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烫一烫”能杀菌消毒吗?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习惯: “ 去饭馆吃饭,要用开水把碗筷烫一烫 在家洗衣服,也要把内衣内裤烫一烫 ......” 总之,所有东西烫一烫, 期望杀灭一切病菌。 但是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高温确实可以消毒! 因为微生物在超过自己耐受温度的高热环境中,会因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但这需要达到两个前提:「温度」和「时间」 温度达到:100°C,高温作用3分钟; 温度达到:80°C,高温作用10分钟。 才能杀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细菌,如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而像开水烫一烫的做法,因为作用温度低,时间短,对于细菌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实验证明:仅经过开水淋烫后的餐具,细菌数值下降仅3%左右,杀菌效果非常微弱。” 所以,开水烫一烫 最多只能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别人都烫了,我也要烫, 不烫不是中国人~ 那日常生活中 在医学上, 消毒杀菌方法有三种: 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1、物理消毒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高温消毒法,主要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热处理形式。 适用于:我们日常的餐具、金属、玻璃制品等耐热、耐湿的物品。 如何进行物理消毒呢?(针对我们的餐具就可采用以下方式) 蒸汽消毒 用锅将水烧开后,放入支架将碗倒扣在支架上,蒸汽蒸5~10分钟即可。 开水烫煮 用锅将水烧开煮沸,将餐具放入沸水中,烫煮3~5分钟即可。 注:木筷受热会弯曲减短寿命,不适合用此法消毒。 微波炉消毒 将餐具放入微波炉中,调高火3分钟左右即可。 注:要确保餐具是可以放入微波炉中的材质。 当然啦,如果我们去外面餐厅吃饭,物理消毒法就没那么好用了,毕竟商家做没做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外出就餐要这样做: 1、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 看塑料封膜上是否印有生产厂家的明确信息,如厂址、电话等; 看保质期,餐具消毒效果一般在两天左右,所以塑料封膜上应印有出厂日期和保质期两天的字样; 拆开封膜后,闻闻餐具内是否残存清洁剂的味道; 用手摸餐具表面,是否有残留的水或油污。 2、使用消毒柜里的餐具 观察是否通电,一般消毒柜上方有三个指示灯,分别为“已消毒指示”、“消毒指示”和“电源指示”,可以观察指示灯是否亮起; 试探温度,可以将手伸进消毒柜,如果柜内和柜外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餐具温度也只是常温,很可能就是未消毒; 消毒后的餐具不应“湿漉漉”,在企业遵循正确操作规范(消毒时间、不重叠碗筷等)的情况下,餐具不存在湿的问题。 2、化学消毒 就是用消毒液等化学消毒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其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适用于:我们的衣物,如内衣内裤等。(因为衣物材质很多种,用“开水烫”的物理消毒法,可能会使其变形、缩水。) 如何进行化学消毒呢?(针对我们的内衣裤就可采用以下方法) 健康人群: 在清洗内裤时,可额外添加一点(含有间二苯酚或复合漂白活化剂)的消毒液,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疑似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人群: 根据衣物特点选用高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当然啦,正常情况下,人体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菌群会保持合理水平,不一定非要用消毒液清洗。 只要内裤勤洗勤换,洗涤时选择专用器皿,用清水手洗清洁,日常晾晒消毒即可。 3、生物消毒 主要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水、土壤和生物体表面消毒生物处理。因为我们日常利用率少,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呢 消毒方法千千万万 开水烫一烫最不靠谱 下次就不必白费功夫啦~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