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一峰 4月末的一天早晨,东台镇新新社区张先生起床时突然发现,几个月前跌伤的腿痛得让他站不起来了。张先生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点了几下。不一会儿,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匆匆赶到。 张先生点开的手机客户端另一端联结的是市互联网医院,医院宽大的显示屏被分隔成一幅幅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服务现场。有医生、护士送医送护上门的,也有快递小哥送药上门的。 根据医生的建议,张先生就近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成立的康复科做康复治疗,前来巡诊的省人民医院康复专家为他拟定了康复方案。几天下来,张先生脚不疼了,他感慨道:“现在不出市照样能享受一流治疗!” 这些年,东台医疗服务体系飞速提升完善。一个新的医疗健康服务概念——医共体,正把全市医疗机构融合成有机整体,从竞争变为合作共赢,“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越来越清晰。 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常分为市镇村三级。东台医疗服务体系却是四级,在市镇之间插入了6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四级医疗机构连为有机整体,又是一个个自我发展的主体。 ——红房子,一个享誉大江南北的妇产科医院品牌,如今正悄悄来到东台。在红兰北路,正进行外立面装修的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已与周边的现代化住宅小区融为一体。新的妇幼保健院定位苏北领先,配备了危急重症产科急救、危急重症儿科急救、腔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四大拓展服务中心。 ——在城东新区市中医院东院,18层的新住院大楼已经封顶。新住院大楼将设置26个病区,床位1200张,是中医院现有床位的两倍。以此为依托,中医院将进一步推进与上海、南京三甲医院深度合作,以名医工作室推进中医服务新突破。 ——在富安镇圩里村,新近投运的村卫生室就是一座精致的小医院。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卫生室里配备了远程会诊、检验检测、康复训练等专用服务室。古色古香的中医阁里开展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诊疗服务。上午9时许,村民陈凤兰担心血糖高、血脂不正常前来就诊。11时许,网上传来了送往富安中心卫生院的血样化验结果,陈凤兰各项指标正常,她放心地回去了。 目前,从市区到镇村,各级医疗机构均在围绕提档升级目标实施提升工程。市人民医院围绕“三甲”目标实施ICU、手术室等改造工程,启动医院整体规划设计。市三院创成二级专科医院,开放病区投入使用。安丰、富安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时堰中心卫生院启动整体搬迁,三仓人民医院完成病房楼改造。全市新建、改建、扩建村卫生室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新增业务用房面积近3000平方米。 借助互联网,全市医疗健康串点成线,实施立体服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整合型、普惠型特征。 围绕“便民+高效”,建好“智慧点”。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的龙头医院、区域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成“智慧点”,推行诊间结算、床边结算、自助查询、报告打印、专家预约等智慧化服务。“智慧点”的建设实现了全市健康大数据同一平台、统一标准,有效助推智慧健康项目实施。 围绕“融合+共享”,建强“智慧网”。不断完善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集中消毒供应“五大信息中心”,建强“智慧网”,真正解决了优质资源不充足、下不去的难题。 远程会诊中心覆盖市镇村,自主设计软件与健康档案、呼叫平台有效对接。中心对外接入上海市一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三甲医院,实时进行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对内联结龙头医院、区域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四级医疗机构服务。 临床检验(病理)中心覆盖市镇村,借助物流系统,实现检验标本跨机构流转,群众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血,标本在检验中心完成检测,结果在基层打印,方便快捷。 心电诊断中心覆盖市镇村,群众在村卫生室进行心电检查,检查信息实时传输,实时远程会诊,实时反馈结果。 影像诊断中心覆盖市镇,统一平台管理,统一预约排班,统一资源调配,实时传输、实时读片、实时会诊,实现资源集约化使用。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承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材消毒供应。 围绕“智能+创新”,建优“智慧体”。区域性互联网医院建设指挥中心,打造云诊室和家庭医生签约平台,推行送医上门、送药上门、送护理上门、送健康促进上门四项服务。 “有了大病就要到大城市治疗。”如今,这一习惯思维在东台百姓心中逐渐弱化。来自市卫健委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市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基层服务占比达80%。 不出东台就能享受三甲医院服务,一方面得益于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与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三甲医院的合作;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市对标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医疗健康保障能力。 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市一院深度合作,市中医院与南京中大医院结对共建,市妇幼保健院与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技术协作,市疾控中心成为东南大学教学实习基地,3家基层卫生院与上海杨浦中心医院开展全科基地共建,省人民医院等省级孵化中心在我市设立基层孵化点13个。 与此同时,组织行政管理、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到三甲医院跟班学习,打通沪上名院进修学习绿色通道,50名重点专科带头人得到进修提高。邀请三甲医院专家来我市举办“每月一讲”,多层次开展大型义诊、手术示范等活动。 在健康东台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中医服务水平提升。 早些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医药服务体系全覆盖,中医适宜技术迅速在全市各医疗机构普及开来,呈现出龙头中医院、镇级中医馆、村级中医阁各展所长、齐步快走的格局,中医阁建设经验被省中医药局以文件形式予以推广。全市328个村卫生室、13个社区卫生站均设有标准化的中医阁。所有镇卫生院均因地制宜建有中医馆,设有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等。安丰的中医脾胃病科、新街的浮针、海丰的骨伤、后港的泥灸、富安的定向透药疗法……一批中医特色疗法已经叫响名头。 |
|