年。 四、常识往往是谬论 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因而经常会与世俗智慧相冲突。 总结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为人处世的准则。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喜欢的就是,用这些民间谚语来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与心理。然而,这些常识或者世俗的智慧,往往是自相矛盾的,是不可证伪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固有的常识、文化信念往往是错误的。 科学家是在努力描绘世界的真实面目。 真正的科学往往无人问津,而伪科学、伪心理学却充斥市场。 五、可证伪与操作主义 可证伪在某些领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 科学进步的关键在于接受操作主义,而不是本质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将概念建立在可观测的现象基础之上。 操作主义者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者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通过一系列操作,去作科学定义。 六、阻碍科学理解问题的其他因素 1、个案研究。 2、见证叙述。 安慰剂效应。 巴纳姆效应。 性格分析。 3、将相关的事物理解成因果关系。 4、概率。 5、偶然性。 七、心理学科学为什么不受欢迎 1、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决定了它会冲击人类的世俗智慧。 2、江湖骗子们常借心理学贩卖伪科学骗术,让人们对心理学有了诸多误解。 色彩性格学、星座性格学说、潜能开发。 报纸、图书、电视、广播节目、各类新媒体等传播渠道。 3、人们过度神化心理学,以为它能解释一切问题,却被告知其实不能。 超能感应、梦的解析、读心术。 4、市场需求导致被包装过的伪科学比真理更为广为流传。 5、心理学家的贡献常被其他学科掩盖。 6、从业者的不科学行为践踏了心理学科学。 不规范、不严谨的行为。 7、心理学产生于一个民主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出哪怕是错误的声音。 我们每个人都是心理学家,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 面相和善,经常微笑。 能否通过科学评估? 总结:心理学科的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的标准,这就是心理科学与普罗大众的心理学的不同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