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课】腹泻的艾灸疗法

 无名老熊 2019-05-12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呈水样。急性腹泻多为寒湿、湿热所致,慢性腹泻多为脾虚或肾虚所致。治疗以疏调胃肠气机、健脾胃、温肾阳为主。
今日疾病·腹泻

  特效穴位: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脾俞穴

隔姜灸中脘穴、天枢穴

  快速取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神阙穴)与胸剑结合(胸骨最低处)连线的中点处。

天枢穴位于中腹部,肚脐左右3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处。

  艾灸方法:艾炷隔姜灸中脘穴、天枢穴各3~5壮,急性腹泻每天灸2次,直到腹泻停止。

温和灸足三里穴

  快速取穴: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圈住髌骨外上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每次灸15~20分钟,急性腹泻每天灸2次,直到腹泻停止。

隔姜灸脾俞穴

  快速取穴: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4个椎体(第11胸椎),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食指、中指并拢)即为脾俞穴。

  艾灸方法:艾炷隔姜灸5~7壮,慢性腹泻每天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或直到腹泻停止。

增效疗法

  生姜茶

  原料:生姜9克,红茶5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以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可在艾灸后温饮,增强祛寒湿效果。

  功效:辛温散寒,固肠止泻,适用于寒湿腹泻,症见大便清稀、身寒喜温。

您是否也在坚持艾灸?“养身打卡”小程序为大家提供一个记录实时艾灸的效果反馈和互动交流平台,平时艾灸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或心得,都可以记录到《艾灸打卡专栏》,相互学习和交流。如果自己遇到哪些疑问,“专栏助教”都会定期帮助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