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兰河传》| 她的寂寞,你可懂?

 琼花舞罢清气来 2019-05-13
萧红:她比烟花寂寞。
从没有被生活取悦过,但她以一部《呼兰河传》熬过岁月,成为时光深处优雅的美人。


此图润物无声


【一】


《呼兰河传》主要写的是萧红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除了回忆的'我'外,连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没有。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下来。这样的姿态:生命留白,心向晴空吧。呼兰河美好的,沉重的,不快乐的,那些又爱又恨的,只余一些感念在这纸上,只为记取一段记忆,不再问是与非,无关悲喜。


在萧红眼里,她的家和她家的院子都是很荒凉的。这样的句子在书里反复出现。


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了。就是晴天,多大的太阳照在上空,这院子也一样是荒凉的。


我家是荒凉的。

  一进大门,靠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房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房子。再加上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外表上似乎是很威武的,房子都很高大,架着很粗的木头的房架。柁头是很粗的,一个小孩抱不过来。都一律是瓦房盖,房脊上还有透窿的用瓦做的花,迎着太阳看去,是很好看的,房脊的两梢上,一边有一个鸽子,大概也是瓦做的。终年不动,停在那里。这房子的外表,似乎不坏。

  但我看它内容空虚。


这里的描写家并不坏,而且蛮大,但是在萧红眼里是荒凉的,那是因为它是空虚的,没有人,没有玩伴,没有爱。所以不管太阳如何大,屋子如何好,她总能嗅到孤单与忧伤。她的内心是倍感荒凉。


拂去时光的尘埃,萧红就算多年后站在岁月的河畔,回望呼兰河,回望家,也还是无处安放幽居心口的那一份荒凉。它早已被疼痛包裹成了一颗寂寞的珍珠。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她并没有写院子如何荒凉,如何寸草不生。而是写了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那边住着几个养猪的。养猪的那厢房里还住着一个拉磨的。

那拉磨的,夜里打着梆子通夜的打。

  养猪的那一家有几个闲散杂人,常常聚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西南角上那漏粉的则欢喜在晴天里边唱一个《叹五更》。


看似有一句没一句,前后不连贯。其实,她是在说除了自己的内心是寂寞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同样的寂寞。


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却来了悲哀。他们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


接着她再一次写: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粉房旁边的那小偏房里,还住着一家赶车的,那家喜欢跳大神,常常就打起鼓来,喝喝咧咧唱起来了。鼓声往往打到半夜才止,那说仙道鬼的,大神和二神的一对一答。苍凉,幽渺,真不知今世何世。


这一次只写了赶车的家。虽然他家来了一点精神上的,但也只是跳大神,那声音在日后的萧红回忆来,依然那么苍凉,悲哀。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


她又一次写家是荒凉的,写了鸡叫,天亮。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单调而没有生趣。所以,我家是荒凉的。


萧红写家与院子的荒凉,没有拘束于一定的章法,而是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读者看了还是需要自己去悟。她就是她。她的寂寞,你可懂?


其实,她除了写自家与院子的荒凉。在她眼里,呼兰河小镇一样的荒凉。除了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之外,再就都是些个小胡同了。整天寂寂寞寞的,关起门来在过着生活。住着半间破草房,买上二斗豆子,煮一点盐豆下饭吃,就是一年。

  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这句话,有人说如果《呼兰河传》是一首绝句,这就是全诗的诗眼。读到这个句子,触目,惊心。呼兰河人的生活是多么悲凉与寂寞!


人们除了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就是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跳大神,若遇上下雨的夜,也会让萧红倍感悲凉: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呼兰河在萧红的眼里,是没有一点温度的。呼兰河寂寞成海。这里的人别无选择。他们忙着关门过生活,忙着苍老,一不小心成了世间最寂寞的人。




【二】


有一种寂寞,繁花似锦。
她心里有一抹红,在呼兰河的三寸阳光里,始终寂寞地盛开。


我特别喜欢萧红在文中用反衬的手法表达心中的荒凉与寂寞。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蝴蝶,蜻蜓,花儿本是美妙的,可是她们这样闹着,却让萧红更觉寂寞。


再有: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歌声如红花,多么艳丽,可为什么却又是荒凉?


那是她认为挂粉的人收着粉,唱着的歌。唱的不是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人生终究是苦多乐少。所以那样的歌声才犹如红花开在挂粉人的简单、逆来顺受的灰色的生命里。


美丽与忧伤并存,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我读到这里,始终觉得这画面犹如萧红的名字,暮雪倾城,那一抹凄绝泣血般的红,像烟火一样燃烧,一点儿也不疼惜自己,也不怕在一个瞬间把自己燃为灰烬。这红,让人的心感动着,共鸣着,呼唤着心房里那些被尘封了许久的东西。怪不得茅盾评价《呼兰河传》: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



【三】


寂寞在萧红的小说里更像一首诗。那年照花斜阳,诗萦芳草,蝴蝶一生花里活。春风向黄昏,谁在吹落东云,再数故园模样。


和祖父一起的时光,是萧红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全文最有温度,最繁华的部分。如果说萧红独自一人留在家里,而她把祖父的影子镌刻在心中。


祖父的园子里: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与其说她和祖父在园子里是快乐的,还不如说她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了花儿草儿虫儿的自由,就算是那些卑微的小花儿小草儿,保其天真,成其自然,只潜心一志的完成自己的事生长,开花。她们的自由,热烈,让萧红感受到了生命的繁华与温暖,那正是她所向往的。祖父的园子,曾经和现在,都只是贪一点依恋贪一点爱罢了。


时光深处的萧红,为曾经的童年只能在祖父园子的花草虫而快乐遗憾吗?我想未必,因为自由在自由中满足了。


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她的性格。她不装。她爱就爱了,恨就恨了。她有些不管不顾。她真实。所以她日后才会不听父亲的包办婚姻,逃婚,逃离呼兰河。也才有了她宛如流星划破夜空,明亮,灿烂而凝绝的短暂人生。


当你同情别人的童年没有欢乐时,或许人家也在同情你从不知道寂寞的滋味。




【四】


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


在《呼兰河传》里,我读出了人在寂寞中矛盾的心理。


比如,在冰雪封了园子的时候,我就去储藏室,祖母看见我把从前的东西都搬出来了,她常常骂我:'你这孩子,没有东西不拿着玩的,这小不成器的……'


  她嘴里虽然是这样说,但她又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重看到这东西,也似乎给了她一些回忆的满足。所以她说我是并不十分严刻的……


谁说祖母就没有记忆?只会用针戳我?聪明的萧红也看出了祖母也有回忆,也有寂寞。所以,她才会不听祖母的,该拿继续拿。而祖母就这样矛盾着,不许她拿却又要看。


这种矛盾的心理还体现在小团圆媳妇死的时候,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她还活着时候,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现在她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


呼兰河的人就是这样寂寞,除了迷信还是迷信。在寂寞中矛盾着自己的善良与无知。


这样的矛盾,萧红还指出一处,就是关于七月十五的生日。这夜生的孩子,人们认为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女子就很难出嫁,必须改了生日,欺骗男家。若是男家七月十五的生日,若是财产丰富的,也是不怕的。


  平常的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似乎人们相信鬼是假的,有点不十分真。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描述,'《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


蝴蝶飞不过沧海,而萧红这只蝴蝶,穿过时光,穿过眷恋,穿过怨恨,穿过不甘,飞到了她的故乡呼兰河。蓝天碧海那么大,她都没有迷失方向。


许是,有些脚步凌乱,也是生命最后的绝唱。即便回望故乡,是寂寞是无言,那又有什么关系,难得萧红如此心甘情愿。


这一切,无关悲喜,无关风月,无关尘世,或许,只是对生命的一种交付。难道她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读完《呼兰河传》,真的只想用茅盾的评价来总结自己的感受:《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更是跳脱当时适应时代背景的写作风气,写了一个时代的人性,直击灵魂。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萧红,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女神。女神如花隔云端,由于离得太远,太过缥缈,看不清她的容颜,只能隔着时光,用一些浅薄的文字,阑珊着她那一城寂寞。


依然沾染了彻骨的寒。


安静些,我怕打扰我所爱。


我要轻轻地告诉女神:寂寞让你如此美丽。原谅我,读你千遍还是不能彻底懂你的寂寞。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