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源自于什么?

 文渊阁326 2019-05-13

先说结论:智慧源于个体智商、个体知识、个体元认知、变通地使用知识;智慧源于系统地培育。

智慧培育的系统方法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广义的)培育出来的。那么,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培育出人的智慧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是:

一、采取多种手段提高个体的智商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既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智商水平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

(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既然智力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而智慧的本质之一就是指创造性。这样,采取多种手段提高个体的智商,毫无疑问是有效提高个体智慧的途径之一。

二、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个体的知识

既然智慧的核心成份之一是知识,这样,通过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途径来丰富个体的知识,无疑是培育个体智慧的另一有效途径。但是,在当今知识

爆炸的年代里,各种性质的知识并存。真可谓鱼龙混杂。这样,个体若想通过丰富知识的途径来培育自己的智慧就必须做到:

1、要善于对知识进行分类

在对广义知识进行分类时,至少在理念上要分二步走:

第一步,先将知识分为有价值的知识与无价值的知识,进而将有价值的知识再分为有大用的知识和只有小用的知识。只有对个体有大用的知识才需进一步的分类;至于诸如“屠龙术”之类的无用知识,既然无用,也就不用分类,更不用学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要判断某一知识是有用还是无用,尤其是有大用还是只有小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人们仍应做出选择。这里值得借鉴的一条经验是“51%原则”:假若你认为A与B两类知识对你的成长都是有用的,不过,你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从中选择其一而放弃另一个时,你就要斟酌一下A与B两类知识价值的大小,假设你认为A类知识的价值是49%,而B类知识的价值是51%,你就应毫不犹豫地选择B类知识,而舍弃A类知识。然后努力学习B类知识,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第二步,将有大用的知识分为不同的专业或科目。因为在当今社会,社会分工、科学分化与分科教学都已成为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

第三步,将有用专业或科目的知识进一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便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

既然智慧里包含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因此,要善于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

综合加涅等人的观点。智慧里所包含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若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其中,智慧技能包括五个亚类:

(1)辨别:区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之处;

(2)具体概念: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同类物体;

(3)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的定义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4)规则:运用单一规则办事;

(5)高级规则:同时运用几条规则办事。

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有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用今天的眼光看,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尽管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将人的高一层次的智慧技能看作是由低一层次的智慧技能按一定方式“组合”或“组装”起来的,这之中蕴含着较浓厚的机械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色彩。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相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高一层次的智慧技能与低一层次的智慧技能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但是,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也有明显的优点,它消楚地揭示出智慧的发展轨迹,即高一层次的智慧技能的确是在低一层次的智慧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为人们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的智慧技能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途径:从培育学生的辨别能力入手,继而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概念(包括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和规则,再通过变式练习,学会在不同情境中灵活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概念和规则,这样,智慧技能也就逐渐生成了。认知策略指由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

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知识阶段,即学习一些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阶段是变式练习阶段,即通过变式练习,学会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使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第三阶段是反省认知阶段,即在大量变式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不同认知策略适当运用与不恰当运用的条件,从而能在新情境中学会正迁移。

可见,假若说学习其他类型程序性知识的关键在于变式练习阶段的话。那么,学习认知策略的关键在于反省认知阶段。

个体只有通过有效的反省认知,才能将外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是一种有效提高自己智慧的方法。

由此可见,虽然学习程序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陈述性知识。但是,从培育智慧的角度看,学习者一定要认清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方法是有差异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关键在于理解性记忆,以便将所学内容记住,从而在随后需要的时候能有效地提取出来: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关键在于会“做”,即通过适当的变式练习,学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概念和规则,以便在以后遇到相应的情境时能将它“做”出来。

不要混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差别,将程序性知识当作陈述性知识学了,这样,当然不会“做”。由此可见,要想培育个体的智慧,关键是学习者善于将陈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

三、提高个体的元认知水平

假若说知识是智慧的成份或材料,那么心智加工过程就是智慧的运行方式。因此,个体拥有了知识,仅是获取智慧的必要条件;若想有效地通过知识获得智慧,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智加工方式,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元认知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呢?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自我提问法或他人提问法来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自我提问法指在元认知的训练中,学习者自己提供一系列供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清单,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反省能力的训练方法。自我提问法的优点是能调动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习者将外部要求内化;缺点是,一些研究表明,刚开始时学习者一般不习惯于停顿下来做自我提问。这样,合理的做法是:在做自我提问法训练之前先对学习者作他人提问的训练。所谓他人提问法,是指在元认知的训练中,他人通过向自己提供一系列供其观察、监控和评价的问题清单。不断引导和促进我们自我反省。从而提高我们元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他人提问法的优点是便于初学者习得元认知能力:缺点是它需要一个外在的他人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供反思用的问题清单。从而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反省。当然,他人提问法和自我提问法也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转换的。当一个人将他人提供的问题清单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时,他人提问法就逐渐向自我提问法过渡了。例如,当学习者在解答某个应用题时,既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法也可以通过他人提问的方式,对下列诸问题进行反省:

第一阶段,分析题意阶段

在此阶段问以下5个问题:

1、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干什么?问题涉及到哪方面的知识?

2、仔细看清了每一个句子吗?

3、题目中的所有已知条件(尤其是隐含的已知条件)都注意到并理解了吗?

4、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多余信息?

5、从整体上准确把握了题意吗?设哪个未知数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阶段、解答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问以下5个问题:

1、过去见过这种类型的题目吗?我能应用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条件的熟悉

问题解答当前的问题吗?

2、如果不能还要问,所求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

3、是否能确立一个容易达到的中间目标?

4、对已列的方程有把握吗?有更简便的方法解方程吗?

5、执行计划阶段问:是否正按计划接近目标?每一步都是对的吗?是否需要调整计划和策略?

第三阶段、解答后反思阶段

在此阶段问以下3个问题:

1、对解题的过程与结果作了检验吗?

2、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这个题目属于什么类型?它有什么特点?它能为以后解答其他应用题提供什么借鉴?

假若一个人在准备解答某个应用题时,是自己给自己提出上述问题清单来供自己反思。那就是自我提问法;反之,若是他人给其提供了上述问题清单来供其反思。那就是他人提问法。一个人若能时时按上述方法作自我反省,那么,其元认知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进而其解答应用题的水平将很快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在解题时不作任何反省。那么,即使他进行题海训练,也只能是简单重复,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四、学会变通地使用知识

只有具备灵活、变通地使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死守某一知识在某一方面的价值,才有可能将知识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才是充满智慧的人生。

《庄子·逍遥游》里的一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个宋国人善于制造防手开裂的药物,他家祖祖辈辈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商人听说了这种药品,愿意出百两黄金收购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说:“这是我家祖辈家传的药物,我不敢一人做主,必须与全家人商量之后再做答复。”商人说可以,愿意静候佳音。于是,宋人招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虽有防手开裂的药物,但也只能挣到很少的钱来艰难度日,如今有一买主愿意出百两黄金的天价收购我们的药方,我们何不就卖给他算了。”全家人都赞成这个建议,于是宋人就将药方卖给了商人,商人得到药方后,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来犯。吴王就派他带兵御敌,冬天与越人进行水战,商人将防手开裂的药物批量生产后分发给每一位将士,结果将士的手均不开裂,从而战斗力大增,结果吴军大败越军。

吴王很高兴。于是奖给这位商人大片土地和大量钱财。同样一个防手开裂的药物,商人得到了之后一本万利,宋人拥有之时只能防自己和家人的手不开裂,全家还必须漂洗丝絮,还只能艰难度日。可见,同样一种东西,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这个故事表明,同样一种知识,假若一个人会灵活地加以运用,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假若只是死用知识,就只能越学越“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