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时光悄然而逝,带走了春天,也带走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四季轮回之间,母亲渐渐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岁月像是一把刻刀,将母亲的脸变得沧桑起来,不再有年轻时候的光滑。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中,让母亲在等待与操劳中渐渐变老了。 有一个人,她在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家;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舍与牵挂;她的呼喊,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或许,她听到的最开心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回来啦! ![]() 轻轻翻开五月的日历,看着日历上赫然写着“母亲节”三个字的时候,心里不禁抽搐了一下,又是一年浅夏时,又是一年母亲节。 今天是母亲节,或许你回不了家,但不妨碍我们对母亲说说话,聊聊天。 其实在很早之前,我们就有了专门用来表达对母亲爱意的花卉,而且它还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萱草。 ![]()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将要远行时,会在堂前种植萱草,以此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忘记烦忧。孟郊诗中以景喻情,流露出母子之间深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母亲对孩子的爱,往往体现在琐碎的生活点滴中。得知你要远行时,她坐在灯前为你赶制寒衣,那一针针,细细密密,将她对你的所有爱都缝了进去。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缝衣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乌鸦反哺,尽孝应及时,不要留下“未尽反哺心”的遗憾——慈乌夜啼 ![]()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这首诗写慈乌失去了母亲,不停地哑哑啼哭,它从早到晚一直守着旧林,不肯飞离。白居易以“慈乌”自喻,寄托了“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作为儿女的我们,无论年龄有多大,也不管我们身在哪儿,请记住母亲是我们永远的惦念和牵挂。不要忘记长大后离开家,母亲的千般叮嘱万般叮咛,才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 母爱那绵延的厚爱啊,需要我们倾尽一生的岁月来承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