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灾荒时,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却赞口不绝?

 懒人葛优瘫 2019-05-12

范仲淹救灾不仅仅是抬高米价,而且还教导百姓天天游山玩水,甚至还趁火打劫似的劳役百姓。为此很多官员弹劾范仲淹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枉为父母官。不过范仲淹的做法却处处体现了经济规律,最终完美的解决了一次大饥荒,让当时所有人拍案叫绝。



范仲淹幼年丧父,两岁时母亲谢氏因贫苦无依改嫁了朱文翰,所以范仲淹改名为朱说[yue]。成年后的范仲淹考中进士,28岁时才认祖归宗,改回了范仲淹。

范仲淹为官后秉公直言,也因如此,经常遭受一些权贵的打击,被调离了京城,任地方官。在地方上,范仲淹不改忧国忧民的本性,多次劝谏宋仁宗克制欲望,不要铺张浪费。并且上书朝廷精简官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公元1049年,60岁的范仲淹被调任为知杭州。第二年,这一地区发生了大灾荒,史载“吴中大饥,殍殣枕路”。这也就是说当时的灾情异常严重,道路两旁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当时,范仲淹紧急调拨国库的粮食,募集民间的存粮来营救百姓。但这种做法显然还不够,无良商人囤积居奇,大量食不果腹的百姓选择离家流亡,就在这时范仲淹提出了三条救灾策略;

  1. 利用杭州人喜爱参禅理佛、比赛划舟的心理,让大家尽情游玩。另外,范仲淹也曾亲自出现在西湖之上,组织了大规模的划舟比赛。
  2. 范仲淹召集了大量食不果腹的民众,让他们翻修府衙、仓库,并且付给他们很低的酬劳。之后范仲淹亲自拜访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寺院,告诉他们现在的工人工资非常低,可以趁机让这些人为寺院修建住宅房舍。主持们一看有利可图,于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纷纷雇佣廉价劳动力。
  3. 对付那些故意囤积居奇的无良商人,范仲淹把他们召集起来说:“你们应该联合起来把粮食价格再次提高。”商人们一看有官府牵头,于是经过商议,联合将粮食价格提升了很多。



范仲淹做完这几件事后就回到了府衙,静静地等着结果。结果在此期间有人弹劾范仲淹整日游山玩水,而且还在荒年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

范仲淹收到朝廷的斥责后,向朝廷上书说明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组织划舟比赛和庙会是为了增加旅游资源,让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获得收入。府衙、寺庙大兴土木是为了稳定流民,让他们不至于流浪,据说当时为官府和寺庙做工的人达到了数万以上。

最后说说让奸商们涨价。当时这些奸商果然想着趁火打劫,所以把米价调整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地步。但此时周边没有受灾的地区听说了杭州粮食价格昂贵,可以乘机赚他一笔,于是纷纷带着自己城市的粮食来到了杭州。

结果,大量的粮食来到了杭州,一时间粮食多如牛毛,很多人瞬间傻了眼。货到地头死,最先抛售的就是外地的粮食。就这些形成了连锁反应,一时间,粮食价格迅速平抑。



范仲淹的三条计策非常独到,可谓是看透了商品的供求关系,也明白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道理。如果不知道范仲淹所处的年代,或许还以为他是现代人呢。

第二年,灾荒度过之后,吴中地区只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也都非常感激范仲淹的政策。朝廷得知之后,也表彰了范仲淹。

最后说一下,这个故事从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百姓们都无以为继了,为何那些占山化缘的和尚竟然与奸商一样拥有大量财富和粮食?不得不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