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止。又如“膝关”之法为:两腿不动成外八字步,两手叉腰 意注“膝关穴”(在膝关节腔内,左右各一)(图53),同时嘴里默数 反复3次。接着出双手成分指掌,分别以其掌 掩之“膝关穴”(掌指朝下,左掌掩其左“膝关”;右掌掩其右“膝 关”)(图54)。然后再以“膝关穴”为重点按顺时针方向转动3 次,后还原。最后再意注默数(同前)。这套动作谓之膝关 活气。进行“膝关二活气”时,按逆时针方向进行(图55)。照上 法正转(顺时针)反转(逆时针)共4次,谓膝关四活气。再如 踝关”法为:两腿不动,成外八字步,两手叉腰。意注“踝关 穴”(在踝骨处。左、右各一)(图56)。同时嘴里默数一、二、三, 反复3次。接着抬起右脚之脚后跟,令其脚趾着地(图57)。然 后再以“踝关穴”为重点、右足尖为是点令其先按顺时针方向 转动3次;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3次后还原。最后再意注默 数(同前)。此法谓踝关一活气。在进行踝关二活气时,换为左 脚进行(同样是按顺时针方向(图58)进行;然后再改为按逆 时针方向)。上法以右、左两脚(足)之“踝关”转动共4次,谓踝 关四活气 51 图52 10 6提劲活气法 即“二步活气法”。该法共分为推功〔提劲)活气法、攔功 提劲)活气法、小腰功(提劲)活气法、雕功〔提劲)活气法四 ①推功活气法。头上顶气达“泥丸”(图59),抗颈项包绕 回环(即正反各绕一圈,成转颈式。切勿过快)(图60)。腿下沉 布满“肚甲”(令气散布到达两小腿;须均匀遍布、无孔不入) (图61),趾抓扣气到“涌泉”图62)〕。忘其息(忘掉呼吸,不去 图54 图56 图57 图58 110 想它)闭而舒适(“闭者憋气也”。即憋气时力求自然,切勿勉 强);开架子(专指内八字步)固之禁动(身体不可晃动;两腿切 勿移动) ②搠功活气法一提劲(指气往上身提劲),即往下送于 “丹田”身体下部照常分劲(即在上身提劲之时,人体下部必须 同样提劲。其分劲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人体下部提劲的 比例应比人体上部略少一些)。头上顶切勿过力;腿下沉亦须 抓地(两腰下沉之时不可忽略以脚趾抓扣地面这个重要环 节)。 图60 图61 图62 ③小腰功活气法—求动亦稳亦定(做架过腰中身体要 稳定,不得播晃或移动);“泥丸宫”切忌提劲。气上涌(气走上 身时)须自然,双“劳宫”似气非气(“劳宫穴”似感觉有气到达 但又难存于此)。 ④雕功活气法。雕功架主做手臂(此架对手臂能起到保 健、治伤等作用);练气中不可直通(不可令内气直接到达手 臂)。游身躯来回往返(此指做架之要求。详见前章“4”中雕功 做法);分三步逐节引入(即须分三步令气到达手掌。三步者 即:肩关、肘关、脘关)。 7搭架活气法 即“三步活气法”。该法共分推功(搭架)活气法、攔功(搭 架)活气法、小腰功(搭架)活气法雕功(搭架)活气法四类。 ①推动活气法适应以下疾患者做:手指、手腕、肘、肩关节 损伤,肩周炎,颈椎病以及手膀部位的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等 ②拥功活气法适应以下疾患者做:心血管系统疾病,胸、 背部肌肉损伤,身威体弱等 ③小腰功活气法适应以下疾患者做:肾虚,遗精,阳萎,内 脏下垂等。高血压病人禁忌。 ④雕功活气法适应气血不和者做,对老年人尤其有效 8.游身活气法 即四步活气法。其法为并步直立,两手握成“空心拳”(图 63)垂于体侧先三换息或五换息。接着吃气一口、咽气、送气 并至“丹田”。至此,做架者想着丹田之气逐渐向四肢散发(图 64)。待其气布满四肢后,思止。然后开步(即与平常走路 样)向前行八步后止(初行只能先走四步,待过20天左右后再 增为前行八步)。 说明:以上四步活气法即三关活气法、提劲活气法、搭架 活气法、游身活气法,皆可任意选择。四步活气法须放在板功 正架做完后再进行,切勿超前。其法对人体有益无害,不论男 女老少皆宜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